清金農《佛像圖》(共4張圖片)
  • 17年12月8日 11:0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佛像圖;年代:清;作者: 金農;現狀:天津博物館;尺寸:134 x 65 cm;材質:紙本 設色。

揚州八怪」中的每個人都多才多藝。他們於自己所擅長的領域表現出或狂或怪的獨特個性,將人生的經歷與一己的感悟融入到詩文書畫的世界。金農作為「揚州八怪」之首,其書畫作品中貫穿了他持之以恆的愛好與追求,並且直截了當地將個人的領悟與哲學觀念展現其中,頗具特點。

金農儘管是在50歲後才從事繪畫,但其人物畫風格在整個清代畫壇都算得上是別具一格。金農的人物畫以佛像、自畫像居多,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幅金農所繪的《佛像圖》是其作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佛成道日,時年金農74歲。

《佛像圖》中,一佛身著紅袍,鬢髯濃重,雙目微閉,神情祥和。其衣紋線條粗莽,頓挫頗多,下筆波瀾起伏,看似粗重繁密而實則內含韻律。金農的題記也與尋常樣式不同:環繞佛像週身,題寫滿幅,彷彿現代「嵌入式」的版式,卻更加緊密。題記內容共分兩段,前後相連。第一段長題記述了佛教從西域傳入中國後,著錄中見到的歷代名家所繪佛像。第二段則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了評論,並引述朋友的點評。題記全文以金農獨特的隸楷風格書寫,引入其自創「漆書」的特點,具有古拙的金石意趣,與佛像衣紋的苦硬、粗莽風格相互映襯。

每日讀一畫|清 金農《佛像圖》

清 金農《佛像圖》

不論是佛像樣式、用筆風格,還是題記的形式、內容,此圖都明顯具有對金石意趣著意追求的特點。金農有金石之好,畢生都在收集金石銘文以及古硯,愛石如命。他的很多書畫都署款「金吉金」。「吉金」是上古作為祭祀禮器的鐘鼎彝器。金農以此為字,也彰顯了他對金石銘刻不同一般的嗜好。他還有號「百二硯田富翁」,可見其所藏硯台之多。金農徜徉於三代、秦漢以下的鐘鼎彝刻之中,多識古文奇字,於碑版、硯台、奇石、青銅、古玩無一不精,為當時頗有名望的金石學者。對金石的喜愛成就了金農的書法與繪畫。對金石銘刻文字的欣賞,使他透過塵世的浮華與世俗的流美,尋覓到了恆久不變、意蘊深沉的大美。在此圖的題跋中,金農對自己的意圖有著清楚的表達,稱佛像「氣渾靈足」,「恍如龍門山中石刻圖像也」。

每日讀一畫|清 金農《佛像圖》

清 金農《佛像圖》局部

書畫中的「金石氣」很大程度體現在線條的硬挺和筆畫的樸拙上。鼎彝等青銅器上的文字是鑄造的,碑版上的文字是雕鑿而成的。金屬與石版質地堅硬,鑄刻的文字線條也不可能流美,呈現的必然是剛挺、勁拙的態勢。金農此圖中的題記文字便很明顯地融入了漢代碑刻隸書的用筆特點,兼具北碑字體的渾厚樸拙。佛像衣紋的厚重粗莽、自然隨意、不事雕琢,也參與到了「金石氣」的構建之中。而且,金石作為古物,常常具有剝蝕、殘破、斷損的特點。這種對金石趣味的追尋與繪畫中粗莽、自然、不拘小節的特點不謀而合,在很多時候起著「筆不到而意到」的作用。除了這種形式上的特點,對於很多金石學者來說,其最重要的還是精神意義上的寄托。那是一種在歷史觀照下的對永恆的追尋與體悟。金石經過了歷史和時間的沉澱保存下來,線條硬挺的文字承載了經久不滅的精神意蘊。當下對金石銘文的賞玩,何嘗不是一種對轉瞬即逝的往昔所創造的永恆價值的觀照?金農在繪畫中,尤其是在佛像畫中,將金石的這些特性融入其中,也是對這種精神意蘊的深層次的思索。

每日讀一畫|清 金農《佛像圖》

清 金農《佛像圖》局部

金農晚年信奉佛教。他將自己對金石意蘊的感受與對佛法的體悟很好地融合在詩文書畫中。對金石藝術的追求和對佛法的體悟有著內在的一致性:它們都注重內在意蘊,主張內省與返觀。這個過程就是「做減法」的過程,去掉繁瑣與世俗的干擾,返歸生命的本源,刊落浮華,獨存天真。金農通過此圖,以形式的古與奇,詮釋了他深刻體悟的金石美學:古——有對歷史的沉思與積澱,一切歸於樸拙平淡之中;奇——不隨於流俗,顯發自我標格。一幅《佛像圖》,已將生命安頓於金石的永恆與佛法的感悟之中。

每日讀一畫|清 金農《佛像圖》

清 金農《佛像圖》局部

【作者簡介】

金農(1687-1763),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之首。字壽門、司農、吉金,號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壽道士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終身。他好遊歷,卒無所遇而歸。晚寓揚州,賣書畫自給。嗜奇好學,工於詩文書法,詩文古奧奇特,並精於鑒別。書法創扁筆書體,兼有楷、隸體勢,時稱”漆書”。五十三歲後才工畫。其畫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筆作花卉小品,尤工畫梅。代表作有《東萼吐華圖》、《空捍如灑圖》、《臘梅初綻圖》、《玉蝶清標圖》、《鐵軒疏花圖》、《菩薩妙相圖》、《瓊姿俟賞圖》等。著有《冬心詩集》、《冬心隨筆》、《冬心雜著》等。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