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鄧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完白,號完白山人,還有完白、古浣子、游笈道人、龍山樵長、鳳水漁長等別署,安徽懷寧人。父親以教書為生,家貧,石如常同村人打柴理家,有暇則隨父讀書寫字或刻印,並以作品上市求售。父親年老,他奔走四方,賣藝為生,負擔全家生活。後來在南京得識大收藏家梅,寄居其家,盡觀所藏並臨摹,數年後書法成功,乃出遊名山,讀碑訪古,書藝益進,名遍海內。
他的書法剛健渾樸,曹文敏評他的四體書為國朝第一;他的篆刻亦剛健而婀娜多姿。
鄧石如與蔣仁、巴慰祖同年,這時新安一派印壇,正由巴慰祖重整旗鼓,與西泠一派分道揚鑣,而鄧石如既不走新安老路,也不用西泠新法,以其雄厚的書法基礎,治印一如其書法,在印壇異軍突起,互為犄角,人稱「鄧派」,或稱「皖派」「新徽派」。他的治印給後人的影響深遠:徐三庚、趙之謙、黃士陵、吳昌碩等篆刻大家都曾向他學習,傳其衣缽而謹守師法的有包世臣,及再傳弟子吳熙載。
秦 樂陶右尉印
翻開一部印學史,在鄧石如之前,任何篆刻派系,都是推崇以秦漢印為師法,篆刻家們苦思冥想,欲從秦漢印中脫穎而出,雖不乏自成一家者,但大多在秦漢印窠臼中,運用刀法、章法、線條之變化做文章;而鄧石如,不高標對秦漢印的學習,他把深厚的書法成就運用到印章裡來,創立「印外求印」的主張。
印章文字及文字與文字之間的佈局——章法——是治印的難題,要處理好,非要有精通文字學和書法的根基。鄧石如對此提出,應採取「密不透風,疏可走馬」的程式,寥寥八字,點出了章法的要領,這主張在其印作中時有表露,尤其是四十歲以後的作品,更見完善,加上筆意渾穆,骨力充沛,氣象萬千,在當時印壇確是耳目一新。
鄧石如曾為羅聘(兩峰)刻「亂插繁枝向晴昊」一印,其邊款說:「兩峰子畫梅瓊瑤璀璨,古浣子摹篆剛健婀娜」,這「剛健婀娜」,正是他對自己篆刻文字線條處理的寫照,也是一致公認的恰當評語。「剛健」與「婀娜」是一對矛盾,等於「硬」同「軟」的關係,要在方寸的印章中求得統一而諧調是十分困難的。鄧石如處理得很有分寸,尤其是朱文印,他以圓勁富有彈性的線條,與小篆千變萬化的婀娜姿態,運用到刻印上來了,這是前人所未有的。自從鄧石如成名之後,印壇發生巨變,學習他的人與日俱增,至此徽派印章很少有人問津,浙派印章亦成餘波了。
「淫讀古文甘聞異言」印
「淫讀古文甘聞異言」一印,上海博物館藏,是鄧石如典型的「印從書出」的作品,小篆的筆意濃郁,線條圓勁而流暢,運刀如筆,一表無遺,完全擺脫了當時徽、浙兩派運刀鋒芒畢露和瑣碎遲緩的印風。後來吳熙載的白文印,十有八九繼承這種程式而發揮得更流暢舒展。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印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一印,是鄧石如朱文印的代表作,也是鄧派朱文印風貌的典範,在筆畫懸殊的情況下,章法緊湊,渾然一體,疏密自然,一無匠氣。「剛健婀娜」和「密不透風,疏可走馬」的理論,在此印中完全具體地呈現。《篆刻叢談》作者曾說「密處頗有江流有聲之感,疏處令人有斷岸千尺之態」;線條圓轉剛健,並用粗細、斷續,加上小篆的筆意,賦予線條之婀娜動態。吳熙載、趙之謙的小篆朱文印都有類似的表現。這方印確是鄧石如的大手筆,是前無古人之作。印藏杭州西泠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