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漢陶的真假辨識
  • 15年12月25日 23:1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慧眼如炬辨真偽。鑒別漢陶並不難,建議從以下幾點入手。

出處:世間萬物皆有淵源,傳承有序,首先是器物的產地出處,這是比較關鍵的一項。川俑只在蜀地特有,有它的特質,我們可以首先從它的來歷佐證斷定它。

神態:漢陶最主要的就是它的神態鑒定。一般經驗豐富的藏家“火眼金睛”的第一眼最關鍵,行家一眼就能分辨出陶俑的真假,謂之為一眼貨。漢代的四川,是當時全國農業最富庶的地區,天府之國物產豐饒,所以,製作出的陶俑普遍都有一種“喜樂富足”的神情。那種質樸、純真的微笑,無憂無慮的神情,有心靈感應者,都會一見而心領神會。川俑表現出的都是一瞬間定格的微笑,雕塑手法刪繁就簡,簡練樸素。無論是舞俑、聽琴俑、庖廚俑、吹蕭俑,在“喜樂無憂”之間還流露出一種鄉儒般的儒雅神態,顯示著內心世界的平靜安詳。雖經土埋千年,歷經千年光陰的打磨,一般臉部眼睛表面均已風化模糊,但觀之仍能感受到人物所表現的淡泊無邪。以農夫俑為例,安逸的表情是心靈的最好表現,充分表現出農夫豐收後的心情狀態。即使是說唱俑,在眉飛色舞間,表現出來的也是一種樸實和善的幽默滑稽,神韻雖生動,但絕無油滑之態,此物尤令美術界、藝術界人士喜愛。鑒定四川漢俑,如首先能掌握“觀神態”這一關鍵點,其他問題均可迎刃而解。

工藝:早期漢陶靠手捏成形,刷去浮土後,還會看到表面或腔體內大拇指的指紋。真品漢俑大都是通過合模加捏、刻畫、堆塑等多種表現方法而成。大部分為掏空雕塑,特別重要的是大型漢俑真品往往整體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部分構成。尤其是頭頸部分都留有間縫,頭部有的是套上去的。有時,馬腿部及前後身體、獸尾等部皆由分段插接而燒製。有些陶塑成後,表層經竹片修刮打平,留有削刮痕跡。其中有些高溫陶已有瓷化特徵,扣之鏗鏘有聲。

土沁:一般表層酥化,風化嚴重,土沁均勻與陶體渾然一體,粘固在一起,比較堅硬。有些因地質原因留有蜀地鹽晶體在土沁上,此點極難作假。但也有崖墓出土的陶,只有表層有少許土沁,狀極新,要用心去揣摩判斷辨認。如是崖墓出土的陶,表面局部常沾帶有一些很牢固的白色狀巖崖漿,這是由崖墓中的碳酸鈣自然形成的,厚薄不勻、分佈散亂,呈片狀、塊狀。而新仿的陶俑土沁,有的是直接用水蘸墓土刷上去,再經過太陽暴曬等,但這種假土銹多清洗幾遍即掉落。其次是水攙膠水再將墓土、黃土粉、漢磚粉末扑打上陶表面。如用布使勁試擦拭,有膠水的假土銹會出現膠水凝固後的亮光及流動的狀態,不難分辨。還有一個簡便的鑒定方法,即看陶俑外層與內壁的土銹狀態,土銹色澤、硬度裡外相似渾然一體的,真土沁可能性大;如土沁裡外不一樣,外舊內新,外硬內松,用手一摳,很容易塊狀般脫落的,這就是贗品。

土味:陶器大多經過幾千年的歲月,深埋於地下,土沁深入肌理,聞之土腥味深重,新做的器物則無此特徵。

觀真:多看真品,如到博物館觀摩,多看實物及圖冊,用心揣摩,即可萬物存於一心。

以上信息由古董台灣提供,如果想要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