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非一式圓無一相 經典壺型還是喜歡這幾個(1張圖片)
  • 16年10月14日 17:3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南瓜壺

  紫砂壺經歷數百年的發展,器型何止萬千,而其中最耐看的,正是那些經典造型的壺。這些經典壺式自其創製後,就成為各時代壺藝家們喜歡製作的品種,並不斷衍生出新意。 

  此文介紹紫砂壺中最耐看的幾款壺型,南瓜壺、牛蓋蓮子壺、掇只壺、美人肩壺,這幾種經典器形很多制壺藝人都做過。 

  南瓜壺 

  南瓜壺是宜興紫砂壺花貨類經典之作,乃紫砂藝人從大自然汲取靈感所創製的壺型,帶有一股來自鄉野的清新活潑氣息,經藝人加工,又顯得玲瓏精巧,溫雅可愛。南瓜紫砂壺以瓜體為身,瓜蒂為鈕,籐為流把,壺身貼塑莖、須、葉,紋絡逼真細緻。下面紫砂之家選取一款南瓜紫砂壺為例。 

  這是一款筋紋器,以南瓜為形製成,整款壺採用南瓜造型,壺身為扁圓形,自壺口到壺底形成微向內凹陷的筋紋弧度,給人以挺括豐腴的感受;底部的弧線陰影也巧妙地形成勾勒的效果,甚是精妙;扁圓壺身上長瓜蒂壺鈕為壺更添精神,耳形端把暗接精湛,虯曲有勁,端握溫和稱手;暗接一彎流短而精悍,嘴口圓潤,出水有勁;整款壺顯出穩重大度的氣勢,同時不失生動與情趣,把玩起來大小適手;精選原礦降坡泥製作而成,泥料中顆粒隱逸細膩,極富質感。 

  南瓜壺是紫砂壺中很常見的一種款型。此南瓜不僅外形酷似南瓜,更是集聚了南瓜的神韻,猶若瓜熟即將待落。壺鈕、壺把嫉皆以南瓜籐為原型,形象逼真。壺嘴則若南瓜葉包裹而成,精巧別緻,創意極新。壺把處一南瓜葉子胥出,蒼老卻不失神氣。而南瓜壺身,紅色斑駁,極似熟透了的南瓜,讓人有快速採摘拿去熬湯的衝動。此南瓜壺,顯然活矣! 

  南瓜紫砂壺,這種可愛的造型一經創製,便代代相傳,明、清、民國、當代,皆有製作,造型大同小異,卻又各具特色。南瓜紫砂壺造型十分可愛,深受藏家喜歡。

  牛蓋蓮子壺 

  牛蓋蓮子壺為傳統造型,壺蓋上對稱有兩個橢圓形的孔,猶如牛頭上的兩隻牛鼻子,生動形象。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這是一首南朝樂府中的詩,其中蓮子諧音憐子,作者是借雙關來表採蓮人相思之情。現代跟棗子放在一起,亦有早生貴子的美意。蓮,出淤泥而不染,寄寓了古代文人對清正廉明高尚氣節的追求與景仰。 

  蓮子壺對於愛好紫砂的朋友來講一定是很熟悉的,因為蓮子壺從古至今都是紫砂壺中一款非常經典的壺型。蓮子壺家族,面貌各異。借用佛家的偈語,可謂“蓮由心生,心生萬相”。 

  一種是源於開始流行於明朝崇禎年間的“蓮子罐”,直口垂肩圈足,鼓腹長圓身,附蓋者蓋面略鼓,整體造型似一顆蓮子。清初盛行蓮子壺,有高蓮子、古蓮子、大蓮子等。 

  後來由古樸敦厚到清秀俏麗的演變中,蓋子盈起,上加珠鈕,愈顯高聳;二彎小流胥出於壺肩,輕巧嬌嬈;壺把如美人手臂作叉腰狀,亭亭玉立之姿。這樣的蓮子壺與源於“將軍罐”的掇球相比,蓮子俏麗似閨閣女子,掇球威嚴如虎帳將軍。 

  蓮子壺招人喜愛,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貼花的如意蓮子、菱花蓮子也好,換蓋的平蓋蓮子、牛蓋蓮子也罷,喜歡就好。但是極力想把圓蓮子變為方蓮子,怎麼看怎麼有些逆天而行。 

  另一種蓮子壺矮身筒,又稱扁蓮子。如同扁墩、仿古井欄的身型,壺鈕變橋式為圓珠或牛鼻,冠名為平蓋蓮子或牛蓋蓮子。一直奇怪這種稱呼的來歷,多次向宜興工藝師探問而無果。裴石民、顧景舟等前輩都曾製作過牛蓋蓮子,洋溢著典雅的書卷氣。 

