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共4張圖片)
  • 23年9月16日 04:2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我們在如今的電視劇中經常會見到銀兩的身影,很多角色使用銀兩來購買貨物或者吃飯住店,有時店小二和老闆在收到一錠銀子時,眼睛會發出異樣的光芒,以表達客人的慷慨。那麼在古代一兩銀子到底等於如今多少錢呢?

因為各朝代銀兩的貨幣價值都有所不同,目前一般推算古幣值都採用一般等價物交換的方式來計算。對中國人來說千年不變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採用太平年間的大米物價記錄為標準,進行一個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銀兩的貨幣價值答案。

不過,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宋朝以前白銀總量太少,價值過高,還沒有成為流通貨幣,只存在於朝廷賞賜與會計結算當中。銀兩成為流通貨幣只是明清兩代對外貿易活躍、外國白銀大量湧入以後的事。

唐代:

唐伍拾兩船形銀鋌 

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斗米,10斗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3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7080元的購買力。到了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鬥,也是一兩銀子=3540元人民幣。

宋代:

南宋「武岡軍經總銀」五十兩銀鋌

宋朝是以「錢」為流通貨幣的,因為宋朝的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因此貨幣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龐大。而且白銀的產量和進口量都不高,當時也沒有類似銀行這樣的政府宏觀調控管理機構,造成了極為混亂的情況。一般朝代1000個錢為一貫,等於一兩銀子,但是宋朝基本上是2000個以上的銅錢當銀一兩。

而且宋朝「錢法」很亂,有銅錢、鐵錢還有鉛錫錢同時流通,各州都有權自行鑄錢,還存在私人鑄錢的情況,錢的大小不一、成分不一、價值多變,「隨時立制」,非常混亂。

根據《宋史食貨志》和《宋史職官志》的記載,以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600-300錢。1兩基本上可以買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1584-3168元(一說宋石為96斤,就相當於1兩銀子1152-2304元)。

明代:

明代鹽課一百兩銀錠

史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現在中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3元左右,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人民幣1100元。

清代:

清代「光緒二十六年湖北鹽餉官錢局」五十兩銀錠

清代是中國銀錠鑄造和發展的鼎盛時期,由於地域不同,鑄造工藝流程不同,各地銀錠的器型各異、形式多樣、名稱繁多。十九世紀北京市面上的白銀分碎銀、銀錠和銀元三種。碎銀和銀錠都是「國產」的,成色不一。

在公元1884年的北京,一兩能買到七十多斤(市斤)普通大米,可以估算出當時一兩紋銀大約相當於現在200多元(僅就買米而言)。如果用這樣一兩銀子去買雞蛋,能買三四百個,仍然相當於人民幣200多元。如果用來租房,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卻遠遠超過了兩百多元人民幣,當時在北京鬧市區租一所建房六間、佔地半畝的四合院,一個月只需要一兩多銀子,這說明當時北京的住房並不短缺,相對於食物而言,房租便宜到了驚人的地步。

總結:

綜上所述,基本上能夠得出的結論,在盛唐時期,一兩白銀約在3500-7000元人民幣;北宋中期時,一兩白銀約在1500-3100元人民幣;明代中期,一兩白銀約為600-1100元,而在清代中晚期,一兩白銀則價值更少,約為180-220元人民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