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不久前,藏友老陳帶來一件瓷缽(見圖),與筆者分享。據考證,這件器物應為隋唐時相州窯的缽,屬高古瓷。
河南的安陽,隋唐時稱相州。歷史上生產的瓷器,文獻記載少。在安陽殷墟遺址中,發現隋仁壽三年卜仁墓出土了幾件瓷器,才為人所知。相州窯址出土的瓷器標本和窯具,主要有碗、罐、瓶、缽、盂、高足盤、高足杯、器蓋及瓷塑等。釉色以青釉為主,白釉、褐釉次之。瓷的胎壁較厚,胎質較為細膩,胎色灰白。瓷裡外施釉,瓷外施釉不到底。青釉呈玻璃質,光澤較強,透過釉層可窺見胎面。釉厚處色濃,釉薄處色淡。有的青中帶綠、青中帶黃及青灰、青褐等色。因疊燒,瓷器裡面留有較大的支燒痕跡,有單個支珠、三岔支釘、托杯、支圈、墊環等,均裸燒,沒有匣缽。
缽又稱缽多羅、波多羅、缽和蘭等,意譯應器、應量器,指比丘所用的食具。早期的缽,為洗滌、盛放東西的陶制的器具,形狀像盆而較小的一種器具,用來盛飯、菜、茶水等。後泛指僧人所用的食器,有瓦缽、鐵缽、木缽等材質。一缽之量剛夠一僧食用,僧人只被允許攜帶三衣一缽,缽為向人乞食之用。持缽行乞稱為“托缽”。缽的形狀,呈矮盂形,腰部凸出,缽口缽底向中心收縮,直徑比腰部短。這形狀可使盛的飯菜,不易溢出,又能保溫。這一件藏友老陳帶來的高古瓷的缽,應是當年僧人的實用器物。
高古瓷之所以難鑒定,不僅在於其窯口多,唐五代至宋金時期各地官民雜窯數以千計,同時由於瓷土成分、製作工藝及燒成方法等特殊原因,即使同一窯場在不同時期、不同條件下產品各有特點,也難以考量。高古瓷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它跨越千年,是中國陶瓷史重要的組成部分。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