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釵頭綴玉蟲 賞清宮舊藏翡翠器(共22張圖片)
  • 21年11月28日 00:2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翡翠圓芯,清,高3.7cm,直徑5.2cm。

  楊伯達在《清宮舊藏翡翠器簡述》中講到,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清宮翡翠器約有數百件,雖與和田玉收藏數量不能相比,但卻是全國乃至世界收藏翡翠最多的博物館。 

  翡翠被地質礦物學界稱為“硬玉”,源於它比和田玉硬度高。翡翠主要產於緬甸,何時傳入中國尚無定論,有學者根據一些文獻資料,認為西漢已有翡翠,但明確有翡翠記載的是在明代,另外上世紀末還發現了明代崇禎年間的翡翠出土文物。 

  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翡翠器大致分為九類:陳設、器皿、配飾、冊寶、祭法、神像、文玩、用具、鑲嵌等。翡翠作為一種新玉料多用於生活用品,其中也有涉及到宮廷典章制度,如用作朝珠、翎管、寶璽等,但都未能進入大典和祭祀場合,極少用於冊寶、祭法、神像等涉及朝廷尊嚴的典章制度方面。這也從一個方面反映了翡翠的在清宮的地位和作用。 

  翡翠圓芯,清,高3.7cm,直徑5.2cm。

  圓柱形,表面未刻紋飾,雖經過打磨,但沒有做進一步的拋光,為加工翠鐲後留下的鐲芯。 

  在清代玉器中有一定數量的用翡翠雕琢的器物,如翠瓶、翠盤、翠碗、翠花插等。上等的翡翠一般做小而精的物件,如手鐲、扳指、翎管、手串、戒面等。 

  翡翠摩氏硬度為7,高於和田玉,不透明或半透明,因顏色美如古代赤色羽毛的翡鳥和綠色羽毛的翠鳥而得名。 

  撰稿人:趙桂玲

  翡翠靈芝式如意,長47.8cm。 

  如意以整塊翠琢成,靈芝形,週身遍琢小芝、花果等,翠色鮮艷,成色好,水頭足,碾琢精美。 

  清康熙朝的如意注重雅玩之趣,其材質以竹木類居多。由於皇帝的好尚以及經濟因素,這一時期玉石類如意極少,而如此大塊的翠如意更是鳳毛麟角,為宮廷如意中的極品,彌足珍貴。 

  撰稿人:張林傑

  珊瑚翡翠吉慶有餘盆景,清晚期,造辦處造,通高38.5cm,座高6.8cm。清宮舊藏。 

  掐絲琺琅圓形須彌座,座沿填藍色回紋一周,束腰和近足處飾勾蓮寶相花紋,束腰上下均飾仰覆蓮瓣紋。座面正中植一珊瑚干翠葉樹,紅綠相映,明艷耀目。樹下蓮花數莖,纏綠絲荷莖托一大一小兩片翡翠蓮葉,葉中央各鑲珍珠1粒,粉、黃色碧璽蓮花5朵,翡翠蓮藕2個,3個象牙蓮藕平鑲在鍍金座面上。“吉慶有餘”墜掛於枝幹,掛墜上部為銅鍍金嵌水晶磬,磬正中鑲粉色碧璽蝙蝠,蝙蝠向下,口銜1塊粉碧璽蓮花牌,牌下連綴珍珠墜1個,磬的兩端又掛嵌深紅色蜜蠟眼的珊瑚大金魚各一。樹的兩側各以1支“福壽雙全”掛墜輔襯,“福壽雙全”墜上端為珊瑚金魚,下連黃碧璽古錢,錢外緣有凸耳,耳下綴翡翠壽字、珍珠米珠盤腸和粉碧璽葫蘆,最下端為珊瑚米珠穗,玲瓏剔透。 

  此景為宮中慶賀壽誕時陳設的吉祥擺件,用料豐富,精麗華美,既展示了皇家的富有,也表現出製作者獨具的匠心和精湛的技巧,是清宮廷傳世擺件中的精品。 

  撰稿人:劉靜

  金鑲珍珠翡翠戒指,清,逕2cm,面長1.8cm。 

  戒箍活口,戒面中間六爪金托嵌珍珠一顆,兩邊分別嵌一枚雕刻成蝙蝠狀的翡翠和紅寶石。 

  撰稿人:鐵琦

  翡翠福祿壽紋插屏,清,高17.5cm,寬13.4cm,厚1.5cm。 

  插屏翠玉顏色鮮碧,色澤均勻,內閃白色晶體。呈長方形,片狀。一面雕山石、雲朵、瀑布、流水和松樹,三位老壽星手中各執靈芝、如意和桃實,作互相問候行走狀,寓“福、祿、壽”意。另一面琢填金楷書“御制福祿壽三星贊”詞。 

