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共48張圖片)
  • 16年3月24日 12:0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關注【紫砂百科】

全面解析紫砂基礎知識

解密中國傳統紫砂文化

康熙喜歡的紫砂壺:炫彩的紫砂琺琅器

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

琺琅,源於西歐的金屬繪飾藝術;紫砂,古老中國的飲茶上等佳器。當琺琅遇上紫砂,注定會碰撞出一段浪漫而輝煌的傳奇。

清代康熙帝年間,中西方貿易禁止被解除後,歐洲的畫琺琅器傳入中國,並以貢品、禮品等形式進了大清宮廷。這些舶來的畫琺琅工藝品,引起了清代皇帝及王公大臣的關注。畫琺琅最初是以金屬為胎,後被逐漸移植到瓷胎上成為一種釉上彩繪,在皇室的授意下,又被移加紫砂壺製作中成為一種特殊的工藝。

清康熙年間造辦處根據皇帝的喜好在定制的紫砂素胎上畫琺琅彩,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著一批帶有康熙御制款的紫砂胎琺琅彩茶具,北京故宮博物院則僅存一件乙酉年干支款的康熙紫砂胎琺琅彩殘壺。

康熙以後,將琺琅融入了紫砂制壺工藝,大大增強了紫砂壺的藝術性,令其擁有了和瓷器一樣色彩魅力,色澤單一的紫砂壺從此也能開出美艷的花朵。在閒情品茗的同時,亦能欣賞到壺的精美雅致。琺琅紫砂壺不是單純地停留在仿古上,更多的體現出一種創新精神,具有技藝價值和收藏價值。又因其燒製的成功概率微乎其微,精美的成品極為罕見,在紫砂壺收藏界一直是非常搶手的藏品。

宜興窯邵邦佑制款琺琅彩花卉壺(殘)

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

清康熙 ·畫琺琅五彩四季花卉方壺

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

宜興胎畫琺琅花卉壺

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

清 康熙 宜興胎畫琺琅萬壽長春海棠式壺

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

清 康熙 宜興胎畫琺琅提梁壺

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

宜興胎畫琺琅三季三果花茶碗三季花果紋茶碗

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

清康熙宜興胎畫琺琅四季花卉蓋碗

宜興胎畫琺琅四季花卉蓋碗

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

雍正喜歡的紫砂壺:不入妍媚,文雅脫俗

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

清代康雍乾時期,國力昌盛,宜興紫砂的發展更是進入一個空前的繁榮時期。其中帝王的偏好,對於宜興紫砂發展起到了尤為突出的影響。清三代時期,宜興紫砂進貢內廷,備受帝王和宮廷人員的青睞,一時間成為風靡宮廷的藝術品。不僅如此,宜興紫砂器獨特的造型藝術,也在影響著帝王的審美情趣。於是乎,許多紫砂器物的造型甚至成了官窯瓷器的祖本。雍正帝就曾命令景德鎮御窯瓷器仿照宜興器形燒製瓷器。據《雍正十一年各作成做活計清文檔》記載:「正月二十一日,司庫長保,首領太監薩木哈奉旨,著照宜興缽樣式另尋宜興缽一件,交與燒造瓷器處仿樣,將鈞窯、官窯、祭青、祭紅缽各燒造些送來,其鈞窯的要緊。欽此」。

雍正對紫砂的理解應該說是十分超前的,重視的是紫砂泥料的材質美,而不是追求過分的裝飾美。所以雍正朝的紫砂壺作品多數不入妍媚,紫砂的泥色之美得以完美地展現,表現出難得的文雅脫俗的風格。

五彩堆泥繪禮佛壺

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

該壺色澤清麗,呈淡黃色,溫潤秀麗,包漿瑩潤,胎質尤為細膩。壺身造型挺括,溜肩挺腹,圈把直流,端莊秀麗。壺身通體堆繪五彩圖案,筆法清麗,雖為方寸之間,然近景與遠景搭配的相得益彰,凸顯成竹之勢。而在畫面內容表現上,卻頗有深意。壺身正面繪一山中小亭,小亭旁一株玉蘭和一株紅楓相映而生,兩樹之間繪一著青衣長褂,手搖折扇的文人形象。壺身反面所繪景致與正面一致。