  花貨蓮子以自然界中荷花、蓮蓬等自然形象,加以簡化,結合實用,變形為壺。蓮子壺中有素色的,代表性作品有清代陳鳴遠的蓮形壺、民國王熙臣的蓮蕊壺、現今束鳳英的蓮子壺。 

  掇只壺 

  《宜興縣志》中記載的這把千金之壺是一件被稱為“掇只”的紫砂壺,“掇只”是紫砂壺造型中特有的一種壺型,造型像是把許多球狀和半球狀堆積到一起,由於掇在漢語裡有連綴堆疊的意思,因此,這種造型的壺被稱為掇只壺。《宜興縣志》中記載的掇只壺之所以價值連城,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出自宜興制壺大師邵大亨之手。 

  邵大亨是清朝中期的制壺名家,經他之手做出的紫砂壺以樸素和有風骨見長,南京博物院收藏有邵大亨的“一捆竹壺”,“魚化龍壺”,“風捲葵壺”等幾件作品,無不精美絕倫,氣度不凡。著名紫砂巨匠顧景舟曾評價邵大亨:大亨以後百五十餘年中,無有超越他之上者。可見邵大亨的制壺工藝早已得到後世的推崇。遺憾的是邵大亨壯年辭世,留存後世的作品寥寥無幾,《宜興縣志》裡提到的掇只壺,雖說是“一壺千金”,可多年來深藏民間,幾乎很少有人親眼見過。 

  其代表作“大亨掇只壺”,壺身長近一尺,高過六寸,壺色渾厚深沉,瑩潤如玉,造型古樸端莊,穩重,氣度不凡,充分體現了邵大亨精妙絕倫的壺藝技術。清朝高熙《茗壺說》云:“邵大亨所長,非一式而雅,善仿古,力追古人,有過之無不及也。其掇壺,肩項及腹,骨肉亭勻,雅俗共賞,無饗者之譏,識者謂後來居上焉。注權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截長注尤古峭。口蓋直而緊,雖傾側無落帽憂。口內厚而狹,以防其缺,氣眼外小內錐,如喇叭形,故無窒塞不通之弊。” 

  紫砂茶具“掇只壺”,古穆森嚴、渾樸圓潤、大氣磅礡。其壺嘴玉韻秀氣,其制壺胎薄而堅致,工整而規,壺形渾圓高貴,壺鈕扁圓,壺把渾圓如耳,帶圓底圈足。該作品造型可謂簡約而非簡單。其樸拙渾厚,選用黃龍山優質原礦清水泥製作而成,使泥與形在美感上相得益彰,依然能折射出前賢之超凡脫俗的審美情趣,極為藏家青睞。 

  一個善於欣賞的人自然是胸藏錦繡,感覺裡天地就更開闊明朗更亮麗空靈。酒須鬧飲,茶要雅品。推開茶扉,花月滿眼,紅塵知己有幾?“也欲弄蘭草,相伴衣沾香”。 

  可有淋霖甌杯的素衣,提壺添香的紅酥手?誰來沏壺清茶,誰來對窗閒坐?怡情須有雅伴,今夜,誰將攜茶與我共品?唯有幽蘭契! 

  美人肩壺 

  美人肩壺型宛如古代女子端莊可愛,帶點宮廷的雍容華貴,又不失大家閨秀般的妖嬈。造型飽滿,大方得體,以體現圓潤的壺身為主,壺蓋與壺身彷彿合為一體,沒有空隙,用手撫摸上去,能感受到它的溫暖。 

  美人肩作為傳統器型是由清代的老作品演化而來,是一款經典器型,同一種器型在不同的工藝師手裡能夠表現出不同的神韻與氣韻來,以古代美人的肩線及豐腴美妙的曲線,幻化出動人心弦的壺形。此壺製作上最難之處,在於用全手工打出柔順怡人的線條,及蓋面和壺身的過渡,與流暢無礙的長三彎流,故由古至今皆被陶家視為最難掌握的造型品種之一。 

  “美人肩”又稱“圓珠壺”。《陽羨茗壺賦》記載:“圓珠在掌,如合浦之珠回,內盛香茗,如軟玉溫香,不啻掌珠,賞心悅目也。”其飽滿圓潤的身軀,流暢優雅的線條,有盛唐美人之風韻。制壺者只有投入了感情和心血,才能塑造出靈韻交融的壺藝佳作。 

  它是泡茶利器,沖泡揚香力特高、輕快而利落,茶湯緊結柔滑,回甘強、回韻悠長。由於其泥料的優異,泡養前泡養中及泡養後壺身顏色都會有所變化,令人歎為觀止。然後加上美人肩器形上的風情萬種,用此壺來泡茶絕對是美好的享受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壺還會越來越迷人。 

  如山因雲而瘦,如江因帆而細,我因茶而憔悴,也因壺而陶醉,只在彷彿一啜一品間我是鮮活的剪影。讓遠方的水聚攏千里之遙的秋波,泛我,泛我在茶香裡。 

  紫砂壺,砂質細膩、撫摸潤滑、鐵色明亮、養之有光,是紫砂壺中愜意人生的真實寫照。品茗茶香惹人醉,紅袖添香紫煙熏!自古美人配英雄,紅花還需綠葉襯,不錯呵,品佳茗,何能少了妙香?即使紛擾塵世,也可超脫無我,追星逐月,心外無物!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