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大雲山漢墓是漢武帝兄弟劉非的墓葬,,位於盱眙縣馬壩鎮雲山村的大雲山頂,於2009年底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進行考古勘探與發掘,取得了重大考古發現。
大雲山頂部是漢代的一座規模宏大的陵園,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考古顯示周邊曾有500米見方的圍牆,裡面曾經有密集的建築群,陵園東門尚有道路、闕基等遺跡存在。經過鑒定,這是一處西漢早期的規格極高的夫妻同塚異穴合葬墓,墓主人是江都王劉非。
漢代大墓的墓主皆為西漢諸侯王或王后,因此,大雲山1號墓、2號墓的主人必定是西漢早期地位十分顯赫的人物。
大雲山1號墓是一處漢代大型豎穴巖坑木槨墓,墓室南北長35米、東西寬26米。墓室位於一個深塘之中,當地稱為龍塘,南北雙斜坡墓道,南墓道長40米、寬8-21米,北墓道被開山採石破壞,殘長30米、寬12-16米。東漢和唐宋時期這裡多次被盜挖過,盜墓賊盜走部分財寶後還曾放火焚燒棺木。儘管如此,墓室內依然可見金絲楠木整齊地碼砌在棺室外圍,能看出每根金絲楠木直徑都在30厘米左右。 這種在墓葬中槨室周圍用貴重木材堆壘的框壁結構就是著名的「黃腸題湊」。1號墓棺木是梓木材質,墓中發現了「金縷玉衣」和「玉棺」。「玉衣」也稱「玉匣」,是漢代高規格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是穿戴者高貴身份的象徵。其中以黃金絲線連結方形玉片的稱為「金縷玉衣」,用銀線、銅線編織玉片的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一套「金縷玉衣」要用兩千多玉片和相當數量的黃金,而且每塊玉片的大小和形狀都經過嚴密設計和精細加工,因此造價十分昂貴,通常是帝王的專用品。玉棺,即在木製棺木上鑲貼玉片之棺。1號墓的外藏槨用的是樅木,這裡倖存了大量文物,分藏在「兩層樓」中:上層是裝滿兵器的馬車,下層是鐘鼎等生活器具。隨葬兵器分為實用器和明器兩種。明器較小,只有實用器真實大小的幾分之一。實用兵器大多精美,種類有戟、矛、劍、鈹、錐、弩機、箭鏃、鐵鋌、鎧甲等。墓中還出土了編鐘、編磬、鎛、銅鼎、鎏金龍首銅樂器架、錯金銀嵌玉石瑪瑙銅鎮、銅甑、銅虎、酒筒、錢櫃、銅俳優俑、銅祖、銅鏡、帶鉤、純銀傘柄、金纓絡、紅黃綠等各色寶石、環柄包金鐵刀、銅燈、各種精美玉器、陶耳杯、陶壺……真可謂金、銀、銅、鐵、陶、玉、漆木器各種器具一應俱全,禮器、樂器、兵器、生活器具應有盡有,幾乎把生前奢華精緻的生活原封不動地搬到了地下宮殿中。值得注意的是,一個箭箙中有300支箭,而箭鏃的品種竟有15種,幾乎涵蓋了當時遠程射擊和近程射擊的所有箭鏃品種,墓主人對兵器的鍾愛和專業顯而易見。2號墓與1號並列、相隔13米,墓中也發現了黃腸題湊、金縷玉衣和玉棺,墓主可能是1號墓墓主的夫人。7號坑位於陵園內東南區域,是未盜掘的一座大型豎穴巖墓,南北長26米,東西最寬處達18米,坑內木槨保存基本完好,南北長約15米,可能是1號墓主的晚輩。此外,位於陵園北牆與西牆外的3號坑、6號坑內還出土了大量明器類鐵戟、鐵劍、銅弩機、箭鏃、箭箙、盾牌等各類兵器。
大雲山1號墓出土編鐘一套19件,其中甬鍾5件,鈕鍾14件,分上下兩層懸掛,上層鈕鍾14件,下層甬鍾5件,均自小到大依次排列(如上圖)。其鈕鍾和甬鐘的組合與南越王墓和洛莊漢墓樂器坑所出編鐘組合相同,為迄今國內所出第三套完整的西漢編鐘,但鎏金龍紋銅虡(ju)業與鎏金銅虡獸座為首次發現。
第一,從墓葬的形制、規格、墓室結構、玉棺玉衣制度、高等級隨葬品等諸多方面可以確定一號墓的墓主人身份為西漢諸侯王。其中,墓室結構為「黃腸題湊」,「黃腸」是指顏色黃而長的柏木,「題湊」是指柏木堆壘的方式方法,壘時木頭要向內。黃腸題湊成了漢代帝王的專用葬制,而其他的皇親國戚及高官大臣只有經過天子的特賜才可享用。更為罕見的是,墓中還出土一套金縷玉衣和鑲玉漆棺,這在漢代考古中極為罕見。
