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書畫真偽辨別 張大千字畫交易(共2張圖片)
  • 17年11月13日 20:5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第一,要牢牢掌握張大千書畫的用筆之法,或者說是他的藝術風格。一個藝術家在幾十年的藝術實踐中形成的用筆之法和習慣,一個偽手要在短期內全部學會是不可能的,即使臨摹,也只能是表面的形似,要做到氣韻生動,神似是不可能的,偽張大千的畫也是如此。按張大千的山水,人物和花鳥畫,(139,67,37,3882)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

張大千書畫真偽辨別 張大千字畫交易

  (一)早期指張大干1941年43歲赴敦煌以前,山水主要學習石濤和八大山人,且大量摹仿他們的作品,,其用筆利落,靈秀,畫風俊俏,爽利。而這一時期的張大千偽畫,容易在山水畫中的小人物和水邊的細草上出現破綻。張大千的作品風格雄健靈秀,人物面相圓潤,衣紋線條嚴謹流暢,與畫面整體協調;而偽張大千的作品筆力軟弱,呆板無神,極少有整體感。張大干的人物仕女畫主要學習清代畫家改琦,所畫仕女瘦削、柔弱,具有一種「病態美」。其所畫花卉、蔬果畫,主要學習明清小寫意的畫風,尤喜畫荷花、芭蕉,技法以寫意為主,但工筆兼而有之。其畫風清新活潑、俊爽,設色明淨秀潤。所畫梅花老干如鐵,有一種耐寒喜潔的筆意。所畫蘭花,幽香清遠,處處體現一個「清」字。所畫菊花,其葉尖是圓形的,其花態有一種凌寒傲霜之姿,絕無俯首隨人之態。其畫墨竹,竹枝吸收篆書的筆法;畫竹葉,下筆勁利,多為個字或介字形態,幾乎沒有川字形狀;而所畫竹竿,上下粗細差不多,無兩頭大、中間小,蜂腰鶴膝的弊端。張大千的荷花(潑墨除外),多用大筆蘸淡花青色掃出大體,再用汁綠層層渲染,然後用線條勾出花瓣的輪廓和斑紋,以表現花瓣正側向背。

  (二)中期,是指張大千赴敦煌後到1957年59歲患病前藝術的成熟期。其山水畫主要取法王蒙茂密繁複的畫風,畫面由俊俏爽利變為瑰麗雄奇,功力也比早年深厚。此時所畫人物畫尤其是仕女畫,人物面相圓潤,體態豐盈,色彩濃麗,線描嚴謹,衣裙圖案精緻。此時,他的人物創作進入黃金時代,即變小巧為精密,變小乘為雄偉,變病態莢為健康莢,寓革新於復古的創作之中。其所畫仕女,飄逸嫵媚,衣紋細勁圓潤,多重渲染,並留有水線以加強衣紋的凹凸效果。而襯景中的修竹、芭蕉,多濃施石綠,以襯托人物雅潔的衣冠,從而形成古艷精麗的格調。此時的花鳥,走獸畫,除仍保留早期陳淳、徐渭、八大山人的餘韻外,又學習了敦煌壁畫工筆重彩畫法,如明代陳洪綬,宋代趙佶等的畫風,形成造型飽滿,色彩華美,神韻俱足,工意兼備的風格。而偽作的仕女畫,幾乎無傳統功力可言。

張大千書畫真偽辨別 張大千字畫交易

(三)晚期,從1958年60歲以後直到逝世,張大千的繪畫品逐漸變工意兼備為大寫意。此時,他的潑墨,潑彩畫,把色與墨相融相間,將半抽像與寫意的具象畫法融為一體,是一種巧妙的中西合璧。而作偽之人容易把破墨,潑墨畫成漆黑一團,無層次,靈秀之感,,此時,張大千的人物畫,多為寫意之作,人物衣紋更趨於簡練,點景多為意筆,筆墨酣暢,頗有「老大竟轉拙」之意。此時他的花鳥,走獸畫,主要以破墨,潑墨,潑彩為主,在繼續保持陳淳,徐謂,石濤的影響外,又含英咀華,將水墨花鳥推向嶄新的領域。

