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殘「粗服亂頭」筆法之美(共13張圖片)
  • 19年11月4日 01:2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髡殘「粗服亂頭」筆法之美

石溪(1612~1693),本姓劉,明末遺民。出家為僧後名髡殘,字介丘,一字石溪,號白禿、石道人、殘道者、電住道人等,湖北武陵(今常德)人,後寓南京牛首祖堂山幽棲寺。擅畫山水,師法王蒙,與石濤合稱「二石」,又與朱耷、弘仁、石濤合稱「清初四畫僧」。

用筆「粗服亂頭」之髡殘

郭保同/文

粗服亂頭本意上講:粗服,粗布衣服;亂頭,蓬亂的頭髮。形容不講究修飾。最早見於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裴令公有俊容儀,脫冠冕,粗服亂頭皆好,時人以為玉人」。魏晉時期的「魏晉風度」在服飾上就產生了粗服亂頭寬衣解帶的風潮。以阮籍,嵇康為代表的竹林七賢,打破了衣服的束縛和匠氣,粗服亂頭,寬袍大袖,於世不入,用一個字來概括「松」。

清代的詞論家周濟在《介存齋論詞雜著》中說:「毛嬙西施,天下美婦也,濃妝佳,淡妝佳,「粗服亂頭」亦不擾國色。他以溫庭筠,韋莊和南唐後主李煜的詞作比喻,把李煜的詞比作「粗服亂頭,不掩國色」,有一天然之美,不加任何修飾」。

清代畫家龔賢在《周亮工藏集名家山水冊》上題:殘道人「粗服亂頭,如王孟津書法……他把髡殘的畫及其用筆比作「粗服亂頭」。究其原因我看有以下幾個方面:

Ⅰ力量感

髡殘「粗服亂頭」筆法之美

[清] 髡殘 行草物外田園圖冊(選頁)紙本行草 21.5×16.9cm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點畫線條的力量感是線條美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一種比喻,指點畫線條在人們心中喚起力的感覺。早代東漢,大書法家蔡邕就在《九勢》中對點畫線條作過專門的研究和論述。指出「藏頭護尾,力在其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髡殘深諳此理,他曾和好友程正揆在談論書畫用筆時有過這樣一段精彩的對話,髡殘曰:書家之折釵股,屋漏痕,錐畫沙,印印泥,飛鳥出林,驚蛇入草,銀鉤蠆尾,同是一筆,與畫家皴法同一關鈕,觀者雷同賞之,是安知世論不傳之妙耶!程正揆對曰:饒舌!通過上述對話我們可以看出殘是藉著佛家「心傳」方式來解釋書家和畫家對用筆的領悟。所以程正揆認為殘此語道破了天機,用寒山,拾得的故事,故去「饒舌」。

髡殘「粗服亂頭」筆法之美

[清] 髡殘 蒼翠凌天圖 紙本設色 85×40.5cm 南京博物館藏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髡殘的用筆,他畫畫喜歡用禿筆,渴筆。由於筆禿,下筆時,筆和紙接觸的時間和力度一定把握的恰到好處,快了宜浮 ,慢了宜滯,故行筆一定要慢,如老僧補衲,要向寫書法一樣,欲左先右,欲上先下,藏頭護尾,且能留得住,行得開,積點成線如「屋漏痕」。筆筆送到,凝神靜氣,如「錐畫沙」。轉折處,提案分明,並以篆書筆意,從不妄生圭角似「折釵股」。他打點筆尖先落紙,萬毫齊發,如高山墜石,擲地有聲。所以他的畫,由於線條蒼勁老辣,渾圓淳和,溫而不柔,力含其中,故力量感很強。

Ⅱ內美感

內美一詞,本指內在的美好的德行。屈原《楚辭離騷》云「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朱熹集注「生得日月之良,是天賦我美質於內也」。內美不是膚淺的,對繪畫來講,它不太注重物象,正如張彥遠所說:「眾皆密於盼際,我則離披其點畫,眾皆謹於像似,我則脫落其凡俗」。

髡殘「粗服亂頭」筆法之美

[清] 髡殘 山水圖 冊頁 紙本水墨設色 37.5×76.2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內美」的繪畫,用筆一定要脫去甜俗,直求骨氣。且遠離煙火氣,故很難取悅世人。「內美」的作品一定是「耐品」、「耐思」、「耐聞」像蘭花一樣,每年都能發出陣陣的幽香,它能和知者產生共鳴,感受其滿口餘香,咀嚼不盡的同時浮想聯翩,產生異樣的美感,有繞樑三日的韻味。

