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明代玉器需瞭解其刀法的這兩個特徵(共4張圖片)
  • 20年6月17日 14:4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清 中期 雕九如意紋帶鉤

明代是一個融各種刀法於一朝的集大成時代,在這一朝代的近300年裡,完成了由各種複雜的刀法向更為複雜的打磨工藝轉化的過渡,也許在完成一件複雜的雕琢工藝中,不可避免地會使用傳統中的各種刀法,但是由於加強了打磨的工藝力度,所以化盡了其中施用複雜的刀痕,從而形成了明代玉器製作的最突出的特徵之一。

明代玉器的平面陰刻刀痕較為粗礪,素有「粗大明」之類的說法,雖然就明代玉器的總體而言,但時代收藏網以為你這種認識不乏偏頗,但用其來形容或評價施在玉器平面奏刀的工藝效果,則有失一種比較公允的客觀恰當。

明代玉器陰刻線條的粗礪表現在兩個方面:

1)陰刻線的收刀尺度掌握不準,常常伴有刻線的終端出界或不能完全交接。這種現象是比較原始的用刀痕跡,在商周以後的玉製作中幾乎已經看不到了,而明代做工比較精到的玉器競然時會出現這種顯而易見的工藝瑕疵,我們暫不對其形成的原因做深入的探討,只是將這一用刀的特徵經過放大後提出來,作為斷代或鑒定的特徵之一。

明 玉帶板局部圖

上面的這塊明代的玉帶板很明品是一件雕制的精品,而且玉質很好。如果仔細觀察帶板的左上角,用刀的不規則痕跡就比較明顯,橫刀衝出了界格,與豎刀沒有完全的對接,如果再仔細觀察,還可以發現橫刀的上端隱約尚存有豎刀的出界痕跡,這是明代玉器比較普遍出現的現象。

2)在玉器的雕制中,陰線與陽線往往是互為表裡的一種視覺現象,陽線的視覺質量往往由雙面陰線的處理質量所決定,正是由於明代玉器在陰線的用刀上存在著明顯的特徵,所以,陽線所表現出的閱讀感覺往往強調的是一種不規則的線條,這在雙陰線擠出的陽線作品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明 羊脂玉「護封」印、印面及到線出界局部

譬如這方明代陽文「護封」玉印,材質是和田羊脂玉,可謂難得,不存在普通民間玉器的商品化製作的粗率,可以反映明代對於陽線雕制工藝的一種時代水準。歷代玉印都是陰線琢刻,印面陽雕文字在線條總體上反映出典型的明代何震生辣風格的切刀味道,如果具體而微地觀察,可見除了具有上述的奏刀出界的瑕庇外,陽線也呈現出不規則的線性痕跡,「封」字上端以及「護」字的「隻」,都明顯地帶有這種表現。我們判斷這方印是否為明代作品的依據,僅憑玉材與雕鈕不行,主要看兩點:一是具有明人的治印的風格;二是具有明代玉雕的工藝瑕疵,這方印與上面所引玉帶板的刀痕特徵完全相同,即可以做出明代作品的判斷。

乾隆 「經文諱武」玉牌

再觀察清代乾隆時期的這塊「經文諱武」玉牌,同樣是剔地陽文,在技術的運用上,遠遠高於明代。最突出的表現在於工匠能有效地控制用刀的走向、力度與起訖位置,已經達到了玉雕加工工藝的最高境界。清代玉器加工工藝在登峰造極的同時,又扼殺了玉器本身所獨有的藝術品味的存在,這是清代玉器雕琢最大的失敗之處。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