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

流把之上所繪圖案亦是相同,在極為細小的面上通轉繪一小亭,亭畔一株翠竹搖曳生風,而紅衣僧侶則在竹下打坐。

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

壺蓋之上的畫面與前面兩幅有所類似,卻又有明顯的差別,更像是兩者的融合之作。畫面中,紅衣僧侶移步至壺身那株的玉蘭和小亭中,神態自若。此作畫中人物,筆者根據清朝帝王與章嘉活佛之間的親密關係來猜測,那位輕搖折扇的文人很有可能是雍正的化身,而紅衣僧侶便是章嘉活佛。從這件《五彩堆泥繪禮佛壺》可以看出,雍正帝對於藏傳佛教已經進入一個完全癡迷的境界,對於章佳活佛更是尊敬萬分。

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

這件宮廷御制的《五彩堆泥繪禮佛壺》帶有濃濃的雍正朝的藝術風格,道出了鮮為人知的清宮生活與歷史花絮,其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的同時也有著極其重要的史學研究價值,彌足珍貴。此作品更是目前唯一僅見的雍正年間的有關藏傳佛教的五彩堆泥繪紫砂壺,在國內外的諸多博物館中,唯獨香港茶具博物館珍藏的一件此類作品,可惜流已缺失。

宜興窯柿蒂紋扁圓壺

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

闊口,圓肩,扁腹,短直流,粗環柄。蓋面突起浮雕柿蒂紋。淺赭色調砂泥,佈滿白砂點。砂泥顆粒較粗,但粗而不澀。浮雕柿蒂紋為典型的晚明風格,明墓出土的紫砂壺和宜興窯址出土的殘器中多有柿蒂紋裝飾的壺流或壺蓋。此壺浮雕柿蒂紋周邊翻捲,有一定的厚度,使光潔素雅的壺體增添了圓雕的神韻。

宜興窯紫砂圓壺

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

敞口,直頸,鼓腹,下部略收,圈足,蓋微鼓,圓珠鈕。口、足,蓋絃線線條流暢,壺嘴彎曲有致。砂質堅實,深紫色砂泥中摻雜細密黃砂點,看似很粗,撫之極細。此壺形制古樸,代表了雍正宮廷紫砂文雅脫俗的制壺風格。

宜興窯端把壺

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

圓形,短頸,圈足。口、流.柄高度一致。紫色砂泥,細膩光潤。雍正時期宜興窯向宮廷進貢的紫砂壺多是以造型、泥色取勝的素壺,光素古樸中更能顯出砂壺肌理的自然美。

宜興窯紫砂扁圓壺

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

宜興窯紫砂描金堆繪攜琴訪友圖大筆筒

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

筆筒圓形,口底相若,寬圈足。口沿髹黑漆描金纏枝蓮邊飾一周,器底髹黑漆。附描金漆座,雲頭形三足。黃砂泥。通體描金堆繪攜琴訪友圖:在煙波浩淼、奇山秀樹的環境中,一高士執杖行於蜿蜒的小徑,書僮抱琴緊隨其後。路的盡頭是白牆所圍的二層屋舍,擺放方桌的二樓軒敞明亮,置身其中,遠山近水、白帆點點、擺渡船夫、風吹蘆葦盡收眼底。一幅中國傳統的山水畫完美地複製於筆筒上。

宜興窯紫砂描金堆繪打棗圖大筆筒

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

筆筒圓形,口底相若,寬圈足。黃色砂泥。口沿髹黑漆描金彩回紋邊飾,底髹黑漆。附描金紅漆座,雲頭形三足。外壁描金堆繪打棗圖。枝葉繁茂的棗樹枝幹粗壯,碩果纍纍,棗子已經鮮紅熟透。一持長竿的老翁正哄著小孫孫打棗玩耍。老翁著深色衣衫,與小童的粉衫對比鮮明。小童的表情頑皮可愛,老翁深受感染。遠景為坡地、樹木,使畫面具有遼闊感。

紫砂胎上的髹漆描金裝飾在清雍正時期做得最好。此筆筒的口沿使用黑漆描金修飾,底部用黑漆包罩,正如吳梅鼎的《陽羨茗壺賦》所稱讚:「或青堅在骨,塗髹汁兮生光。」

宜興窯紫砂花卉竹石紋茶葉罐

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

罐呈四方形,方肩,方足,子母雙套蓋。罐身四面開光內以泥漿堆繪竹石、蘭草、梅花、菊花紋。砂泥呈淺赭色,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灰鼠皮」色,素雅純淨。

雍正皇帝特別欣賞紫砂泥色的天然之美。這時期首創了本色泥漿堆繪技法,繪畫用的泥漿必須研磨得與墨汁一樣細潤,濃稠度要恰到好處,這是一種技藝性極高的裝飾手法,也是雍正朝宮廷紫砂裝飾的一大特色。

