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半兩的歷史發展過程(共9張圖片)
  • 21年5月18日 11:1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西漢成立初年,漢太祖劉邦並未改變貨幣制度,一直沿襲秦朝,使用半兩錢,而直到漢武帝確定五銖錢為止,當時的錢幣依然和之前一樣,因而也被稱為半兩錢,為西漢半兩。西漢半兩前後共鑄造了五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改變。而比較重要的則是以下四次改變:

 西漢半兩的歷史發展過程

圖1:西漢半兩權錢 極美品,成交價格RMB 126500,成交時間2018-06-21 。34.9毫米,19.7克,極罕。

第一次:漢太祖劉邦時期

漢太祖劉邦時期的半兩錢也被稱為榆莢半兩或者是莢錢,這種錢幣的重量是2.1克,即三銖,是秦半兩的四分之一。實際上,民間私自鑄造的半兩錢都達不到三銖,因而到了漢惠帝時候,已經明令禁止民間私自鑄造錢幣。

 西漢半兩的歷史發展過程

 西漢半兩的歷史發展過程

圖2:西漢半兩權錢 上美品,成交價格RMB 83620,成交時間2018-05-31 。(24.60~24.78)*(4.90~5.27)mm,該權錢是劉朝古都經濟繁榮的見證,具有重要的收藏和研究價值,發現極罕。上美品,估價:100000元以上,起拍價:50000元。

第二次:呂後時期

呂後時期的西漢半兩重量是八銖和五分。據史料記載,呂太后親證之後,覺得錢幣太重,行走攜帶不便,錢幣重量太輕,又容易折損,因而在高後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86年的時候,鑄造了八銖半兩錢。這種錢主要是減重,其特點是體大肉薄,而且背面沒有文字。

此時西漢半兩的書體扁平,有隸書的趨向,錢幣的直徑是2.8厘米到3.2厘米之間,重量在4.8克到5.5克之間,是西漢半兩中最大的。其製作非常工整,而且此錢流通不久,就被很多商人私自熔化,改成小的莢錢牟利。六年之後,高後不得不停止鑄造,改成五分錢,重量只有2.4銖,為秦半兩的五分之一。

 西漢半兩的歷史發展過程

圖3:西漢半兩 上美品,成交價格RMB 2300,成交時間2016-12-04 。直徑:23mm。

第三次:漢文帝時期

公園前175年,漢文帝下令鑄造了四銖半兩,也被稱為四銖錢,其直徑為2.4厘米到2.6厘米,重量是2.2克到2.8克,穿孔很小,沒有外廓,製作工藝比較規範。漢文字鑄行四銖半兩錢順應了當時的國勢民情需要,因而之後的三四十年裡一直沒有改變,百姓也得到了一定的安穩。

 西漢半兩的歷史發展過程

圖4:西漢?「半兩」權錢,成交價格RMB21,850,成交時間2014-05-24。直徑3.23-3.16cm;重量16g。

第四次:景帝時期

在七國之亂被平定之後,漢景帝就下令削減諸侯王國官吏等措施,把行政大權歸攏中央。公元前144年,下令禁止民間私自鑄造貨幣,同時只准許郡國鑄幣。而郡國都是由中央統一管理的,因而此時的西漢初步掌握了鑄幣權。

 西漢半兩的歷史發展過程

圖5:西漢「半兩」金錢一枚,成交價格RMB8,960,成交時間2007-11-07。直徑24mm。

第五次:漢武帝

到漢武帝時期,劉徹推行了五銖錢,此時的錢幣無論是重量還是大小,都極為規範,因此也被稱為半兩錢。而從漢太祖時期到漢武帝時期,所鑄行的錢幣都被稱為半兩錢,因而統稱西漢半兩,受收藏人士追捧。

 西漢半兩的歷史發展過程

圖6:西漢「半兩」特大型錢,估價RMB40,000-60,000。直徑50mm,重25克,此錢泉譜未見記載,當為鎮庫大錢或開爐大錢性質,極為罕見。

相對於秦半兩,西漢半兩錢幣更加秀氣、精緻,同時平整成圓,字體規整,因而很有研究、欣賞價值。普通的西漢半兩錢幣品相好的一般在兩百元左右一枚,而一些特殊的版式,不僅收藏價值高,自身的價格也極高。

 西漢半兩的歷史發展過程

圖7:西漢半兩大型權錢 ,估價RMB120,000-120,000。直徑48mm,罕見。

 西漢半兩的歷史發展過程

圖8:西漢「半兩」大型權錢 ,估價RMB40,000-60,000。直徑47mm,厚重,重58g,極少見。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