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錢幣以及鑄造史(共22張圖片)
  • 18年8月17日 05:4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金的建立打破了遼、西夏、北宋三足鼎立的局面。金雖成立於北宋末年,但發展十分迅猛,經濟、文化水平也要比遼、西夏高出不少。公元1127年金滅北宋,康王趙構南逃至臨安建立南宋政府,此後中國彷彿又一次回到了南北朝時期。金先與遼兵對抗,遂又採取與宋結盟的策略,一舉滅遼。金滅遼不久,看出北宋的外強中乾,對宋大舉進攻,很快包圍北宋都城汴京,生擒徽欽二帝,滅掉了北宋。

金朝錢幣以及鑄造史

金是女真族建立的國家,建國前受遼國統治多年,所以金的錢幣制度多受遼國鑄錢的影響。遼錢一般實行五等錢制,即: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金朝的錢幣是不是效仿遼朝,也實行五等錢制呢?從至今已發現的金朝錢幣來看,這種可能性很大。泰和通寶錢分五等已是事實。而如今,貞祐通寶五等錢筆者都已見過,唯有貞祐元寶只見小平和折三錢。另外原來不見譜載的金朝折十大錢業已發現多種,如折十通寶有:明昌通寶,天會通寶,阜昌通寶,貞元通寶,開興通寶,金國通寶等。折十的重寶錢有:收國重寶,天輔重寶,天眷重寶,皇統重寶,承安重寶,元光重寶,正大重寶等。可以說金朝實行的不是三等錢制,而是五等錢制。至於金朝五等錢的大小分級,按筆者手頭實物和所見的資料,個人以為其大小分級可為:小平:24毫米左右;折二:28毫米左右;折三:32毫米左右;折五:37毫米左右;折十:42毫米左右。本人所藏的一枚貞祐通寶–直徑43毫米,應為折十,一枚貞祐元寶直徑33毫米,應為折三。

金朝錢幣以及鑄造史

金的錢幣鑄行,並未完全搬用遼朝舊規,還吸納了宋錢幣的優點。如:遼錢沒有篆書,沒有對子錢,也沒有重寶(或許是沒發現),可是金朝的錢幣則多是元寶、通寶、重寶「三寶同鑄」,既有篆書錢,也有重寶錢。關於重寶錢,本文筆者遼金泉已有論述。

金錢錢文,多用真書,篆書兩種字體,形成了「對子錢」。錢的鑄造質量,精美程度顯著高於遼朝,甚至超過宋錢,如備受泉家鍾愛的阜昌錢,泰和錢等實屬美輪美奐之品。關於對子錢。已發現的金朝對錢,就筆者所及,有鑄造早於貞祐的天眷,皇統,阜昌,泰和,崇慶,至寧;在貞祐之後的–興定,元光,還有金朝的最後一個錢「天興」。貞祐元寶篆書小平承北京藏家郭先生惠讓,照片見上,這使金對錢家族又添一成員。圖中的折二十阜昌元寶,直徑近60毫米,購於阜新一貨泉老者。此兩錢所有錢譜無載,十分罕見。圖中兩枚天興錢先後得自吉林。

金朝錢幣以及鑄造史

皇統元寶小平拓片《華夏古泉價格圖錄》收錄

金朝錢幣的另一個特點是效仿宋和遼—-「立新年號,即鑄新錢」。縱觀有金一朝,歷九帝,共建二十一個年號(劉豫的阜昌未計),至今這二十一種年號錢,或多或少都有發現。李衛先生的《遼金錢幣》是至今收錄遼金錢幣種類最多的,該書中金朝部分收錄了金朝錢幣帶照片,拓片的有19種(包括阜昌和金國),論述了金朝的所有年號的鑄幣,是一部論證嚴謹,史實確切,見解精當的好書。本文作者也是在該書中受益匪淺,各位錢幣收藏愛好者一起來看看金朝錢幣以及鑄造史

