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承露杯 述說「長生」和「養生」的往事(1張圖片)
  • 18年6月1日 02:2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銅承盤高足玉杯

  世人公認西漢南越王墓玉器是漢玉高峰。在琳琅滿目的出土玉器中,有一件“承盤高足玉杯”非常特別。在今天所見的同時期文物中,它是獨一無二的。透過它,那些有關“仙丹”“藥石”“養生”的故事,重新被提起,被講述。

  玉器是德行象徵 也是養生寶物

  漢代裝飾流行用玉。南越王墓出土玉器244件(套),其中裝飾玉多達140餘件(套),分為玉容器、玉帶鉤、玉珮飾、玉劍飾四大類,充分體現了當時高超的制玉技藝,被認為是西漢玉器的代表作,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但與之相比,玉容器的數量就少得多。當然這也是漢代隨葬玉的普遍現象。全國數以萬計的漢墓出土,發現的玉容器不過十幾件。相對來說,南越王墓出土的5件玉容器——4件玉卮(即一種玉杯,主要用來盛酒)、1件玉盒,已經算是非常可觀的發現了。更何況,它們件件藝術個性鮮明,雕琢技藝精湛,絕對是漢玉精品。

  玉容器中的這套承盤高足玉杯通高17厘米,出土時放在南越王棺槨的頭端,由高足青玉杯、游龍銜花瓣玉托架、銅承盤三部分組成,造型呈三龍拱杯之勢,底下本有一個木座,可惜已經朽壞。它共由金、銀、玉、銅、木五種材料作成,工藝精巧,造型奇特。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館長吳凌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世界上特別重視玉的民族中,只有中國人把玉上升到人品、人格、天地和諧的高度,延伸到文化、哲學、人與人關係的層面。“你翻翻看,不管新華字典也好,康熙字典也好,凡是有玉字旁的,絕對都是美好的東西,絕對不是差東西。”玉是能夠代表中國傳統的文化符號。現在所說的“絲綢之路”本身也是玉石之路。興隆窪文化、紅山文化、龍山文化……所有早期的區域文化中,玉的因素都非常突出且重要。

  吳凌雲還指出,南越王墓中出土的這批從數量、品種到工藝上都“空前”的玉器,和其他大量隨葬品“再現了兩千多年前南越國的政治、文化、生活面貌,改變了世人認為百越乃蠻荒之地的印象”。其玉料屬透閃石質,有些玉料應該來自今新疆地區。但玉衣、玉璧等製品來自廣東曲江的可能性較大。曲江石峽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與南越王墓玉衣片的玉材相似。古書中記載“曲江縣東有玉山,卉木滋茂,泉石澄澗。相傳雲昔有人采玉處”,也是印證。

  除了哲學和道德方面的內涵,玉也被認為對健康有好處。用玉容器食用東西,本身就是一種高端的養生方式。

  五色藥石到底是“不死丹藥”還是“長生藥”

  在南越王墓中出有五色藥石的實物,所以很多人認為這件承盤高足杯可能是南越王生前用來承聚甘露、服用長生不老藥的器具。秦漢統治者迷信神仙,認為服食甘露玉屑可以長生不老。南越王墓墓內西耳室的西側牆根,首次出土了五色藥石的實物,包括紫水晶173.5克、硫磺193.4克、雄黃1130克、褚石219.5克和綠松石287.5克,為研究2000多年前中國煉丹術發展提供了實證。此外南越王墓裡還發現了一些用途難以判明的鉛丸和丹砂,如西耳室藥杵旁兩堆共528個小鉛丸。鉛丸直徑1.8厘米,單個重31.5克,製作精細,大部分中間有一個不穿透的小圓孔。有專家推測它們可能也和丹藥有關。

