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書法不多見,似乎無變法(共14張圖片)
  • 20年6月4日 06:0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王安石變法,結果後人皆知。王安石的書法不多見,似乎無變法。

王安石《行書楞嚴經旨要》

卷紙本 29.9×119cm

上海博物館藏

《行書楞嚴經旨要卷》為王安石去世前一年親自校正楞嚴經卷文字。自署”余歸鍾山,道原假楞嚴本,手自校正,刻之寺中,時元豐八年(1085)四月十一日臨川王安石稽首敬書”。作者時年六十五歲。卷後有南宋牟獻之,元王蒙,明項元汴、周詩題跋。曾經元陳惟寅,明項元汴、曹溶鑒藏。

王安石

北宋名臣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力主改革

被列寧稱為中國11世紀的改革家

王安石潛心經學

被譽為「通儒」

創「荊公新學」

文學上具有突出成就

名列「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與蘇軾、司馬光許多恩怨故事

王安石的書法存世較少,對他的書法也如對待他的變法一樣,時人與後人有許多評論。蘇東坡認為他的書法得無法之法,但是不可以學,其原因就是他沒有法。這應該是一個很精深的見解,內涵的確十分豐富,但哲理味濃了些,顯得語焉不詳。黃庭堅認為他的字學的是東晉的王濛,書法奇古,像晉宋間人的筆墨,又說他的書法多率意而作,本不求工而蕭散簡遠,神采飛揚,好比高人勝士,雖然敝衣敗履,但走在大車駟馬之間,而目光炯炯,總與平常人不同。米芾則說王安石的書法學的是五代時的楊凝式,而且頗為自負地說很少有人知道這一點。張邦基在《墨莊漫錄》中更另有一番見解,他說王安石的書法清勁峭拔,飄飄不凡,世人稱之為橫風疾雨,黃庭堅說是學王濛,米芾說是學的楊凝式。對於王安石的書法淵源,還有另一些說法,歸納起來,約有下列幾點:一是王安石的書法由筆底自然生發,多率意而作;二是像晉宋間人的筆墨,風度俊逸,飄飄不凡,格調很高;三是在書法淵源上眾說紛紜,難究其根。

《行書楞嚴經旨要卷》

局部大圖

王安石變法,結果後人皆知。王安石的書法不多見,似乎無變法。

王安石變法,結果後人皆知。王安石的書法不多見,似乎無變法。

王安石變法,結果後人皆知。王安石的書法不多見,似乎無變法。

王安石變法,結果後人皆知。王安石的書法不多見,似乎無變法。

王安石變法,結果後人皆知。王安石的書法不多見,似乎無變法。

王安石變法,結果後人皆知。王安石的書法不多見,似乎無變法。

王安石變法,結果後人皆知。王安石的書法不多見,似乎無變法。

王安石變法,結果後人皆知。王安石的書法不多見,似乎無變法。

王安石變法,結果後人皆知。王安石的書法不多見,似乎無變法。

王安石變法,結果後人皆知。王安石的書法不多見,似乎無變法。

王安石變法,結果後人皆知。王安石的書法不多見,似乎無變法。

王安石變法,結果後人皆知。王安石的書法不多見,似乎無變法。

王安石變法,結果後人皆知。王安石的書法不多見,似乎無變法。

王安石《過從帖》

紙本行書

26×32.1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安石啟過從謂必得奉見承書示乃知違豫又不敢謁見唯祈將理以副頌盼不宣安石上通判比部閣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