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宣德爐
香熏爐又稱為精油爐、香精爐、香熏爐、熏香爐等,是一種給居室添香的方式之一。香熏爐有著完美的造型,不僅僅是香熏產品,更是一種工藝品。香熏爐有著傳統的燭火香熏爐和插電式香熏爐等。香薰爐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賞玩物之一,愛者對其更是愛不釋手。且在古代人居家中最講究的就是焚香以熏陶清雅環境,陶冶情操。從西漢到清代晚期,1900多年歷史,香爐香薰一直扮演著供人使用和賞玩的角色。清代時期,宮廷的香薰香爐就已經開始使用銅鎏金或掐絲琺琅的奢華工藝製作了。
香爐,是我國古代人們焚香用具,也作陳列之用。趙希鵠在《洞天清錄集·古鐘鼎彝器辨》書中雲“古以蘭艾達神明而不焚香,故無香爐,今所謂香爐,皆以古人宗廟祭器為之。”古時亦用熏衣,蔡質《漢宮典職儀式選用》載:“尚書郎、女侍史二人潔衣服執香爐燒熏。”可見香爐在我國古代人們日常生活中佔有一定地位,故千百年來,香爐在我國民間廣泛流傳。如果要進一步追根求源香爐的形成和發展歷史,那是相當悠久。
宣德爐,是明朝宣德皇帝命令呂震等人,參照《宣和博古錄》和《考古圖》等宋代書籍以及內庫收藏的柴、汝、官、鈞、哥、定等各大名窯器皿款式之典雅者,設計形制,再用暹羅國進貢的一批風磨銅,據說還摻進一部分金銀等貴金屬成分,於宣德三年(1428)鑄成。其冶煉方法十分講究,一般銅器只經過四煉,而宣德爐的銅要經過六煉,甚至煉十二次之多。宣德爐質地晶瑩、沉重,製作精細,造型古樸典雅,當時製造的數量很少,傳世的更少,價格也高得驚人。不過,自“大明宣德”以後,從清朝的順治、康熙直到民國,甚至到現在,都存在將所鑄香爐,打上“大明宣德”款的情況。這些後鑄的“大明宣德”香爐,有粗有精,魚龍混雜,以乾隆時期的為,以近年所鑄的為最差。因此,在收藏時應擦亮眼睛,注意識別,不可花了大錢,買一件粗劣的新品。
俗話說:"亂世買黃金,盛世興收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對於古董古玩藝術品這方面有很高的追求,歷來為文人雅士所喜愛的古玩、字畫等藏品,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家,而我認為收藏重在情操陶冶,一件好的藏品總會讓人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