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腸題湊古墓葬式起源什麼時候
  • 23年7月21日 05:4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黃腸題湊是古代高等級墓葬形式,多見於帝王規格等級的古墓。黃腸題湊與梓宮、便房、外藏槨同屬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經朝廷特賜,個別勳臣貴戚也可使用。
黃腸題湊葬式考古發現最早的就是秦宮大墓,但是黃腸題湊葬式起源很早了,始於上古,多見於周代和漢代,漢以後很少再用。作為柏木的黃色木心作題湊的槨室的”黃腸題湊”葬制在西漢初開始出現,是漢代厚葬之風的產物.
黃腸題湊
「黃腸題湊」,是帝王一級使用的槨室,等級最高。即槨室為四周用柏木枋(即方形木)堆成的框型結構。黃腸是指黃心的柏木,即堆壘槨室所用的柏木枋木心色黃。題湊是指枋木的端頭皆指向內,即四壁所壘築的枋木與同側槨室壁板面呈垂直方向,若從內側看,四壁都只見枋木的端頭。 墓葬中的「題湊」結構,據文獻記載,至遲在戰國時期已經出現,但缺乏實物的 證據。從已有的漢代考古材料可知:「題湊」在結構上的基本特點,一是層層平鋪、疊壘,一般不用榫卯;二是「木頭皆內向」,即題湊四壁所壘築的枋木(或木條)全與同側槨室壁板呈垂直方向,若從內側看,四壁都只見枋木的端頭,題湊的名稱便是由這種特定的方式衍生出來的。「黃腸」則因題湊用的木材都是剝去樹皮的柏木枋(椽),以木色淡黃而得名。「黃腸題湊」皆發現於豎穴木槨墓中。
使用”黃腸題湊”,一方面在於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利於保護棺木,使之不受損壞。
考古中已發現多座黃腸石墓,河北定縣的一座東漢諸侯王墓中出黃腸石4000多塊,大部分鑿成近方形,長寬各1米左右,厚約0。25米,其中174塊有銘刻或墨書文字,內容為進貢石材的縣名和石工的籍貫、姓名或尺寸。黃腸石壘成題湊,圍繞在磚構墓室的外側,在磚室上面又平鋪石塊三層,用黃腸石建成一個封閉的空間,與高郵天山漢墓的題湊結構較為相似。河南孟津的邙山上發現過一座東漢晚期的黃腸石墓,部分黃腸石上刻有文字,主要是姓氏或尺寸。在徐州土山的東漢彭城國王室墓中也發現過十幾塊黃腸石。著名的有北京大葆台西漢墓和石景山區老山漢墓,以及保存最好、形制最複雜的”黃腸題湊”江蘇高郵的西漢中晚期某代廣陵王或王后墓等。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