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明代永樂(公元1403-1424年)年間景德鎮生產的瓷器。著名的品種有青花、紅釉和甜白瓷。永樂時有所謂”諸料悉精,青花最貴”之說,其成就被稱為”開一代未有之奇”。永樂時銅紅單色釉鮮紅器燒製成功,這種紅釉具有鮮艷的紅色,故稱”鮮紅”。又由於這種紅釉像閃閃發光的紅寶石一樣美麗,因而又稱為”寶石紅”。紅釉瓷還常被用作祭器,故又有”祭紅”之稱。永樂時還在元代白瓷的基礎上燒製成著名的”甜白瓷”,給人以一種”甜”的感覺,故稱”甜白”。
永樂瓷的特徵:
1、永樂瓷器胎體變薄,胎質乾澀有空隙,胎色趨於潔白,青花器釉面較厚,釉質細膩平滑,釉色多白中泛青;個別有細碎無色的自然開片;白釉器釉質肥潤細膩,器物上可見縮釉點;紅釉器釉面均勻,口沿一圈白釉,俗稱”燈草口”,微泛青,器物底邊垂流的釉汁截然整齊,並泛蝦青色。
2、由於燒成溫度較高,釉內氣泡較宣德器為少,而釉面有肥亮感,但有很大一部分永樂器也有很多氣泡。永樂青花器的釉,基本上為白中泛青色,少數器有開片。青花有暈散現象,形成濃重凝聚的結晶斑點,呈凸凹不平狀
3、一些永樂器,如盤類,其糙底一般都色白而細,撫摸時有如糯米粉的感覺,這種細砂底的出現,也是劃時代的,有的細砂底己出現小塊鐵斑。永樂細瓷一般是底足平削。有的永樂釉底器的底釉亦呈波浪紋
在2015年6月7日晚上8:00,上海古玩2015春季拍賣會「大明·格古」專場在北京四季酒店舉槌,共推出85件拍品。其中,明永樂青花輪花綬帶耳葫蘆扁瓶以450萬元落槌,終以517.5萬元成交。此前估價:RMB2,80萬—3,80萬。另於香港佳士得2006年11月28日拍出一件明永樂青花輪花紋綬帶耳葫蘆扁瓶,成交價1700萬元。
“甜白瓷”製作精湛,其輕盈秀美之態,是前代白瓷無法比擬的。故此,永樂瓷被廣大收藏家推崇和喜愛,可謂是「鑽石易得,永樂瓷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