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鑒別紅山古玉
  • 18年11月28日 16:5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我國的玉器文化源遠流長至今為止已走過了七千年,在新時期時代中晚期時,以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和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挖掘出的玉器最為引人關注,距今也有四五千年的歷史。紅山古玉多用於陪葬、辟邪等,也象徵著權利、財富和貴賤等。那如何鑒別呢?小編總結了十二條法則:

紅山古玉的鑒別的十二法則:

“漿”,把古玉放在80度的微酸的水中,玉上的幾個孔中會吐出一種灰色和白色的漿柱。

“熟”,紅山古玉是熟的狀態。

“肥”, 它浮在玉中有點像我們平常吃的肥油一樣,肥分為外部和內部,但是一般都很難仿造。

“淨”,一般的紅山出土都是乾淨的,無雜質。

“葬”,是一種味道,根據埋藏的地點判斷,土層越深則氣味越重,則反之。

“透”,新玉和老玉是不同的,用燈光側打古玉仔細觀察,就可以得知他在出土時面朝上還是朝下。

“坑”,用3-5倍的放大鏡仔細觀察可以看到一些不規則的晶體,一般是孔小洞大,並且伴有沁色。

“縮”,埋藏時間太久玉就會縮和闊,表層縮了,孔就會擴大了,表層腐蝕了,孔裡也會腐蝕的,腐蝕的同時孔就擴了。

“孔”,指玉的侵濁紋,由於紅山古玉埋在地下,使溝槽部位的侵蝕痕要大。因而真正的紅山古玉的溝槽部分的毛細孔多並且伴隨有漿。另外如果對紅山古玉進行拋光,其溝槽部分的光亮程度是不及玉體其他部位的。

“次”,指次生物,用燈光照它會呈現寶石的光澤,表現出水晶狀。

“過渡”,指玉熟了以後的顏色,它位於沁色中,在沁和玉之間。

以上信息由古董台灣提供,如果想要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