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天子車駕上的「喇叭」——鑾鈴(1張圖片)
  • 18年7月1日 00:2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鑾鈴的上部是鈴體,有鏤空,中含彈丸。下部分為方形銎[qiong]座,固定之用,用來安裝在車軛[e]上或者車衡上。車軛,車轅前端用以扼牛馬之頸的器具。鑾鈴是插在車衡或車軛上的裝飾部件。車行馬動,則鈴聲伴響。《禮記》云:行前朱鳥,鸞也。前有鸞鳥,故謂之鸞;鸞口銜鈴,故謂之鑾鈴。

先秦時鑾鈴的使用可代表車主人的身份,最高級的馬車上可裝八個鑾鈴,古代帝王的車駕上就有八個鑾鈴,故帝王車駕的代稱有鑾儀(帝王的車駕及儀仗)、鑾駕、隨鑾、迎鑾。

其實在車鈴中除了鸞鈴,還有其他幾種可配合使用於馬車的鈴鐺。《左傳·桓公二年》曰:「鍚[yang]鸞和鈴,昭其聲也」。後杜預、孔穎達所著《左傳註疏》中有記錄:「鍚,在馬額。鸞,在鑣[biāo]。和,在衡。鈴,在旂[qi](通旗,本意是古代的一種帶鈴鐺的旗幟,上面有龍的圖案)。動皆有鳴聲。」
當然,古代人對駕車者的水平也是有很高要求的,所謂「馬動而鸞鳴,鸞鳴而和應。其聲曰和,和則敬,此御之節也。」 鸞鈴與和鈴節奏相合這點在《大戴禮·保傅》中有記載。這不僅是對駕車者的要求,也是對乘車者尊禮節的說明。所以《禮記·玉藻》要求:「君子在車,則聞鸞和之聲,行則鳴佩玉。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