第二,確定出墓主人身份為諸侯王之後,從西漢時期墓葬所屬地先後分封的諸侯國看,大雲山先後屬於劉賈荊國、劉濞吳國、劉非劉建江都國。由於墓葬中先後出土了刻有「江都宦者」銘文銅燈多件、「江都宦者沐盤十七年受邸」銘文銀盤、 「十七年二月」銘文漆盤等器物,表明這些隨葬品當為江都國時期的手工製品。如此,作為早於江都國存在的荊國與吳國墓葬可以明確排除。
漢初諸侯王「後宮」
陪葬的嬪妃墓有三四十個
自從大雲山發現王陵以來,對其墓主人的認定,一直有多種猜測,最終確定為漢景帝之子,漢武帝同父異母之兄長,江都王劉非。但是對於其它墓葬的主人,尤其是2號墓和8號墓,究竟哪一個是劉非的王后,一直難以判斷。原因就是因為兩墓先後嚴重被盜,尤其是8號墓,幾乎被徹底摧毀,沒有出土任何文物。
緊挨著1號劉非墓東側的是2號墓,規模雖只是8號墓的一半,但出土了金縷玉衣、玉棺等重要文物,體現的確是王后級別身份。「按照西漢的墓葬制度,王后墓葬的規格,應該是和諸侯王相當的。在這一點上,2號墓和劉非的墓葬1號墓最為接近。但同時,王后的墓葬和諸侯王的墓葬應該是同塋異穴。這一點上,8號墓又和1號墓最為接近。所以究竟王后『睡在』哪個墓裡,一時也難以判斷。徐州博物館李銀德館長認為,很有可能是一王二後。」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大雲山考古領隊李則斌向記者介紹。
諸侯王后宮佳麗三千,除了王后以外,其他的嬪妃怎麼管理呢?文獻記載不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長劉慶柱先生在論證會上表示,江都王陵可以提供一個很有力的參考範本。「西漢時期,皇帝的嬪妃分為14個等級,這在考古界沒有異議。但是諸侯王的嬪妃究竟分多少等級,一直都沒有令人信服的答案。江都王陵北側陪葬墓區的墓葬排列非常整齊,從南向北有7、8排,每排有5個。因為劉非的1號墓是在王陵的北側,陪葬墓這樣的排列,也直觀地反映了嬪妃的等級分類。可以由此判斷,西漢諸侯王的嬪妃,至少分7、8個等級。
第三,通過對隨葬器物的細緻清理,已發現含紀年文字的器物多件,有「江都宦者沐盤十七年受邸」銀盤、「廿一年南工官造容三升」漆卮、「廿二年南工官」漆盤、「廿七年二月南工官」耳杯等。由於劉建在位僅六年,劉非在位二十七年,上述所提含紀年文字的器物當均為劉非在位時所做,隨葬品的整體時代集中於劉非時期。其次,「廿七年二月南工官延年大奴固造」紀年材料出於東迴廊下層的漆耳杯底部,共清理出「廿七年二月南工官大奴固造」耳杯近百件。
劉非與漢武帝劉徹為同父異母之兄弟,為漢景帝劉啟的妃子程妃所生,與魯恭王劉余、膠西王劉端皆為同母兄弟,比劉徹大12歲。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被封為汝南王,次年,年僅15歲的劉非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時,因領兵攻打吳國有功,被景帝改封為江都王。江都王國建都廣陵(今江蘇揚州市),管轄原吳國的地域,前後駐守27年。終年41歲,謚為江都易王。
大雲山江都王陵的發現的意義
首先,這一重大發現表明作為西漢諸侯大國的江都王陵園位於盱眙大雲山,而不是此前推測的儀征廟山,為後續保護和研究奠定了正確基礎。
其次,江都王陵的發現,新獲了許多歷史信息,必將為西漢歷史研究開啟新的篇章。
第三,發掘成果為漢代考古樹立了準確的年代標尺,歷史、考古、文物保護等相關領域的研究必將獲得新的突破。這是江蘇省62年來最重大考古發現。同時,上萬件出土文物,對進一步分析江都國的地域範圍也有極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