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題寫碑牌軼事錄(共11張圖片)
  • 15年10月10日 23:4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林散之題寫“和縣文化館”(1984年5月)

  《林散之題名過眼錄》是在吾友董寧文、周和生兩人的建議下經過兩年時間搜集而成,包括林散之題寫的碑牌、書名、展標、齋號、報刊題詞等。今年元月1日《收藏快報》第一期刊發了我的《林散之先生題籤過眼錄》(書名)文章,今日再介紹一些林散之題寫的碑牌,以饗讀者。

林散之題寫“安徽省和縣烏江中學”(1977年)

林散之題寫“烏江電影院”(1984年3月)

林散之題寫“安慶市博物館”(1978年12月)

林散之為江浦烈士塔紀念碑題“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957年)

宿遷項王故里,林散之題“英雄蓋世”(20世紀80年代)

1980年《安徽畫報》第1期刊《霸王別姬·烏江自刎——楚霸王在安徽的遺跡》配圖

淮安勺湖園鍾亭林散之題匾額

林散之題“永和園”(1987年)

林散之題“永和”(1987年)

林散之題“永和園茶點社”(1987年)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原單位城關糧站在和縣城北門新建一座北門糧店。1984年5月,單位領導要我去南京,請林老題寫“北門糧店”四個字,同時又代縣文化館請林老題寫“和縣文化館”的招牌。寫完招牌後,林老對我說:“我現在寫招牌了,難寫!寫得不好又生氣。怪這個,怪那個,自己找麻煩。” 

  其實林老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寫招牌了。1957年3月,林老在江浦縣任副縣長時,縣政府蓋了一幢人民大會堂,原來的縣長劉宗銓已提升為書記,他請林散之題寫“人民大會堂”幾個字作為門牌。林散之實地察看了大會堂的牆體,計算好尺寸,回來後用兩張《新華日報》的報紙連接起來寫一個字。這麼大的字又沒有大毛筆,怎麼寫呢?林散之只好自己製作,用抹布捆綁起來,抽成絲做成一支大毛筆,他認真地用正楷、隸書、行書三種書體寫成“人民大會堂”15個大字。寫好後林散之問時任江浦縣政府辦公室秘書金萬泉喜歡哪一種?金先生說:“行書好,氣勢大。”最後他選了一套行書“人民大會堂”送給劉書記。劉書記看到字後覺得寫得“不正規”,說:“有點歪歪倒倒的,橫看豎看不滿意。”林散之聽了直搖頭,無話可說。後來劉書記還是到南京請江東周琪寫了一幅小的楷書匾額。 

  林老在江浦時曾題寫過“江浦電影院”“江浦汽車站”的招牌,可惜都毀了。又為江浦烈士塔紀念碑題寫“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原在珠江鎮鳳凰山上,後移至求雨山上。 

  林老還為家鄉題寫過“安徽省和縣烏江中學”和“烏江影劇院”“烏江電影院”的招牌。關於林老為烏江中學題寫校牌一事,這還得從1980年《安徽畫報》第1期刊有《霸王別姬·烏江自刎——楚霸王在安徽的遺跡》說起,其中有一張“在項羽祠的遺址上現為烏江中學校址”的照片,其簡易校門的橫頭上隱約可見用水泥刻寫的“安徽省和縣烏江中學”幾個字,那可是林散之先生題寫的啊。 

  1970年,烏江成立農業中學,校址選在原霸王廟山頭上,我就是在這所學校讀完初中和高中,於1974年3月離開學校“上山下鄉”去了。當年我們在校時沒有這個校門,更沒有林散之先生題寫的“安徽省和縣烏江中學”校名。 

  2018年12月7日,我由和縣第一次乘公交車至烏江,當公交車駛進烏江鎮西大街時,我坐在後排上座左邊,偶爾瞥見沿街房屋後面烏江中學教學樓牆壁上的校名,像林散之老人書寫的,公交車一馳而過,未能看到署款。   

