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吹笛仕女人物故事鏡考(共2張圖片)
  • 18年1月27日 06:3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宋代吹笛仕女人物故事帶柄銅鏡

  一般來說,中國古代銅鏡自唐代之後,隨著其逐漸大眾化、平民化,銅鏡背面的紋飾圖案也隨之開始變得世俗化起來,銅鏡上逐漸增多了更貼近民間生活、富有民俗意味的人物故事題材。

圖2 宋代吹笛仕女人物故事帶柄銅鏡拓片

  例如本文所介紹的這面宋代帶柄銅鏡(圖1),就呈現了這樣的特點。 

  該銅鏡直徑12、柄長7厘米,銅鏡的表面有缺損。粗看這面品相殘缺、版模不佳的宋代銅鏡似乎很不起眼,但通過觀察銅鏡的拓片(圖2),這面銅鏡上所鑄的是一吹笛仕女的形象,值得研究。 

  只見該仕女髮髻高聳,頭戴花冠,身材婀娜,衣帶飄舞,於梅竹山石之間,吹奏長笛,長笛一端有雀昂立於其上,似乎被仕女的笛聲所吸引並與之吟和。 

  這個紋飾整體構圖豐滿,人物形象生動,仕女於梅邊吹笛,頗符合宋人詩詞之意。 

  比如詞人李清照有詞曰“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永遇樂》;姜夔“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暗香》)。 

  宋代的銅鏡注重實用,不崇華侈,器體輕薄,裝飾簡潔,形狀仍以圓形為主,亦有方形、弧形、菱形以及帶柄等多種形式。 

  宋代銅鏡背面多鑄有花鳥魚蟲、人物故事、山水樓閣等圖案紋飾,亦有光素無紋者。圖案處理常採取隱起、陽線並用,以線的韻律、節奏來增強紋飾的起伏與重量,克服了因體薄而造成的輕浮單調的感覺。其中的動植物圖案,形象準確,姿態生動,構圖豐富多變。山水人物圖案的構圖處理富有繪畫效果。 

  宋代銅鏡多產於湖州、撫州、成都等地。在冶鑄方面。宋代銅鏡的合金成分發生了變化,這帶來了銅鏡質地、色澤的變化。宋代銅鏡大部分為黃銅質,含錫量明顯減少,而含鉛量大增,這樣的合金成分一直影響著後世的銅鏡,這也成為鑒別宋代乃至以後各朝代銅鏡的重要依據。 

  在宋代所產的人物故事鏡中,以神話故事為多,如仙人乘鳳、達摩渡海、柳毅傳書、仙人鶴鹿等,而單純以仕女形象作為主體造型的,確是很少見。類似紋飾的銅鏡僅見於《六安出土銅鏡》所載舒城縣文物管理所藏的一面宋代“仙女吹簫紋柄鏡”。 

  這類仕女圖案的銅鏡,應該是當時宋人閨房女性所專用的銅鏡。從本文所介紹的這面殘損的銅鏡中,得以窺探千年前的宋人生活,也可算是古物研究之所得了。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