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鑒定之土沁鑒定方法(共4張圖片)
  • 24年9月25日 00:1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古玉鑒定之土沁鑒定方法

古玉久埋地下,受地土侵蝕,其表面玉質出現局部剝離的現象成土蝕。視土蝕形貌與受蝕程度的差異而有不同的名稱。表面輕淺的一層玉質剝離稱土蝕斑;更輕微的為土蝕痕,遍佈週身的細小剝蝕淺坑,密集而不深,成為砂土坑,在玉器上出現的細小裂紋為土隔。以上種種統稱土蝕,或稱土蝕現象。如圖1-2-1。

圖1-2-1

土隔的物理化學解釋:一些玉料由於內應力較大,久埋地下後,有部分透閃石分子就會慢慢失去其結構水。結構水逸出時要成為氣態,其體積急劇增大,從而在局部產生較大的內應力。如果失水的透閃石分子比較集中於某一部位,產生的應力與玉料原有的內應力會合成較大的作用力,足以使玉料出現微小的裂紋。隨著量子化學反應的不斷深入進行,新的應力不斷產生。該部位出現的新應力必然會集中到那條微小的裂紋上(所謂的應力集中現象),促使微裂紋伸展、延長,縫隙亦漸漸增大,這就是土隔。

以土蝕而言,在高倍放大鏡下,其表面崎嶇不平,突兀而出,濃密稀疏,分佈得十分自然,絕非人工斧鑿所能仿造。因此,只要見到過真正的土蝕斑,再來辨認人工偽仿的假土蝕斑就非常容易了。如圖1-2-2。

圖1-2-2

土蝕仿品的鑒定:

在出土古玉身上出現的諸多特徵中,以土蝕形貌最難仿造得逼真,它又是最常見的特徵。所以不論是藏家還是古玩商,都把土蝕形貌看做辨識真假古玉的識別標誌。不少人只要一看到玉器上存在土蝕現象,立即斷定它是出土古玉真品,其他一切檢查全部忘到腦後,掏錢就買。雖說上述種種形貌用人工無法仿造得逼真,但是造化之功卻威力無窮,不論是土蝕斑還是蛀孔之類土蝕形貌,在玉材的天然表面上都能找到。這就給作偽高手提供了條件。

他們可以巧妙地保留住具有上述特徵的天然表面,精心設計,將其碾琢成器。再將全器做舊,讓您看不出來。這類贗品雖不多見,由於瞭解它的人不多,很多古玉愛好者都上過當。這類贗品大多藏在櫃檯下,不展示出來,只有當古玩商確認您十分自信可眼力不佳時,他才看準時機,悄悄塞給您。由於缺乏思想準備,心中又一直想要搜尋高古的玉器,正好見到這件玉器表面存在非常明顯的土蝕形貌,不由您不上當。所以,即使非常可靠、無法偽造的特徵,也不能只根據一個特徵就下結論,確認其為真品。其實您只要按操作步驟一步步仔細檢查,即使精心仿製的贗品也難以矇混過關,何況是這種天生子。

這類贗品上最惹人注目的是那一塊有土蝕形貌的表面,其形貌的確十分古老。如果再看看它的四周,玉色雖被做舊,與這塊表面相比,仍然十分新鮮。實際上無論用什麼方法都不能使玉器的其他部位的表面出現陳舊的包漿和挺括的亮光。為了趕工,通常都用金相砂紙將其打磨得油光光的,這恰好是贗品的有力證據。如果找塊濕布把這塊古老的玉皮四周好好擦擦,很快就露出原形了。原來土蝕形貌邊上還帶有玉皮,擦乾淨後殘留的玉皮與周圍的玉料之間有一圈清晰的界線。這時任何人都可以看出來,它原來是一件天生子!(註:真品的土蝕形貌與玉表之間必然有自然態過渡,凡是有清晰界限的一律給予否定!)如圖1-2-4。

圖1-2-4

玉器入土久埋以後,其表面是否受到土蝕,以及出現的土蝕形貌嚴重與否,受很多因素的影響,與第一講灰皮的情況相似,這裡不再贅述。通常情況下,土蝕斑容易發生再玉質較差的部位,或石性較明顯的部位,玉質受到損傷處也較易受蝕。而那些玉質精良者,即使入土年久,也不一定受到土蝕,或者只能出現輕淺的灰皮。意想不到的是,玉質精良的出土古玉上,常常能見到土隔。原來外表看來質地極佳的玉料,其內應力常常越大,或者說其質地較脆一些。玉器的體積越大,內應力也會較大,出現土隔的機會也會越多。這些都被考古發掘所證實。

註釋:內應力

1. 物體由於外因(受力、濕度變化等)而變形時,在物體內各部分之間產生相互作用的內力,以抵抗這種外因的作用,併力圖使物體從變形後的位置回復到變形前的位置。在所考察的截面某一點單位面積上的內力稱為應力。同截面垂直的稱為正應力或法向應力。

2. 在沒有外力存在下,材料內部由於加工成型不當,溫度變化,溶劑作用等原因所產生的應力。

3.內應力的取消有幾種方法:一對物體進行熱處理(只針對鋼鐵性質的工件)二是放到自然條件下進行消除。三是人工通過敲打振動等方式進行消除。

內應力是在結構上無外力作用時保留於物體內部的應力

沒有外力存在時,彈性物體內所保存的應力叫做內應力,它的特點是在物體內形成一個平衡的力系,即遵守靜力學條件.按性質和範圍大小可分為宏觀應力,微觀應力和超微觀應力.按引起原因可分為熱應力和組織應力.按存在時間可分為瞬時應力和殘餘應力.按作用方向可分為縱向應力和橫向應力。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