一、傳承北宋,鑄工精美

金朝是北方女真族所建立的政權,與當時黨項族(西夏)、契丹族(遼)相似,早期也為遊牧而生。但從金朝早期所鑄的錢幣上看,金深受當時北宋的影響,錢幣自始至終鑄造都極為精美。

金朝錢幣以及鑄造史

皇統元寶小平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天輔元寶拓片《華夏古泉價格圖錄》收錄金建立於公元1115年,時為北宋徽宗政和五年。政和錢已經是徽宗錢中十分成熟的一種。金當時深受北宋漢文化熏陶,鑄錢也多為北宋匠師所為,工藝自然不俗。

天眷通寶拓片《華夏古泉價格圖錄》收錄女真族雖也有自己的文字,但至今所見的金朝錢幣錢文均為漢字。或許金朝不曾使用其文字鑄造過錢。 

二、金朝錢幣的鑄造量

金朝錢幣以及鑄造史

天眷通寶折二

 金朝錢幣以及鑄造史

天眷通寶小平篆書

金朝不僅傳承了北宋的鑄錢工藝,在錢幣的使用上也要比北宋進步一些,這主要體現在金朝開始正式使用銀錠及紙幣,鑄幣應是當時的輔助貨幣。所以整體鑄量不大,很多金朝年號錢都為試鑄性質,並未正式發行流通,存世極罕。由於金朝錢幣鑄造極為精美,在市場中也很受追捧。據上世紀80年代的一次考古資料顯示,黑龍江省金朝上京故址出土的萬斤以上窖藏錢幣中,90%以上是北宋錢幣,其餘5%為唐代開元通寶,其餘才為南宋錢和金朝正隆、大定等錢幣。從這份數據可以略微感知金與北宋兩代錢幣的比例關係。

 金朝錢幣以及鑄造史

貞祐通寶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三、正隆與大定

金朝鑄量最大的錢幣是海陵王完顏亮所鑄正隆元寶與其後金世宗完顏雍所鑄大定通寶兩種錢。兩種錢幣鑄造十分精美,錢文書法成熟穩重。鑄量大,自然多版式。以下簡單介紹其主要版式與特點:

1.正隆元寶:除普通版外還包括俯正、大字、行元、五筆正等小版別,普通版正隆元寶市場價多在10元左右,而五筆正版式則在6000元左右;行元版式更為稀少,市場價格在8000元左右;大字版式少見,估價在3萬元左右。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降寶版式(五筆手)所知存世約在5枚以內,至今尚無拍賣紀錄。

 金朝錢幣以及鑄造史

正隆元寶
2014-04-21 成交價格:RMB 84

正隆元寶普通版錢文楷書,書法精湛,功底極深。風格與徽宗錢相似,地章深峻平整,文字高挺。

 金朝錢幣以及鑄造史

正隆元寶五筆正版式   2015-04-23 成交價格:RMB
34560

五筆正版式,「正」字最後一筆橫的起筆處與前一筆豎明顯錯開,與普通版正隆元寶區別較明顯。同時也是造偽的重災區。

 金朝錢幣以及鑄造史

正隆元寶俯正版式  2013-07-02 成交價格:RMB
10290

俯正版式正字第一筆橫運筆方向微微上揚,收筆位置已明顯高於起筆。

 金朝錢幣以及鑄造史

正隆元寶行元版式  2011-07-25 成交價格:RMB
39900

行元版式中,元字在楷書的基礎上又接近行書,最後兩筆的起筆在一點。「元」字的整體感覺也要更扁一些。

2.大定通寶:銅鐵均有鑄造,版式較多。大定通寶存世較多,但因鑄造精美,較受市場歡迎,目前普通光背市場價格在50元左右,三角通(大酉手)市場價格在200元左右,普通背上申價格在100元左右,方頭通背上申在400元左右,大字背下申在600元左右,背酉在100元左右,折二稀見,鐵范銅在600元左右。

