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貔貅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瑞獸,關於貔貅的傳說比較多,有的說是龍生九子之一,有的說它只吃不拉能興家旺財,有的認為貔貅能轉禍為祥,開運、辟邪、鎮宅、化太歲。所以,漢代以來的權貴們都喜歡收藏、佩戴貔貅。
在漢代古玉中,貔貅與天祿、蟠螭形象十分相似,甚至跟龍的形象也極相似。約定俗成的區分辦法是:貔貅無角,天祿有角;雕在帶鉤與印紐上是螭龍或螭虎,蟠伏在器面上的浮雕是螭虎或螭龍,脫離器面獨立圓雕的是貔貅。漢代玉貔貅通常有翅膀,翅羽為平行狀,翅端為向上卷渦狀,翅根在肩凸部位。上肢根部有渦狀深槽。一般肢肘至足部之後有短平行斜線,為肘毛。尾分叉,一種是繩紋狀的,另一種是扁稜狀的。
玉貔貅最早見於西漢時期,流行於東漢至南北朝。西漢玉貔貅多作匍匐或俯臥之態。東漢早期玉貔貅亦作前進之姿,與西漢俯臥形貔貅接近,但頭部更加上昂。東漢中、晚期的玉辟邪數量較多,且已形成了鮮明的時代風格,即多作蹲坐之態,造型較為溫順可愛。
玉貔貅在漢代最為流行,六朝時期偶有雕琢。直到明清時期,玉貔貅還偶有製作,但主要用於把玩,所以貔貅早期威嚴、兇猛的神情蕩然無存。明清玉貔貅雙眼圓瞪,嘴唇緊閉,一副憨態,長長的鬃毛散披於背部,不見漢代玉貔貅肩部常見的雙翼,往往蹲伏於地。漢代玉貔貅的尾巴較短,向外垂掛,而明清玉貔貅的尾巴較長,向體內彎曲。
下面是一組博物館館藏玉貔貅,請欣賞。
上圖為陝西咸陽博物館收藏西漢玉貔貅(大),漢元帝渭陵建築遺址出土
上圖為陝西咸陽博物館收藏西漢小玉貔貅(小),漢元帝渭陵建築遺址出土
上圖為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乾隆御玩之漢代玉貔貅
上圖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漢代青白玉貔貅
上圖為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館藏東漢玉貔貅
上圖為陝西省寶雞市北郊漢墓出土東漢玉貔貅,現藏於寶雞市青銅器博物館,藍田青玉,有較明顯的黑色紋帶
上圖為國家博物館藏六朝玉貔貅
上圖為宋代玉貔貅
上圖為明代玉貔貅
最後分享一組筆者收藏的玉貔貅
最後借貔貅的祥瑞祝各位朋友萬事無憂,一切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