  插屏為清代重要的宮廷陳設品,常陳設於几案之上。清代的玉石插屏品種繁多,有白玉、青玉、碧玉、翠玉所製,亦有方形、圓形及隨石賦形等,一般都配有紫檀邊框和木座。 

  撰稿人:楊捷

  翠翎管,清,高7.4cm,逕1.5cm。 

  翎管圓柱形,中空,一端有半圓形鈕,中穿孔,光素無紋。翠料顏色均勻,水頭足。 

  翎管是清代官員禮帽上插飾花翎的飾物。清代官員以及宗室成員,如有功勳,皇帝都賜以花翎以示榮譽。花翎為孔雀羽毛製成,插入管內,戴在腦後,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等,三眼最高。翎管的質地有翡翠、白玉、碧璽、琺琅、陶瓷等多種,以翠、玉為最優。 

  撰稿人:鐵琦

  翠扁方,清,長34.4cm,寬3.1cm。 

  扁方翠質,體細長,一端呈舌形,一端反捲並將其兩頭雕作梅花式。整體光素,略有白斑,但不掩其翠色深碧艷麗之美。 

  扁方是滿族婦女梳“兩把頭”最主要的工具,相當於漢人婦女髮髻上的扁簪。它不僅具有單純的裝飾作用,還能控制髮髻不至散落。滿族婦女梳“兩把頭”,最初是把真發分成兩把,依靠扁方固定。到了晚清兩把頭改成以青緞製作,安在頭頂上,與真髮梳成的頭座連接也依靠扁方。製作扁方的材料有玉、翡翠、玳瑁,還有的為金胎鑲玉、鑲翠或鑲嵌其他珠寶,或金鑿花、銀鍍金等。 

  撰稿人:鐵琦

  翠鼻煙壺,清,高6.6cm,口徑1.7cm。 

  鼻煙壺翠質。器呈扁圓形,坡肩收底,橢圓形圈足,通體光素。煙壺蓋為紅碧璽製成。此煙壺風格素樸簡約,紅色壺蓋則為作品的點睛之筆。 

  撰稿人:王碩

  翠蓋碗,清,通高8cm,口徑11.6cm。 

  碗為翠玉質地,有綹。圓形,撇口,圈足,有蓋。蓋及碗皆光素。 

  製作這樣一個翠玉蓋碗需要使用很大的一塊翠料。此碗所用料綠白相間,色澤鮮艷。器壁很薄,並帶有優美的弧度,做工精緻,當出自治玉高手。 

  蓋碗是清代宮廷的飲茶用具,其泡茶量小,適於細細品味。碗蓋略小於碗,是為品茗時刮茶葉所用。 

  撰稿人:楊捷

  翠玉盤,清,高3.3cm,口徑7.5cm。 

  盤為翠玉質。翠綠色中間有白斑和綹紋。器形為圓形,淺敞口,通體光素,底為淺圈足。 

  古人對玉盤非常珍愛。唐人白居易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句,由此可知唐代即有玉盤流行。清代宮廷使用玉盤較多,此盤的造型較為常見。 

  撰稿人:楊捷

  翠臥牛,清,高6.6cm,長15.1cm,寬7.7cm。 

  臥牛翠質,微透明,頭、角及身體的一側留有深黃色玉皮,黃綠相襯,色澤極美。牛呈臥伏狀,四肢均屈於腹下,尾則搭於一足旁。下配以海水紋紫檀紅木座。此作品雖然素身而不琢紋飾,但牛之身體肌理明顯,神態刻畫生動。 

  翠為礦物質,多數不透明,個別半透明,有玻璃光澤。綠色鮮亮者價值最高。因其質地堅硬,故多不琢紋飾。翠在清代中晚期開始盛行。 

  撰稿人:楊捷

  翠佛手佩,清,通長10cm,佩長4.5cm,佩寬3cm。 

  佛手佩以質地上乘的整塊翠做成,碧綠的色度,點綴粉色的碧璽珠,將小巧玲瓏的翠佩襯映得更加精緻。佛手因“佛”與“福”的諧音,被當作吉祥物,常與桃及石榴等圖案一同出現,並被稱為“三多”,即多福、多壽、多子之意。 

  佩,男用繫於腰間,女用掛於胸前。這件應是清代后妃所用。 

  撰稿人:阮衛萍

  翠扳指,清,逕3.2cm,高2.5cm。 

  此扳指翠玉質地。形制為兩端平齊、外周平滑的圓筒。通體光素。 

  扳指,古稱韘,是扣弓弦的器具,套於拇指之上,防止拉弓時勒傷手,最初多用骨或象牙製作。清代逐漸成為豪官顯貴手上的一種裝飾品,原料多樣,玉、翡翠或金銀為貴重材料作品,有的還飾有紋飾或鐫刻詩句。 

