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1902年安徽省造光緒元寶方孔十文銅樣幣一枚,紅銅質。安徽省造光緒元寶十文,俗稱安徽方孔銅圓,位列銅元小十珍之列,此錢向有不破版、破版二種版別,此枚為不破版,據統計存世僅有四枚,為錢幣收藏大家張璜舊藏,系四枚中品相最美者,極為珍罕,近未使用。
自秦始皇統一貨幣以後,兩千年來,中國流通著金屬鑄造的方孔錢,它既是一種貨幣形態,也是中國的國粹之一,是古代中國文化意識的縮影,正是這種天圓地方惟我獨尊的妄自尊大的思維,阻礙了中華民族的發展步伐;直至十九世紀,蒸汽機帶來的工業革命,列強的軍事和經濟入侵,驚醒了中國的一批有識之士,學習西方的科技,改革中國的現狀,是當時洋務派的旗幟,痛定思痛之後,中國終於引進了西方的造幣設備,學習西方國家,用機器製造出了方孔制錢,其最早期的代表為中央造幣機構寶津局機制方孔制錢和地方土法製作的寶浙局機制方孔制錢。
然而,機制方孔制錢的製作耗工費時,機器易損,產量低、成本高,形制重量難以統一,使用不便,因此注定了它是短命的,千百年傳下來的國粹--方孔制錢,也終於到了它壽終正寢之日,而中國貨幣發展史上,從傳統鑄造的方孔制錢跨越到近代機制貨幣的分水嶺和里程碑,就是安徽方孔銅圓安徽方孔銅圓雖然帶有方孔,有著傳統制錢的形態,但它卻是依據近代貨幣的全新概念設計製造的,所以它歷來被稱之為銅圓。
雖然安徽省造光緒元寶方孔十文銅樣幣僅處於少量試制階段,但它的存在使人們看到了中國兩千多年來方孔鑄錢的終點和墓碑,使人們看到了孔方兄與近代工業化社會的格格不入之處,正因如此,安徽方孔銅圓以其歷史地位和意義名列中國銅圓大珍之前茅。
如從中國貨幣發展史的角度來看,可以說無論哪一枚中國銅圓珍品都無法與之相比長期以來,安徽方孔銅圓一直存在著破版與無破版兩種版別之說,據統計,目前可以見到存世的無破版安徽方孔銅圓民間收藏有兩枚,分別為四十年代中國銅圓大王張璜先生收藏(即此次拍賣的這一枚)和中國錢幣學家馬定祥先生所收藏。
此外,已知上海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各藏一枚,四枚之中,以張璜先生這枚品相最好;破版安徽方孔銅圓,四十年代在江浙一帶一次出現了二十枚,據稱為幣模破裂後所打製,幣上有模子破裂後的裂紋痕跡,故稱為破版。
查閱當年試制安徽方孔銅圓的文獻資料可知,在試制安徽方孔銅圓的短短兩天內,由於模具的設計缺陷和操作失當,導致模具的損壞和破裂,以致無法繼續試制,設備也只好送去上海修理,而最終只好放棄這種帶方孔的設計,由於銅圓試制一般都是單枚打制用以測試效果,所以很難想像在模具破裂後的短時間內,又連續毫無意義的試打製了數十枚破版的樣品。
因此,安徽方孔銅圓破版幣,在民國時期即有原模後制之說,究竟安徽方孔破版幣是否原模後制,比較破版與無破版幣兩枚實物之後,答案很明確:破版幣確為原模後制,根據有二,其一,破版幣的滾邊工藝與無破版幣的完全不同,以致視覺上看來破版幣明顯的比無破版幣薄,其二,破版幣的齒模與無破版幣所用的齒模不同,從而邊齒的形式和齒數也不同。
由此分析,在試制安徽方孔銅圓的極短時間裡,變更滾邊工藝和更換齒模既不可能也不切實際,實物的比較和研究證實了民國時期的傳說,由此可知,當時在極短的兩天內試制的無破版安徽方孔銅圓樣幣是極其稀少的,當然,破版的安徽方孔銅圓雖然是在民國時期製作,但面、背模具均為原模,仍不失其欣賞及研究價值,品相精美者近年成交價格也已超過15萬元人民幣。2005年嘉德秋季拍賣會88000元成交。2012年上海崇源秋季暨十週年慶大型藝術品拍賣會632,500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