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古代錢幣中的小知識(共2張圖片)
  • 17年1月22日 17:0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先秦布幣

  在收藏中,古錢幣是一為小件,但其中的學問很深,古錢發展源遠流長,品種紛繁,從商代的貝幣、戰國的刀、布幣,秦代的方孔圓錢,到清末的機制幣,數以萬種千姿百態的錢幣構成了當今錢幣收藏領域中最為龐大的收藏門類。自先秦以來,貨幣隨著朝代的變遷,形式也不斷地改變,從最初的貝幣到宋代的交子,以及明清時的票號。這些貨幣形式的不變更新,是一種社會進步,也是一種發展的必然。

  □ 漫話古錢幣

  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就開始利用剩餘的物品,以物易物進行交換,所以在《易經》中有“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記載。在這個時期,因為還沒有貨幣,所以人們只能用一般等價物品進行交換。為此物品也就成為最原始的貨幣。而且這種用一般等價物進行交換的貿易形式,一直延續到西周時期,還有古老的痕跡,西周時的青銅器勿鼎,有“我既買汝五夫,用匹馬束絲”的銘文記載,清楚的記錄了這一以物易物的貿易交換史實。

  最初的貨幣並稱為錢,從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可以瞭解到:“錢,銚也,古者田器”,從中可以看到錢當時是一種農具的名稱,也反映了我國是一個以農業為本的國家。

  貨幣是什麼?從商代墓葬的發掘中,我們發現在當時不僅是一種裝飾品,而且在當時也是一種一般等價等的特殊物品,即為我們說的貨幣。

  甲骨文中有“庚戌卜,□貞:錫多女有貝朋”,西周時金文中也有“侯易中貝三朋,作祖癸寶鼎”等記載。由此可以說,貝在西周時已經成為有一定價值的特殊物品。

  貨幣的形成,是商品交換過程中的必然產物。根據漢代桓寬《鹽鐵論》錯幣中“夏後以玄貝”一說,貝作為貨幣可能起源於夏代,從安陽出土的銅貝表明,我國的金屬鑄幣不晚於殷商時期,而後才有空首布、無文刀化及蟻鼻錢。隨之又進變為有文字的布錢及刀化等。

  許慎說:“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除在文字和度量衡等方面“罷與秦不同處”,而且在貨幣制度上“廢貝行錢”,行使半兩園形方孔錢,使貨幣得到統一,結束了先秦以前貨幣混亂狀況。

  秦貨幣統一也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的發展繁榮,從秦半兩錢到宣統通寶的鑄造,這種園形方孔錢在我國沿用二千多年。

  貨幣的發展是根據當時社會經濟發展而發展的,每當一個王朝的社會基礎發生變化時,也因大量的地鑄錢而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經濟的崩潰也促進社會的前進。

  古錢幣已經成為一種學問,是同銘刻學,印章學,紋飾學一樣,是不可分割的學科。古錢幣的多種多樣,有天然貝、銅鑄幣、蟻鼻錢及布泉刀化,秦後有園形方孔錢,到宋代時出現了交子,錢幣涉及到的材質有金銀銅鐵錫紙等等,不同時期的錢幣有不同時期的文字和特點,這樣我們在研究古代貨幣發展的同時,瞭解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的情況,會得到一些經驗和啟示。

  □ 古錢幣的鑒定

  學習古錢幣鑒定,從方法上講,需要用科學的方法去辨別歷代錢幣的真假,鑒定錢幣的目的,是要弄清各種歷史錢幣的文物價值和經濟文化價值。

  需要先掌握古錢幣的基礎常識,以及中國古錢幣的演變發展史。通過多看,多對比分析,才能提高自己的分辨能力,一般來說,鑒定古錢幣要從錢幣的製作、流傳、銹色等方面去考慮,我們知道任何歷史器物,在不現的時期有不同的特點,有著不同的風格。隨著時間、地點、條件的不同而發生著變化。辨別古錢幣不但要掌握大量的古幣特徵,同時還要對作假手段、形制等方面有一個充分的瞭解,才能提高自己的辨別能力。

  在學習辨別的同時,要注意對歷史文獻的學習研究。我國的史料浩如煙海,大量的有關古錢幣記載散見於史書中,如《史記》《漢書》等正史,在各家野史、文集、筆記等資料中也多有涉及,自六朝以後錢幣學興起,有專門記載歷史錢幣的著錄和專述,這些資料的學習對古錢幣的辨別有很大幫助,但也不要全信這些記載,這些材料只能在鑒別中參考,古錢幣鑒定是一門嚴肅、周密的學問,須在長期學習實踐中加以辨別和提高,這樣才能取其精華,察其謬誤。否則就會在鑒別時主觀武斷,這樣就造成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錯誤。