  下車後我來到老友王興波家,向他敘述了此事,興波立即撥打鞠子彪老師的電話,鞠老師原是烏江中學音樂教師,已退休十多年了,但他回答很乾脆:“是林老所書!而且是唐宜安老師經手。”提起唐宜安老師我是知道的,他是烏江中學語文教師,而且與林散之家還有點親戚關係,他的祖父唐福亨與林散之姨夫唐一齋為親兄弟。林老題寫校牌一事應該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期,因為唐老師於1980年即調離烏江至巢湖師專(今巢湖學院)。第二天我通過熟人聯繫上巢湖學院老鄉,打聽唐老師的近況,不料對方回答唐老師早已不在人世了。我不甘心,又撥通了我的校友王洪弟的電話,他回答說大約是在1977年左右,記得學校西邊牆上有林老題寫的校名,後來由陶守勤老師負責建了個簡易校門將林老的字用水泥刻在校門的橫頭上。幾天後,鞠老師在學校檔案室找到了約A4紙大小的林老題字的複印件,而且是直幅。 

  帶著這個疑問,我又請教了烏江姚平瑾兄,姚兄長我7歲,受到林老的法乳沾溉,能詩擅書,在烏江工作多年。他給我的答覆云:“烏江中學的校徽是唐宜安去江上草堂請林老寫在白報紙上的,是橫幅。1976年我被抽調至烏江區委會參與編‘雙搶’戰報,還有唐宜安、鄒偉俊(後調江浦縣中醫院)等人,我們在一起處得很好。有一次在街上遇見唐老師,他對我說,他昨天買了一張白報紙帶到江上草堂請林老為我們學校寫了校牌,林老將白紙裁成一半橫著寫的。”我說“複印件是豎幅呀!”姚兄一再強調,“這幅字是橫幅,不是豎幅,是編排時變成直的了。時間大約在1977年。”  

  上世經80年代初,縣政府為恢復霸王廟將中學遷至烏江鎮上,如今烏江中學校名仍然使用林老題寫的校名。 

  在不斷搜尋林老題寫的招牌時,當我得知江蘇宿遷項王故里有林老題寫的“英雄蓋世”匾額,經瞭解原來是當地文物管理部門請林老題寫“蓋世英雄”時,結果林老寫成“英雄蓋世”,林老認為英雄蓋世,天下無敵,是獨一無二的,是凌駕於所有英雄之上的一個英雄,這裡就包含了林老對項羽的高度評價! 

  1984年4月,林老為淮安古城勺湖園金鐘亭題寫“金鐘”匾額。因亭內懸掛著一口造型古樸、莊重典雅的巨大銅鐘,其鑄造於金代天德辛未年(1151),故俗稱“金天德大鐘”,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不知是請林老寫字的人未說清楚,還是林老理解錯了,結果林老把“金鐘”的“鐘”寫成“鍾”字,成為歷史上名人寫錯字被認為是通假字的佳話。 

  其時南京的一些百年老店的店招多數也是林老題寫的,如“永和園”“亨得利鐘錶眼鏡行”“十竹齋”等,而最有特色的要數南京“永和園”這塊店招了。 

  永和園是一個酒樓,店址在夫子廟貢院街,它的前身是清光緒年間的“雪園茶館”,1938年更名為永和園茶點社。永和園以風味獨特的煮乾絲、蟹黃包、三丁包、薺菜包等聲名遠播。1985年,更名永和園酒樓。 

  1986年林散之90歲時受命於市領導書寫“永和園”店招。據林老長子林筱之回憶說:“父親認為,如果只是按照傳統的字體來寫這塊店招就有點死板,沒有新奇感。最好要有點突破,在傳統中添加一些新的創意在裡面。”林筱之形容“永和園”這幾個字“看起來怪怪的”,他覺得3個字中“園”字寫得最特別,用隸書的筆法寫出了草書的味道,可謂神采飛揚,為林老招牌中之神品。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