  從嫦娥奔月到唐僧取經,都是“長生不老”觀念的反映。但這些“五色藥石”真的是“長生藥”嗎?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王維一在其《南越王墓出土五色藥石研究》的專文中,從藥理的角度詳解了這批“五色藥石”的性質,得出結論:“南越王墓出土的該套五色藥石,其組成物質多數有藥用價值,定名為藥石是準確的。”硫磺、雄黃藥性溫熱,可用於虛寒之症;赭石、綠松石似對肝臟有養護作用,“至於五味綜合的效果,由於無法從發現時的各成分重量分析配藥的比例,因此很難得出其對人體的直接作用與影響,但是毫無疑問,由於雄黃及硫磺的存在,該藥石如長期久服,必對人體產生越來越多的負面作用。是利是弊,視乎墓主當年如何服用。”

  他進一步指出,從出土位置、時代背景、史料記載等諸方面綜合考慮,這批藥石也可推測只是被視為普通藥物之用。比如,“該套器物出自南越王墓隨葬品最多、最豐富,亦可說最雜的西耳室,如視為長生不老之仙藥,既如此珍貴,從常理說,不應放置於此,而以主棺室為宜。主館室中墓主棺槨足箱中恰恰出土一銀盒,而此物是被墓主人作為藥盒使用,出土時,盒內仍有半盒藥物……為何重此(銀盒中之藥)而薄彼仙藥(五色藥石)呢?”而且,西耳室藥物類隨葬品除五色藥石外,還有兩套搗藥用的銅鐵杵、臼和羚羊角、中草藥材等器物,銅鐵杵、臼就出土在五色藥石之旁,“可見,五色藥石被當做普通藥物對待更合情合理。”而且它們的組合與“經典”版本的“長生藥”配方區別也很大。很有可能,“五色藥石”之方不是南越國人獨創,而是受中原醫學文化影響,並非漢代人追求長生不老之“仙藥”。

  玉杯承露的傳說

  迷住了很多古人

  無論“五色藥石”的作用究竟為何,玉杯承露的意義當無異議。中國古代最有名的類似用品,應該算是稍後的漢武帝製作的承露盤。漢武帝雄才大略,卻又愛好“神仙”之說,聽了方士們的話,在建章宮西南部建造“承露盤”,以承接甘露。《史記》裡說:“又作柏梁(台)、銅柱、承露仙人掌之屬矣。”《通鑒》裡說:“作承露盤,高二十丈,大七圍。以銅為之,上有仙人掌以承露,和玉屑飲之。”類似的記載還有很多。

  這個承露台在魏明帝曹叡時期曾經想遷到洛陽去,但是沒成功,“盤折,聲聞數十里”。於是後來他在洛陽重建了承露盤。唐代詩人李賀因病辭職由京師長安赴洛陽途中,感於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觸景而生情,作《金銅仙人辭漢歌》,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傳誦千古的名句。

  後代帝王往往在皇家御苑中建立承露台。今天在北京北海,還能見到石刻的遺物,一般認為應當是乾隆時期根據漢武帝承露台的故事而修建的。圓明園中本也有一座更大的承露台,但毀於英法聯軍之手。現在立於園中的,是1989年按照清代藏圖重制的。

  除了這件承露杯,南越王墓玉器也都是雕工精緻,技術多樣,佈局靈活多變,既繼承了傳統的以對稱為美的佈局,也有所創新。從紋飾和風格看,帶有許多東周玉製品的特點。玉龍、玉盒等器物有修補和鑽孔的痕跡,據說有不少是當時的傳世品,也說明使用者對之的珍視程度。還有一些的加工手法非常巧妙。如銅框玉卮由九塊獨立玉片和一個鎏金銅框組成,按吳凌雲的說法,是“先將銅框加熱,然後把打磨好的玉片鑲嵌在銅框裡,待銅框冷卻以後,將玉片鉚合牢固,形成一個九稜圓筒體”。這些精美的玉器,都是當時的工匠在有限的加工條件下一點點琢磨出來的,堪稱漢代玉器的大觀。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