  要充分利用考古成果進行鑒定。從錢幣的形制、材料、金相、文字及出土時間、地點和數量,結合歷史實際來探求社會經濟制度和發展規律。

  要懂得古代鑄幣工藝。古代鑄幣,一向是用手工製作,到唐代就改用母錢鑄錢法。錢幣顯得規整精美,同版錢很多,且無砂眼。現今偽造古幣是採用翻砂偽造,很容易留下砂粒印跡。古錢辨偽中,書法知識也是必要的。因為錢文多為名書法家和當時書法造詣很高的人所寫。如唐開元通寶就是由歐陽詢手書,北宋元豐錢由蘇東坡題寫。鑒定錢幣也離不開古漢語和古文字學等。

  掌握古錢幣的鑒定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是看銅質,在歷代古錢幣中大多為銅合金鑄造而成,各個時期的含量也不同,這一點與鑒定青銅器有相近之處。看銅質有一個共性,先秦鑄市,以銅錫合金鑄成,銅質呈青紅色;漢唐宋時期的錢幣為青銅鑄造,銅色青白中微帶淡紅。隋代五銖錢因為錫的成份大,銅質泛白,稱之為白錢;明嘉靖以後,開始向黃銅過渡。天啟年間,用黃銅鑄市成為定制,錢幣色澤較之以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乾隆五年以後,鑄錢加錫。叫做青錢。用銅鋅合金鑄造的錢幣呈黃色,銅錫合金鑄造的錢幣呈青色。清代及民國時期,有的地區鑄錢用銅加少許鋅鉛,鑄成的錢幣顏色呈紅色。

  二是觀銹色,古錢幣有兩種,一為發掘品,二為傳世品,出土的錢幣多有包漿,呈黑色或銅色。錢幣上的銅銹有南北之分,北方乾燥,雨水少,不易干,則銹色堅硬。南方多雨水且潮濕,氧化層較松且多呈藍綠相間二色。

  三是看錢文。不同時代的鑄幣銘文,有不同的書寫風格。先秦時期的刀、布、圜錢等金屬鑄幣上的文字是用大篆來書寫的,莽錢懸針,唐錢八分。錢幣文字以時代而分,如與特點不符必為偽品。鑒定時還需要聽聲音,質地不同聲音不同,先秦錢幣多為啞聲,明清錢幣落地清脆。

  □ 古錢幣的墨拓

  在收藏古錢幣時,為了長期的保存資料,也便於對實物進行編目研究,還要對古錢幣進行墨拓工作。

  墨拓用於古錢幣,同碑帖拓本、金文拓片一樣,是一種細緻的工作。拓本,也作打本,保存資料的重要方法,在出版古錢幣著錄書時,所刊布的有許多是拓本,如丁福保的《古錢幣大辭典》等,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提高,當代的古錢幣著錄已經大量採用了照片印刷。

  古錢幣的黑拓,需要使用專門的工具,這有別於碑刻的墨拓。一般情況在進行墨拓時,需要準備墨汁,以一得閣為佳,其它一些墨也可以採用,有的墨需要倒在容器中放置一些時間,以使墨汁更加的粘稠,除此之外,還要準備宣紙、拓包、硯台、棕老虎、白芨水等。墨拓的大致方法是,先將古錢幣放置在一個平板上,有看銅質差的古錢幣可以放置在橡皮泥上加以固定。橡皮泥是起固定作用,主要固定錢體與桌面。一般方孔錢也可用印章墊,空首布或扭曲的脆、裂、銹錢幣一定要用橡皮泥固定好,讓錢體著墨時受力均勻,不致損壞。

  將宣紙用濕布潤濕,蒙在古錢幣上,稍後再墊上幾層宣紙,用棕刷排刷使拓紙和古錢緊緊密貼住,再等紙發白時,就可以上墨了。拓制時要少蘸黑,注意先從四周均勻連續輕輕拓制,不要用力不均,拓完輪廓再拓中間有字與穿口,背後如無字只拓內外郭即可。無字地方留白不要著墨。先秦錢幣更是如此。為加深墨色,拓片時,要一遍遍的輕拍拓紙,直至文字與紋飾清楚。

  除墨拓外,還有一些應急的蠟拓法和複寫紙的拓法,這兩種拓法因為簡易好學,也便於掌握。是在沒有墨拓工具的情況下所使用的。這種拓法也存在著一些缺點,就是所拓出的拓本不能逼真,所以通常情況下後兩種拓片不做為正式資料保存,只能供研究所用。

  在完成古錢幣的拓印後,還要進行裝裱並統一格式,將拓本分類存放,在資料齊全後就可以進行編目了。古錢幣的拓本,是一種簡易方便的收藏方法,尤其是在不具備收藏古錢實物的個人,古錢幣拓片成為研究古錢幣不可缺少的手段。