  撰稿人:鐵琦

  翠白菜式花插,清,高24.3cm,口徑12.8×7cm。 

  花插為翡翠質地,圓雕作一整顆白菜,菜葉碧綠,葉片肥碩,挺拔直立。中部有一橢圓形孔,以供插花。底以菜根為足,下配以鏤雕山石、靈芝、竹葉紋的紅木座。 

  翠玉製品在清中期後才大量出現,但多為佩飾、首飾等小件器物。此件翡翠白菜花插雖為翠根琢製而成,質地一般,干綠色中有褐色的綹紋,工匠利用了這褐紅的翡色雕琢成葉脈紋,層次更加分明,立體感極強,一些葉片邊緣的黃褐色更接近於自然狀況。 

  撰稿人:楊捷

  金鑲珠翠耳墜,清,一對,長8.5cm。 

  耳墜為流蘇式,金托各嵌翡翠蝴蝶,背面有金針,用於穿耳。下墜珍珠一串,最上一顆為三等珍珠,下有金托,刻“寶源九金”戳記。珍珠串下為茄形翡翠墜角,以荷花紋粉碧璽為托,兩側嵌珍珠。 

  從戳記可知此耳墜為清代民間珠寶店所制。 

  撰稿人:王碩

金鑲翠戒指,清,通長2.2 cm,逕2.1cm。

翠鐲子,清,一對,直徑8.1cm。

  手鐲翠質。翠色瑩潤,偶有艷綠,水頭足,堪稱“高翠”。鐲呈橢圓形,外側陰刻如同包袱系結的袱系紋。 

  鐲,又稱臂環,中國古代男女通用,唐、宋時成為女性裝飾品,清代戴手鐲成為女性時尚。清宮手鐲種類繁多,有玉、翠、瑪瑙、金、銀等質地,有的有鑲嵌。 

  撰稿人:鐵琦

  碧璽珠翠手串,清,周長30cm。 

  手串由18顆粉色碧璽珠穿成,間有翠質結珠兩個,俗稱“佛頭”。其中一佛頭下接佛塔一,系絲線及一珊瑚杵,下連翡翠盤腸背雲,上下各系珍珠一,再下為果實形深綠色翠墜角兩個,墜角上有小珍珠二。共有紅白米珠10組。碧璽的顏色柔和清澈。 

  此手串為十八子手串。十八子手串是由佛教念珠演化而成的一種飾物,可以佩帶於衣服上、挽在手腕上或閒暇時把玩,由18顆珠子組成,故而得名。其材質一般為翡翠、珍珠、碧璽、蜜蠟、珊瑚、伽楠木等。 

  撰稿人:鐵琦

  翠花蝶葉式佩,清,長4cm,寬3.5cm。 

  佩翠質綠色,顏色較均勻。佩為橢圓形,兩面雕成荷葉式,正面雕有蝴蝶和海棠花葉各一,上系碧璽結珠,上下各有米珠一組。 

  佩之葉脈雕刻的生動細膩,惟妙惟肖,配以粉色結珠尤顯清新雅致。 

  撰稿人:王碩

  翠十八子手串,清,周長30cm,珠徑1.2cm。 

  手串由18顆翠珠組成,其間有粉色碧璽結珠兩顆,下結珠與碧璽佛頭相連。佛頭下有金質鈴杵,鈴杵上下穿珍珠,再下有金點翠六瓣式結牌,上嵌紅寶石兩顆,鑽石四顆,正中嵌東珠一顆。結牌下連碧璽墜角兩個,墜角上方穿珍珠和珊瑚米珠。 

  撰稿人:鐵琦

金鑲翠蝶碧璽花蝠簪,清,長21 cm,最寬3.5cm。

翠太平有象磬,清,高24cm,長26.5cm,厚0.7cm。

  磬翠玉質地,翠綠色中有部分白斑。片狀,一面隨形淺浮雕巨象,像呈向右回首狀,長鼻、長牙抵於臀部。像尾細而短,甩向右前方。像腿粗壯,前腿向前,後腿向後,似行走跑動狀。另一面雕雲氣紋,中部凸起一雙圈圓,圈內凸雕篆書“太平有象”四字,以釋正面圖意。磬上部雕五個松球,中心一個有孔,穿銅環及掛鉤。 

  中國古書中常見所謂“金鐘玉磬”之說法。“金鐘”的“金”當時是指青銅,至清代才出現真正用金製作的金鐘。古之玉為“石之美者”,故古代的“玉磬”從廣義上說也即用美石製作的磬。金鐘玉磬皆是古代帝王舉行重大典禮時所用的樂器。此件翠玉磬上端有鉤環可懸掛於木架之上,既可做樂器,又不失為一件精美的藝術陳設品。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