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青銅器揭示西周應國物質文化發達(共3張圖片)
  • 24年5月16日 14:1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應國墓坐落於河南省平頂山市薛莊鄉北滍村的滍陽嶺之上,其主要為周代應國貴族的埋葬地,亦包括少數應國亡後部分楚國貴族墓葬等。應國原是西周初期的一個姬姓封國,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據《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和《漢書·地理志》載,周武王滅商以後,大封兄弟及諸子於商朝故地,對商遺民進行統治和監管,可知西周初期應國即已存在,並有著重要的地位。1979年,平頂山北滍村磚廠在取土時挖出一件青銅簋,賣給了廢品收購站後幾經周折,被平頂山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同志收回。根據簋上的銘文,得知是西周時期鄧國國君之女陪嫁應國的禮器“鄧公簋”,從而此墓得以發掘。

圖2

圖3

  此應國墓6號墓地出土的鄧公簋(圖1),高20、口徑19厘米,重4.8千克。其口沿飾竊曲紋,腹部瓦紋,圈足飾斜角雲紋;圈足下置三足,上端飾獸面紋;雙耳為獸首啣環,器底內部有銘文“鄧公乍應女曼毗媵簋其永寶用”。據說周代鄧國國公的女兒媼毗雲遊到應國,在一個明月皎皎的夜裡,她一邊賞月一邊吹奏起《鳳凰鳴》的曲子。忽然一陣裊裊的曲音,和著她的笙聲從空而來,一童顏仙骨的少年男子,手持紫玉簫徐徐品奏。曲畢媼毗問:“此何曲也?”少年答:“應山吟第一弄!”並說:“我叫封虎,是應國國王的兒子,因有夙緣,才應曲而來。”從此,封虎和媼毗深居鳳樓,互傳技藝,夜夜把笙簫聲送於太空。鄧國和應國兩國公看生米已做成了熟飯,也就同意了媼毗和封虎的婚事,鄧國還給媼毗陪送了四件“鄧公簋”作為嫁妝。其中一件現藏河南博物院,另三件現藏平頂山博物館,且形制、紋樣、銘文及大小皆為相同。 

  自1986年起,相關部門在長達20年的考古發掘工作,共發現應國古墓有上千座。其密密麻麻、層層疊疊、上下相互疊壓在一起,歷史十分久遠,年代為西周至東漢時期。其中西周早、中期墓14座,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25座。其中還發現了應國國君及夫人墓近20座,出土銅、鐵、鉛、錫、金、陶、骨、玉石、貝蚌、木等各類文物達萬餘件,尤以銅器、玉器為大宗,且以青銅器最具特色。同時有銘文的青銅器就多達200餘件,包括禮器、樂器、車馬器、兵器、工具、棺飾等,所出銅器銘文涉及大射禮、俯聘禮、帝王廟號、喪服制度,對古代禮儀制度與諸侯方國史研究有重要價值。 

  其中1987年11月,應國墓50號墓地還出土發掘出了一件精美絕倫的青銅鴨形盉(圖2)。現藏於河南博物院的此西周銅盉,通高25.2、長31.8厘米,盉與爵配套可以盛酒,與盤配套亦可盛水。其以鴨腹為器身,背部開口,上面加蓋,腹下鑄柱狀足,鴨首當流,鴨尾作鋬,鋬上站立一小銅人,以其手足將器身與器蓋巧妙地連為一體。蓋沿與口下飾長尾鳳鳥紋一周。蓋內有陰刻銘文43字,筆畫均勻,字跡清晰。銘文記述應國使者“匍”到氐這個地方探訪邢國的國君邢公,邢公派一名官員會見了他,並贈送給他一些禮物。後來匍用邢公所賜的銅做了這件盉,以作紀念。此盉構思巧妙,造型優美,之所以設計成鴨的造型,事出有因。它是根據西周嚴格的等級制度所製造,像匍這種卿大夫一級的貴族,只能用鴨、鵝之類造型的器物。由此可見這件鴨形盉不僅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亦是研究西周時期禮儀制度的實物資料。 

  而應國墓84號墓地出土的西周應侯稱嬃(圖3),通高22.4、通寬39.3、口徑28.8×19.8厘米,現藏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該嬃上有子口器蓋,隆頂近平。沿蓋頂周邊分佈四個底部相連的曲尺形支足。器口呈圓角長方形,直口,方唇,腹壁較直,兩側有一對龍首形耳,耳下附有垂珥。底部近下,圓角長方形圈足上有一周鏤孔,形制較為獨特。器底內與蓋內鑄有相同的銘文,均四行二十八字,自右至左為“應侯稱肇(肇)乍(作)橛(厥)不(丕)文考(厘)公蹲彝,用妥(綏)朋友,用寧多福,稱其萬年永寶。”銘文記述了周王在姑(地名)賞賜給稱貨貝、馬匹的事情,反映了周王室與應公室的親密關係。 

  儘管應國是一個小國,但從應國墓出土的以上三件西周青銅器的造型、紋飾、銘文和製作工藝來看,說明其物質文化較為發達。另外從器物及銘文中,讀者還能窺見它與周、鄧、楚國之間的關係。因此它們對研究古代應國的歷史、文化、藝術等,不僅提供了大量的實物資料,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