  □ 古錢文字與書法

  古錢幣是一個邊緣學科,錢幣學不僅有自身的文物價值和經濟歷史價值,還同古文字學有著密切的聯繫。

  我國的成熟文字史已經有了三千年歷史,甲骨文是已發現的較早古文字,因為歷史的原因,大量的古文字資料散見於銅器、碑石、印章、簡帛、錢幣上。特別是在先秦時期,遺留在這些器物上的文字成為研究中國文字發展不可缺少的可貴資料。

  先秦時期,早期的文字以甲骨文為代表,西周以鐘鼎文為代表,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的割治政治,在不同地域裡出現不同的文字,為此說這戰國諸侯國中的文字其偏旁較為雜亂,形體繁簡不定,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大量的古錢幣及先秦貨幣的出土,豐富了這方面的資料,尤以先秦錢幣為材料,對研究先秦文字提供了新的佐證。

  書法是我國的傳統藝術,有悠久的歷史。古代錢幣以文字為飾,數千年來,錢幣文字為研究文字發展和書法提供了珍貴資料。

  漢字用於錢幣,出現於春秋時期,當時流通在南方的“蟻鼻錢”和方北的首布錢,都鑄有文字,由於鑄錢時使用的泥范,所以每范只能鑄一錢,所鑄的錢文,書無定勢,字無定法,有大篆、六國時期的古文,這些文字的字畫繁簡,結構錯雜。

  在秦統一中國之後,書同文,車同軌,文字也由大篆簡化為小篆,錢幣的文字也使用小篆鑄造,也就是秦半兩。半兩錢也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統一的貨幣。

  半兩錢之後,錢幣上的書法多姿多彩,包括金文、篆書、隸書、楷書、仿細明體、瘦金體、行書、草書等,風格多樣,如始於戰國的篆書體,先秦以前為大篆,秦時為小篆,王莽用懸針篆,南朝宋易為韭葉篆,更有宋代九疊篆,金代玉筋篆入錢文;三國蜀鑄直百五銖,隸書正式入錢文,漢末楷書始入錢文,有的還使用了當時大書法家的筆跡。如唐代發行的“開元通寶”錢就是由唐代書法家歐陽詢書寫的。在宋代,書法用錢幣鑄造更是豐富多彩,有蘇東坡手書的“元豐通寶”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大觀通寶”等等,這些錢幣上的書法有的端正古樸,有的剛勁纖秀,更使錢幣書法奇葩,彌足珍貴。

  古錢幣文字,到了南宋紹熙年之後,所用的字體逐漸被勻稱的楷書所替代。清代錢幣文字以滿文和漢字並行。

  布幣

  布幣,因形狀似鏟,又稱鏟布,春秋早期出現,直至戰國晚期鑄行並流通的鏟形貨幣。“布”是“鎛”的同聲假借字,在古代通用。布幣是從青銅農具鎛演變而來的,主要在三晉、兩周地區通行。按布幣形狀劃分,可分為空首布、平首布兩大類。 

  先秦刀幣

  刀幣,正式稱謂是“刀化(貨)刀幣”。刀幣是一種中國古代的銅幣名。由生產工具的刀演變而成。流通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齊、燕、趙等國。種類很多,有齊刀、即墨刀、安陽刀、針首刀、尖首刀、圓首刀和明刀等。刀幣因為鑄地不同、形體各異而形成了“齊刀”、“燕刀”、“趙刀”三大系列。 

  包金貝

  包金貝是中國古代錢幣的一種。商代中晚期,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現了金屬貝類貨幣。形仿天然海貝。有金貝、銀貝、銅貝等。用青銅澆鑄的無文銅貝,有的銅貝外面包金故稱為包金貝,是我國最早出現的金屬鑄幣。 

  花錢

  花錢源於漢代,花錢在早期使用的時候主要是民間自娛自樂的一種玩錢,不是流通錢,因此鑄造比較粗糙,民間把這種錢稱為“花錢”。民間花錢的種類繁多,諸如開爐、鎮庫、饋贈、祝福、玩賞、戲作、配飾、生肖等等都要鑄錢,這種“錢”,其實是專供某種需要的辟邪品、吉利品、紀念品。其中“吉語錢”比較普遍,以“長命富貴”、“福德長壽”、“加官進祿”“天下太平”等吉語為多,明清花錢發展達到鼎盛,皇宮內也開始鑄造花錢,而民間花錢也開始用上等的黃銅做材質。 

  錢范

  錢范是古代鑄造金屬貨幣的模子,一般稱為錢模。早期錢范的錢模直接刻劃在石、銅質的范材上,也有用陶質刻劃的。

  古錢幣術語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