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朝服怎麼樣
  • 20年3月13日 23:3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清代皇帝朝服怎麼樣,清代皇帝朝服怎麼樣,清代皇帝服飾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朝服及所戴的冠,分冬夏二式。冬夏朝服區別主要在衣服的邊緣,春夏用緞,秋冬用珍貴皮毛為緣飾之。朝服的顏色以黃色為主,以明黃為貴,只有在祭祀天時用藍色,朝日時用紅色,夕月時用白色。朝服的紋樣主要為龍紋及十二章紋樣。那麼清代皇帝朝服怎麼樣呢?

清代皇帝的朝服也叫朝袍。清代皇帝朝服與龍袍的區別在於:

一,龍袍無披領而朝袍有披領;

二,龍袍為衣裳相連屬的四開裙袍,而朝袍則為上衣下裳不相連屬的裙式袍。皇帝的朝服分為冬朝服和夏朝服二種。冬朝服是皇帝在秋冬季裡朝、祭之時所穿的柿蒂形、圓領、馬蹄袖披肩右衽、衣裳不相連屬的下裳為裙式的禮袍。其色有明黃、藍、紅、月白四種。

其制有二:

一是披領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為薰貂。紋飾為上衣兩肩前後五爪金正龍各一條,衣前後並列有十二章。清代天子的禮服和吉服上用十二章作裝飾已成不可或缺,“十二章”即是: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水藻、火、粉米、黼、黻。因相傳“日、月、星辰”能“普照天下”; “山”取其仁,可仰也;“龍”取其能變化,能興雲作雨;“華蟲”取其“文采昭著”;“宗彝”為宗廟尊者,表示“不忘祖先”;“藻”是有花紋的水草,取其 “有文”;“火”取其“炎上”能取暖;“粉米”取其“養人”;“黼”用黑白二色成斧形,象徵“權威”;“黻”用青黑二色繡成弓相背的形狀,象徵“見善背惡”。故用“十二章”來裝飾天子之禮服吉服以象徵天子“如天地之大,萬物涵復載之中;如日月之明,八方囿照臨之內”。衣下為襞積(打折),襞積上為五爪金行龍六,其間飾以五色雲。此朝服是皇帝在十一月初一至次年正月十五上元節期間朝祭之時所穿。

二是披領及袖俱為石青色。袍邊為片金加海龍皮緣。其紋為上衣兩肩前後五爪金正龍各一,腰帷五爪金行龍五,衽五爪金正龍一。下有襞積,襞積前後五爪金團龍各九。裳五爪金正龍二,行龍四,披領五爪金行龍二,袖端五爪金正龍各一,並列有十二章在裳。其間飾以五彩雲,袍下幅為八寶平水。此制冬朝服是皇帝在十一月初一前和次年正月十五上元節之後秋冬朝祭之時所穿。而皇帝根據自己的活動內容及時間來選擇不同形制不同顏色的朝服。皇帝在大朝時著明黃色朝服;南郊祈谷、常雩時著藍色朝服;東郊朝日時著紅色朝服;夕月則著月白色朝服。

皇帝的夏朝服,大致形式雷同於冬朝服,是皇帝春夏季裡朝祭時所穿的朝服,唯其色其制稍稍有別於冬朝服。夏朝服之色僅明黃、藍、月白三種,其功用場合皆同於冬朝服。其制僅一種,披領及袖所用之色,整衣形式和花紋皆與冬朝服之第二式相同,唯其袍邊均沿片金緣,並且根據氣溫的變化還有緞、紗及單、袷之分。  古之盛世,創製顯庸,不僭不濫,不敢怠荒。帝王之服,其料、其工、其盛皆臻至尊,至滿清更甚。然昔日代表皇帝至高無上地位的朝服已退出了歷史舞台,但作為古代文化遺存,已成為研究古代文化、政治、經濟、工藝的文物。

以上就是關於“清代皇帝朝服怎麼樣”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