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時期帝王陵墓南唐二陵
  • 16年6月1日 02:3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南唐二陵是中國五代十國時期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墓,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唐二陵發掘有600多件文物出土,其中玉哀冊、陶俑等尤為珍貴。玉哀冊記錄了封建帝后的祭文,也是判定墓主身份的主要依據。為研究五代十國時期的帝王喪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實物文物。
南唐二陵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祖堂山南麓,南唐二陵相距約100米,均依山為陵,岡阜環抱,形勢甚佳。由南唐江文尉和韓熙載設計。東為欽陵,西為順陵,二陵均為磚結構多室墓,早年多次遭到盜掘,但陵墓建築完整。前者刻字填金,標明了陵名及下葬年代,後者有數以百計的男女宮中侍從俑、舞俑以及各種動物俑,為南方唐宋墓中所罕見。欽陵和順陵均封土為陵,陵塚呈現圓形。當地百姓稱作「太子墩”。順陵位於欽陵西北,相距五十餘米,其北、西面都與山麓相連,隆起不甚顯著。二陵的陵園原地面建築,今均已無存。在陵園地面廢墟上,曾挖掘出精工雕鏤的柱礎石,可見當時地面建築是較宏麗的。
欽陵規模較為宏大,陵墓上部有一圓形土墩,長約21.5米,寬10.5米,高5.3米。墓道長19米,墓室分前、中、後三個主室和十個側室。前室和中室為磚築,後室為石砌,均為仿木結構。墓門和墓室的壁面上砌鑿有柱、枋和斗拱,其上有彩繪圖案。後室的頂部繪有天象,鋪地的青石板上雕鑿山嶽江河,象徵地理。
順陵全長21.9米,寬10.1米,高5.4米,也分前、中、後三個主室和八個側室,全部為磚結構,其建築形制與欽陵大致相仿,但規模略小。
欽陵
欽陵是五代南唐先主李忭(bian)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南郊祖堂山西南麓。欽陵建於南唐保大元年(943),封土堆直徑約30米,高約5米。陵南向,全長21.48米,寬10.45米,高5.3米。有前、中、後 3室,兩側側室各 5間,平面皆呈長方形。
前室長4.50米,寬3.85米;中室長 4.56米,寬 4.45米;後室長6.03米,寬5.90米,皆磚石仿木結構。前中兩室青磚砌築,後室青石砌築,穹窿頂結構。中室北壁中部上方有青石橫額,浮雕雙龍戲珠,下方左右柱壁各置一尊足踩祥雲、披甲持劍的石刻浮雕武士像,相貌威嚴,神態逼真,令人望而生畏。原像均敷金塗彩。墓門和3個主室的壁上砌鑿倚柱、闌額、立枋、斗栱等裝飾,上墁泥漿,石灰粉刷,並繪製彩畫。彩畫有朱紅、赤黃、赭、石青、石綠等顏色,用工筆描繪纏枝牡丹、寶相花、海石榴花及柿蒂紋、仰覆蓮紋等花卉紋飾。後室頂部繪彩色天象圖,地面石板上刻鑿象徵江河行地蜿蜒淺槽,中部有 6塊石板組成棺床。棺床座側浮雕舞龍 8條,並刻纏枝海石榴花紋。

欽陵的地下宮殿全長21米,分三進,中間通道有三個主室,兩側共有10個側室,均雕樑畫棟。前兩進為磚砌仿木結構;後進全以青條石建築,規模最大。石門楣上浮雕的雙龍戲珠,神采飛動。門兩側石壁浮雕的武士雖然披甲戴盔,足登祥雲,卻過於肥腴,一副懶散的樣子。這些浮雕剛出土時,塗金彩繪還光彩熠熠。石棺周圍浮雕著龍紋,是安放先主和宋氏皇后棺木的地方。墓室頂部繪有日月星辰,地面青石板上鑿刻著江河大地。
順陵
順陵建於北宋建陵二年 (961),全長 21.90米,寬10.12米,高5.42米。佈局與結構和欽陵雷同而較為簡樸。全部是磚結構,沒有天象和河川圖像,也沒有石刻浮雕等裝飾。二陵遺物,有哀冊玉片、各種宮廷人物形象的陶俑和漆木、銅鐵、陶瓷器。哀冊玉片是判定墓主的主要依據,陶瓷片可作為研究五代瓷的標本。
順陵是五代南唐李璟的陵墓,它位於欽陵西側約百米處。陵墓規制略簡。李景頗具文學才華,他的詞綺艷婉約,如「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等佳句至今為人稱頌。南唐二陵是在1950年才發現的,因年代久遠,地面建築早已不存。地宮雖在宋代就有人盜掘過,但仍出土了陶俑、瓷器、玉哀冊等600多件珍貴文物。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