髡殘的畫,筆墨高古蒼莽,絕無世俗氣,用筆蒼勁老辣,氣勢奪人如龍行空、虎踞巖,無任何功利之心,真正達到了「點畫無奇但率真」。他的畫無論是濃焦墨還是淡干墨,無論是實實在在的長線,還是時斷時續,虛虛掩掩的渴筆短線,無論是屋舍人物的勾勒,還是提醒收拾的點苔,甚至皴擦勾染中都是踏實的中鋒用筆,他的線內斂含蓄,柔中帶剛,重提按,講節奏,很慢、很毛、很厚、很拙、很圓,充滿了堅實厚重,生辣幽雅,斑駁,寧靜而又空靈的金石味道,有移山扛鼎之力。這一方面得力於他師造化常住在南京牛首山一帶寫生的地貌有關,另一方面源於他長期的參禪悟道和對書法金石篆刻的研究和領悟。

髡殘「粗服亂頭」筆法之美

[清] 髡殘 層巖疊壑圖 紙本淺降 169×41.5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Ⅲ苦澀感

著名國外批評家威爾曾經寫過一部名為《傷痛與弓》的著作,指出藝術家的身心痛苦與藝術創作有一種內在的難以割捨的聯繫。在國外,這樣的例子很多如:梵高、蒙克、丟勒等。但在中國,受老莊及儒家思想的影響,這種所謂的「難以割捨的聯繫」在表現方式方法上有所不同,他們大多在痛苦之後,因無法釋懷而逃避現實生活,如莊子逍遙所謂無所為的人生境界。如「元四家」中的黃公望、吳鎮,清「四僧」中的髡殘、八大等,恪守「達則兼併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士大夫的擔當精神。他們把繪畫不只是單單作為一種自娛自樂的享受,而是作為學人似的觀道,一種極高智慧的悟道活動,同時也是一種儒家的道德修證,即是「格物」、「致知」;也是「誠意」、「正心」、「修身」甚至可以「治國」平天下。

髡殘「粗服亂頭」筆法之美

[清] 髡殘 雨洗山根圖 紙本墨筆 1663年作 103×59.9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陳傳席先生對髡殘、八大等遺民畫家這樣認為:反清情緒自始至終十分激烈,他們是遺民,但不是真正的隱士。明清易祚時,石溪血戰沙場,艱苦卓絕,不得已而逃於禪,又多次去拜明陵,他聽說自己的朋友去明陵而不拜時,便破口大罵。他們並不因為反清復明無望而平靜下來,所以他們的畫中流露出憤懣和鬱結不平之氣,或鏗鏘有力的金石氣,或蒼渾老辣的古拙之氣,皆有一種不合時宜的氣勢。

髡殘的人生可以說是一直被濃重的悲劇氣氛所籠罩,所以他的畫不可能有弘仁那種超然寂靜。「十年兵火十年病,消盡平生種種心。老去不能忘故物,雲山猶向畫中尋。」可見他是以性情中人,所以在他的畫中,禿筆干墨的勾勒皴擦,水墨雲煙的渲染,線條粗短,作跳躍似的律動,或以濃焦枯乾之筆墨,森森然令人震懾。然而在郁動激奮之中卻無霸悍板滯之氣。感情的衝動與理性的沉思,相互矛盾、相互糾結、相互制約、相互權衡,從而達到了用筆樸拙而不輕佻,澀辣而不媚俗,率真而不嬌揉,支離而不浮滑,縱而能斂,光怪陸離而又千變萬化的苦澀用筆效果。

髡殘「粗服亂頭」筆法之美

[清] 髡殘 溪橋策杖圖 紙本淡設色 55.5×40cm 蘇州博物館藏

另外由於髡殘的一生都虔研佛法,篤信佛教,一鐺一幾,寂寞坐關,終日不語,大有「面壁十年」的禪定功夫。且精通佛典,參禪悟道,並以筆墨作佛事,所以在他的書畫創作中自然而然也流露出一種悲劇美。

髡殘畫作賞

髡殘「粗服亂頭」筆法之美

[清] 髡殘 人物圖頁 故宮博物院藏

髡殘「粗服亂頭」筆法之美

[清] 髡殘 結社林泉圖 立軸 紙本 水墨 淡設色 120.1×61.4cm (日)泉屋博古館藏

髡殘「粗服亂頭」筆法之美

[清] 髡殘 雲房舞鶴圖 立軸,紙本水墨,淡設色,90.8×26.4cm(日)泉屋博古館藏

髡殘「粗服亂頭」筆法之美

[清] 髡殘 松巖樓閣圖 立軸 紙本設色 41.6×30.4cm

南京博物館藏

髡殘「粗服亂頭」筆法之美

[清] 髡殘 山水圖 冊頁 紙本水墨設色 37.5×76.2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髡殘「粗服亂頭」筆法之美

[清] 髡殘 仙源圖軸 設色紙本 1661年作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