宜興窯紫砂蓮心銘花鳥六方茶葉罐

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

罐呈六方形,平肩,平底,子母雙套蓋。蓋面刻楷書「蓮心」二字。罐腹六面分別以泥漿堆繪山石花鳥圖。砂泥呈紫紅色,肌理細潤,紋飾精妙。

雍正時期內廷特向宜興定制帶有不同的茶葉名稱的小容量紫砂茶葉罐,供皇帝品茶使用。蓮心茶為江南名茶之一。

宜興窯紫砂泥繪蘆雁紋茶葉罐

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

宜興窯紫砂金漆雲蝠硯

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

宜興窯紫砂桃式硯滴

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

硯滴為連枝帶葉桃實式,以黃白砂泥為胎。頂端進水孔有粉紅色小桃花覆蓋,莖端為出水孔。口與蓋作卡口,將蓋稍做旋轉便會牢牢卡住,即使晃動和倒懸也不致脫落。硯滴表面於黃白之上點染褐紅色斑點,周圍浸染一片淺粉色,好似熟透了的鮮桃。

清雍正時期的御用文玩中不少是宜興製作的紫砂器,如此精美的紫砂硯滴卻並不多見。

乾隆喜歡的紫砂器:裝飾手法最豐富多彩

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嗜茶及對茶相關物事的投入,於中國茶史上,幾乎無人能出其右。這從其在位時所建的茶舍就可見一斑,乾隆在位時,在香山、圓明園、熱河避暑山莊等地所建的茶舍有十五處之多。還有不少乾隆皇帝裝扮成前朝文人雅士品茶的御畫,帶你玩轉紫砂。而乾隆時期紫砂器最大的特色便是或刻或泥繪或鑲金,幾乎都有弘歷大詩人的御詩。

在所有的宮廷紫砂器中,乾隆紫砂器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它們不僅形式多樣,裝飾手法也豐富多彩。

不管是黑底描金、琺琅釉彩還是亮紅大漆、泥繪山水,每件作品都是取材考究、精工細作。紫砂表面多以御題詩作和乾隆喜歡的江南園林作裝飾,詩句內容也多為他對茶的有感而發。由「內廷造辦處」出樣,然後去往宜興定制,燒好素胎再送入宮中,進行二次加工,光素或印花的則直接在宜興燒好。

「笨巖」款本色堆泥繪如意海棠壺

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

此作本色堆泥繪如意海棠壺,有著典型的清乾隆宮廷風格,無論從藝術體現,還是從裝飾手法,都與乾隆御制詩文壺有著相同的藝術氣息。此壺器形文雅別緻,呈海棠形制,飽滿挺闊。大小相間的瓣狀造型,有著極強的層次感和韻律感。

壺之兩面分別堆繪詩文景物,極具立體感。壺身一面堆繪篆書詩文「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系唐代詩人王維的《鹿柴》,氣格高古。另一面則堆繪清雅屋舍,搖曳芭蕉,遒勁老松,疏朗有致,與王維詩文搭配的天衣無縫,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呈現出一派清新淡雅的田園氣息。全作詩文、泥繪、器形三者一味相承,搭配的相得益彰,頗有醉情於田園之間的野趣。壺底鈐「笨巖」二字陽文印款。笨巖擅長泥繪,制壺多進貢宮廷,有的帶有御制詩文,在詩文前面冠「御制」兩字,而此壺主題王維詩意,故無此字樣。

蓋鈕作老樹枝幹,並於蓋麵點綴枝葉,意趣橫生。口蓋字母線上,以一圈回文為飾,彰顯宮廷貴氣;而圈把彎流上又以如意為飾,呈現出中國傳統吉祥如意的文化意趣。

清乾隆紫砂荷蓮壽字壺

壺圓腹,耳形柄,短直流,淺圈足。通體凸雕裝飾,蓋鈕為寶珠形,蓋面中心飾瓜瓣,周邊一圈梅花,肩部有一周如意雲頭紋,腹中部環繞細竹紋,將紋飾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有20個篆書「壽」字,其字體各異,下半部凸雕池塘荷蓮紋。足內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

此壺是特為乾隆皇帝慶壽而向宜興定制的紫砂茗壺,吉祥喜慶的紋飾設計不落俗套,嫻熟精練的淺浮雕技法如行雲流水般自然順暢,造型大氣端莊,款識的書寫更具有官窯瓷器的特點。