 金朝錢幣以及鑄造史

大定通寶背下申   2013-09-03 古錢幣價格:RMB
966

 

 金朝錢幣以及鑄造史

大定通寶背下酉  2013-05-03成交價格:  RMB 1470

 金朝錢幣以及鑄造史

大定通寶三角通

     大定通寶三角通版式錢文采用瘦金體,與徽宗錢幣如出一轍,鑄造十分精美,在市場中極受歡迎。金朝在正隆、大定時期紙幣貶值較嚴重,所鑄錢幣數量明顯增多。其中雖有版式,但整體來說,版式統一。錢幣版式統一體現出貨幣使用的成熟,這與南宋錢幣的情況十分相似。

四、攀王莽
賽徽宗——金章宗鑄泰和錢

中國錢幣史中有幾位公認的鑄錢高手,按時間來說漢代王莽位居首位;北宋徽宗其次,幾乎同時期的金章宗完顏璟也可位居其中。

 金朝錢幣以及鑄造史

泰和重寶折十(祈福坑)懷古追今舊藏

金朝不僅是當時受北宋漢文化滲透最深的政權,金章宗與北宋徽宗本就是一脈相承的。據《開封府狀》記載,掠走徽欽二帝的同時一同掠走了宮中的眾多王妃、帝姬、公主。這些人將被分封給金朝的皇室及功臣。另據南宋周密《癸辛雜識》中說金章宗完顏璟的母親就是宋徽宗公主的女兒。金章宗與宋徽宗本身就有著眾多相似之處。同為最著名的書法家,金章宗所寫的瘦金體與宋徽宗的甚至難以分辨。

     鑄錢方面,由於金佔領了北宋的大面積國土,金朝仍使用北宋鑄錢匠師。錢幣鑄造風格可以說是同模同樣。

金章宗時期所鑄泰和年號錢有通寶、重寶兩種錢文。其中泰和重寶折十大錢錢文為大學者黨懷英所書,書法功底極深厚。書體採用篆書之正宗「玉箸篆」所書,筆畫勻稱,氣質古典,格外美觀。尤其為大美泉,格外受眾。北京祈福坑口所出的金泰和聞名於錢幣市場。錢幣幾乎都未流通,保存極好。受當地特殊土壤環境的影響表面一層金燦燦的薄銹美不勝收。

 金朝錢幣以及鑄造史

泰和重寶折十4枚

 金朝錢幣以及鑄造史

泰和通寶小平 2015-04-23 古錢幣價格:RMB 302400

 金朝錢幣以及鑄造史

泰和通寶折十 趙權之舊藏

泰和通寶承襲大觀通寶的五等錢制,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5種,均罕見。錢文、鑄工均精,為古錢名珍,偶爾見到的折二、折三型多為後鑄,到代者罕見。2015年年初,美國SA拍賣公司於加州的專場拍賣中趙權之先生舊藏的泰和通寶折十以1776840元成交,至今仍為2015年古錢幣成交價的最高紀錄。

金朝錢幣的演變

金朝早期使用舊有的宋、遼錢幣,直到金、宋間第二次議和後,戰爭暫告結束,才發行自己的貨幣。金鑄行銅錢始於金海陵王正隆三年(公元1158年),鑄行正隆通寶小平錢,真書旋讀,其中有一種俗稱「五筆」正隆元寶錢較少見,錢徑2.5厘米,重6.7克。

金朝錢幣以及鑄造史

古錢幣圖片

金世宗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鑄行大定通寶錢,有小平、折二兩種幣值,小平錢除光背外,另有背「申」、「酉」字紀年,版別較多;折二大定通寶錢較少見,錢徑2.8厘米,重9克。

金章宗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始鑄泰和通寶真書錢,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共四等幣值,均罕見。此間還鑄行泰和重寶折三、折十篆書錢,折三錢直徑3.1厘米,重8.4克,折十錢直徑4.5厘米,重16.1克。