  第二,張大千的署款,書畫作品上的署款和題跋,是書畫鑒定的重要依據,也是偽者下功夫最多的地方。張大千的書法,學習石濤,八大山人以後,其法書有兩種面貌,一種是老師曾熙,李瑞清細秀,方平,略帶隸書味的書風;另一種是學石濤筆法勁健,豪放,不拘一格的書風。張大幹此時的楷書,橫筆上挑,捺筆外撇,有很濃的隸書味。以後,他又學習魏碑,《瘞鶴銘》和寧代的黃庭堅,從而形成利落,平中求奇,隸楷相參的書風。張大千的署款很有特色,他初名季,季爰,早年的「爰」字有蟲字旁,因為古寫的「猿」,「蝯」,「猿」相通,故又名「濟暖」。他拜曾熙為師後,改名「爰」,21歲出家時,才有「大千」這個法號。而作偽之人,由於缺少這些知識,往往把款寫錯,或者時間上出現錯位。關於「爰」字的寫法,從傳世作品看,又有早、中、晚期三種不同的寫法。張大千早年(139,67,37,3882),約34歲以前,「爰」字字形頭小,底大,「爰」字頭上所謂三橫(實為撇點橫筆)最後一筆短,「爰」字下半部大,形態像一隻猿猴,如《江村漁歸圖》和《黃山松澗圖》上的署款。大約34歲以後,「爰」宇用行草書,字形上頭變大,三橫最後一筆比早年長,用筆方勁流暢,字形較寬扁,已無頭小尾大的形態。

  中晚年,約四十五六歲以後,「爰」字用草寫,字頭三橫最後一筆最長,筆法圓潤流暢,有時出現飛白,字形寬圓。其畫中的題款,均為平頭款,幾乎無高低不平的抬頭或低頭款。這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鑒定的佐證。

  第三,張大千的印章,據筆者不完全統計,共有五十餘方,有:張爰,張大千,大千居士,蜀客,三千大千,蜀郡張爰,大風堂,暱燕樓,摩頡山園,摩登戒體,三到黃山絕頂人,老棄敦煌,長鬚張郎三十八,苦瓜滋味等印。張大千的這些印章,不僅是幫助我們搞好鑒定的憑證,而且也是我們瞭解作者生平和藝術風格的重要史料。張大千,大千居士印是張大千1919年21歲時在天門寺出家後才有的。三到黃山絕頂人印是他在1936年第三次登黃山後才有的,記載了他以大自然為師的藝術追求。老棄敦煌印是張大千1943年臨摹敦煌壁畫才有的。摩登戒體印只在他的仕女畫中才用。苦瓜滋味印只在他的有石濤風味的畫中才用。

張大千是近現代書畫大師中學貫古今的大家。近些年,隨著其書畫價格的飆升,市場上張大千的偽作層出不窮。

鑒別張大千的書畫作品,從筆墨看,作偽者(139,67,37,3882)雖信手揮灑卻力不從心,往往執筆彷徨、行筆遲疑、收筆輕飄,時時露出頓點圭角,這些非常容易辨認。張大千的大潑墨、潑彩作品國內流傳的原作較少。他的潑彩作品有一種獨特氣韻,使自然與人的藝術感覺互相交融,偽作筆墨鬆散、氣韻飄忽。

另外,在辨識張大千的作品時,考究題款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張大千的書法早年受曾熙、清道人李瑞清以及漢魏碑版的影響較大。寫這種書法,象形較易,寫出精神很難,因而仿造者很難造出他那曲折繁茂的書法。從張大千落款中可以看出,「大千居士張爰」這6個字中的前4個字在筆畫上是相連的,而且即便有的時候這種相連並沒有在墨跡上體現,但如果仔細觀察揣摩,依然可以看出這4個字在氣韻上的連貫,是一氣呵成、一筆書就的。

作偽者由於自己的不自信,在題款署名上只能亦步亦趨地摹寫,使得「大千居士」這4個字互不相連,有違真跡。同時偽作中往往寫不好「爰」字,大多筆畫很細,寫得很輕,看似輕巧實則遲疑。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