清 乾隆 紫砂刻繪描金御題詩烹茶圖壺

壺身呈圓筒形狀,口出唇邊,短頸,長弓形柄,曲流,圈足。圓蓋鼓起,有蓮苞形鈕。通體在黃粉色的砂泥上施朱紅色陶衣,從其班駁的磨損處可見點點粉色胎泥。壺腹一面刻描金乾隆帝御題《雨中烹茶泛臥游書室有作》七言詩:「溪煙山雨相空濛,生衣獨做楊柳風。竹爐茗碗泛清瀨,米家書畫將無同。松風瀉處生魚眼,中泠三峽何須辨。清香仙露沁詩脾,座間不覺芳隄轉。」 句末鈐篆書款「乾」圓形印、篆書款「隆」方形印。另一面堆繪庭院烹茶圖。

宜興窯紫砂泥繪人物紋詩句茶壺

壺口微撇,粗頸,碩腹,闊平底,彎流,螭龍形長柄,圓蓋,圓鈕。腹部兩面長方形委角開光內一面堆繪乾隆帝御題詩《惠山聽松庵用竹爐煎茶因和明人題者韻即書王紱畫卷中》節選,原詩云:「才酌中泠第一泉,惠山聊復事烹煎。品題頓置休慚昔,歌泳羶薌亦賴前。開士幽居如虎跑,舍人文筆擬龍眠。裝池更喜商邱葷,法寶僧庵慎弆全。」此詩為乾隆十六年(1751年)所作(參見《清高宗御制詩文集》),壺上只節選了詩的前半部。另一面堆繪烹茶圖。此壺造型獨特,製作精工,為乾隆時期宮廷壺的一種壺式。

宜興窯紫砂綠地描金瓜稜壺(一對)

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

瓜稜形,曲柄,短彎流,瓜形蓋,寶珠鈕。紫砂內胎,蓋及腹部繪綠地描金粉彩蓮花蝙蝠雜寶紋,通體以金彩為主,其間點綴紅、黃,藍等色,富麗堂皇。一件綠地略泛灰藍,流部紋飾略有不同。圈足內紫砂地金彩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印章款。

乾隆時期宮中使用的宜興茶具都是成套或成對地燒製,這對瓜稜壺是先在宜興燒內胎,然後進呈宮廷由造辦處進行再加工:上漆、描金.彩畫、書款。款識的書寫格式與御用官窯瓷器相同。宜興窯作為江蘇地方窯曾一度在清前期的康、雍、乾三朝受到皇室的重視,享有御用官窯的同等待遇,這是清代其他地方窯所不能相比的。

宜興窯紫砂黑漆描金菊花壺

康熙、雍正、乾隆所喜歡的紫砂壺風格對比

扁圓腹,短彎流,環形柄,圈足。蓋拱起,上飾寶珠鈕。紫砂內胎,外罩黑髹漆,上繪金彩菊花紋,紋飾微凸。富有立體感。底有金彩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印章款。此壺製作精湛,裝飾華麗,展示了皇室用器精美絕倫的特點。

紫砂描金山水方壺

壺方口,三彎流,蟬肩方體,下承四方折角包邊足。紫色砂泥,通體金彩篆書裝飾,腹一面繪金彩山水人物紋,另三面有金彩乾隆御題五言詩《雨中留余山居即景雜詠》節選:「御制雨中留余山居即景徑 穿玲瓏石,簷掛崢嶸泉。小許亦自佳,昨來龍井邊。」足內凸印「乾隆年制」四字篆書款。此壺的金彩御題詩文筆勢古峭,佈局適宜,古雅中見富麗,是御用紫砂茗壺的優秀代表作品。

宜興窯御題詩松樹山石圖壺

扁圓形,小彎流,曲柄,圓蓋微鼓有鈕。紫紅色砂泥,砂質細膩,色調純正。腹一面長方形開光內刻乾隆御題《雨中烹茶泛臥游書室有作》七言詩:「溪煙山雨相空濛,生衣獨坐楊柳風,竹爐茗碗泛清瀨,米家書畫將無同。松風瀉處生魚眼,中泠三峽何需辨。清香仙露沁詩脾,座間不覺芳堤轉。」句末鈐圓形篆文「乾」字、方形篆文「隆」字印章款;另一面刻松樹山石圖。此詩作於乾隆七年(1742年)皇帝乘船遊覽江南的途中,「臥游書室」是乾隆皇帝遊覽江南之時所乘遊船之名。

·····································

匠心

一種堅持的倔強

在一切講求利益最大化的時代,

我們需要這樣的始終如一。

這種對於匠心的堅守,

是古老中國的傳承,

也是我們原本就溫柔敦厚的底子。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