金衛紹王崇慶元年(公元1212年)鑄行崇慶通寶、崇慶元寶錢,通寶錢有小平、折二兩種幣值,錢文真書。元寶錢僅見折五一種,篆書,錢徑3.5厘米,重11克。衛紹王至寧元年(公元1213年)鑄至寧元寶錢,實物僅見折五錢,一種幣值,真書,錢徑3.4厘米,重11克。

金宣宗貞祐年間(公元1213~1217年)鑄行貞祐通寶、貞祐元寶錢。通寶錢有小平、折二、折三共三種幣值,其中折三錢)有鐵錢,極罕見,錢徑3.5厘米,重11.4克。元寶錢僅見小平錢一種,錢徑2.45厘米,重3.55克。

在金朝滅掉北宋以後,曾扶植一個大齊國,建都大名府,後遷汴梁,皇帝是劉豫,年號阜昌(公元1131~1137年)。在此期間鑄行阜昌元寶小平錢,直徑2.7厘米,重4.5克;阜昌通寶折二錢,直徑2.85厘米,重7.3克;阜昌重寶折三錢,直徑3.3厘米,重9.2克。均為真、篆書對錢。大齊國在金朝羽翼下雖僅存七年,但所鑄錢幣卻清秀娟美,比一般北宋錢精整。

金朝錢幣以及鑄造史

古錢幣圖片

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十二月,鑄造承安寶貨銀錠,自一兩至十兩,分為五等。每兩折錢二貫(二千文)。這是中國官鑄銀錠之始。金朝滅亡之後,承安寶貨銀錠難得一見,後世的人不知道承安寶貨為何物,於是有古董商人臆造出承安寶貨方孔錢。1980年代,中國黑龍江地區出土了面額為一兩半的承安寶貨銀錠數枚,與《金史·食貨志》的記載相符,承安寶貨方孔錢至此才被確定為偽造品。

金朝的紙幣

金朝使用的貨幣,除了銅錢和銀錠外,紙鈔也大量的使用。海陵王貞元二年(1154年),開始發行「交鈔」,初有一貫、二貫、三貫、五貫、十貫五等,謂之大鈔;後來又有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七百文五等,謂之小鈔。

金朝錢幣以及鑄造史

古錢幣圖片

宗貞祐二年(1214年),又發行二十貫、五十貫、一百貫、二百貫、五百貫、一千貫幾種大鈔。交鈔的使用一開始也有「界」的規定,七年為一界。但是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之後,交鈔流通改為無期限,並且規定可以由地方政府印造。因此,交鈔數量大增,流通區域漸漸擴張,但也導致了交鈔也嚴重貶值,通貨膨脹日益嚴重。

由於交鈔日益貶值,宣宗貞祐三年(1215年),發行新紙幣貞祐寶券,取代舊的交鈔,但兩年後同樣大幅貶值。興定元年(1217年),又發行貞祐通寶紙幣,一貫當貞祐寶券一千貫,藉以取代舊幣,但貞祐通寶也難逃貶值命運,元光二年(1223年),又發行興定寶泉紙幣,一貫當貞祐通寶四百貫,也是不久貶值。金哀宗於天興二年(1233年)在蔡州發行天興寶會紙幣,以銀為單位,有一錢、二錢、三錢、五錢四等,但沒等發行金朝就滅亡了。

金朝錢幣以及鑄造史

古錢幣圖片

    金朝紙幣的發行由於沒有準備金和充足的貴重金屬保障,且發行浮濫,因此紙幣屢屢貶值,朝廷不得不發行新鈔取代舊鈔,但新鈔貶值更快,因此造成惡性循環。

宋臣吳潛曾上奏:金人之斃,雖由於韃(蒙元),亦以楮輕物貴,……百緡之楮(百貫紙幣),只可以易一(碗)面,而國斃矣!元臣(金降臣)耶律楚材說金亡:(濫幣)以至萬貫唯易一餅,民力困竭,國用匱乏,當為借鑒!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