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竹雕如何鑒別?
  • 22年4月29日 12:1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早期的竹刻製品存世很少,至今所見多為明清的傳世品,風格一般渾厚古樸,構圖飽滿,佈滿器身,刀工深峻,常做浮雕或透雕,線條剛勁有力,轉角出稜,自然、流暢,極具藝術造詣。明清竹雕如何鑒別

明清存世的品種以筆筒、香筒為主。清代前期尚有明代遺風,但表現技法更為多樣,淺刻、淺浮雕等同時並行;品種擴大,除筆筒、香筒外,臂擱、竹根人物、動物與山石皆備,製作精緻工整,細巧秀雅,而像張希黃的留青山水樓閣、鄧渭的淺刻小字行楷等,都是個人風格特徵十分鮮明的作品。

清代後期的竹雕面目較為單一,且用刀平淺,常陰刻,流行小像寫真、篆刻金石文字以及細密小的銘文詩篇,並以再現書畫筆墨為能事。器物種類多為扇骨、臂擱等,也有大件的竹根雕,刻群仙祝壽、三羊開泰等題材,雕工較粗糙。

明清竹刻往往伴有作者名款或印章,是鑒定的重要依據。正因如此,贗品仿造刻款,尤其是名家的款識,比較常見。一般來說,真款刻寫自然流暢,秀中有骨,剛而不板,無矮揉造作之感,突出作者自我風格。偽款則筆畫呆滯,下刀乏力,與原作者風格不符,有的雖形似卻無靈氣。

此外,竹刻的色澤也是鑒定的一方面。年代越久的製品色澤越深,呈暗紅褐色、深棕色、灰褐色等,但又因經多年不斷摩挲,器表瑩滑光潤,尤其是年代較近的製品或新器色澤較淡,呈淺黃色等。作偽者常將新器加以染色,冀求獲得與舊器相同之色澤,但人物模仿浮而不沉,與自然色澤終究有所不同,經仔細辨別,不難看出。

以上是由古董台灣搜集整理的「明清竹雕如何鑒別」的相關知識,更多收藏知識,請持續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