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鈞窯天青釉碗
北宋(公元960-1127 年)
高10.1厘米,口徑22.2 厘米
1925年鄢陵縣窖藏出土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胎質堅硬,釉層較厚,基本色調為濃淡不一的藍色乳光釉。釉色有天藍、天青、月白、紫紅等。燒製的青釉近於藍色,且青色中略帶紅,猶如藍天中一抹淡淡晚霞。色調之美,超乎言辭。此外,鈞窯亦以其窯變而產生的絢麗釉色而聞名。
白釉綠彩三耳壺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
高12.1、口徑4.5、底徑5.3 厘米
1971 年安陽市洪河屯范粹墓出土
早期瓷器多為單色釉,該瓷壺之白釉綠彩裝飾,可開唐代三彩釉之先河。
北宋(公元961-1134年)
1963年河南省禹縣出土
高13、口徑14.3厘米
爐之內外均施天蘭色釉,爐內有對稱的三塊未施釉,乃其內套燒小件器物所致。釉質晶瑩,釉色純正。
白釉黑彩蹴鞠圖瓷枕
宋代
瓷器
長29.5厘米,寬19.5厘米,高10.50厘米
河南博物院徵集
白釉黑彩蹴鞠圖瓷枕為八角形,枕面繪黑彩開光童子蹴鞠圖,四壁繪黑彩纏枝花葉紋一周。圖中童子頭梳雙丫辮,上身穿左衽剪領窄袖花衣,下著肥腿長褲,腰繫緞帶。雙臂外張,收藏袖內,上身前躬。左腳著地,右腳抬起,正全神貫注地將球踢起。底部印「張家造」三字。
青花梵文蓮瓣洗
明代
高5.5厘米,口徑19厘米, 足徑11.8厘米
河南博物院徵集
青花梵文蓮瓣洗由雙層蓮瓣塑成,每層十六瓣,內瓣下凹,外瓣凸起。圈足底,上飾弦紋,底足上雙圈弦紋內有「大明萬曆年制」六字楷書款。蓮瓣洗通體描繪青花,洗內底心繪有圓形開光,開光內外分飾兩層相向的如意頭花紋,內置梵文,上層十六瓣蓮瓣開光內壁繪有螺旋紋,外壁飾梵文及折枝花紋,下層十六瓣蓮瓣開光內壁繪有海石榴及花筋紋。瓷洗以立體的蓮瓣為形,飾以清麗雋逸的青花,雅致多姿。青花髮色濃艷,重繪輕抹,釉光肥潤,畫工精細。整體以4層共64瓣蓮瓣組成一朵怒放的青蓮造型,手塑與彩繪並施,器型優美,技藝精湛,是一件明代景德鎮窯的上乘佳作。
高3.3厘米,口徑19.5厘米,足徑8厘米。
板沿、葵花口、淺腹、圈足。盤內外施青灰釉,釉面佈滿開片,並有大片的玫瑰紫彩斑,此乃以久負盛名的鈞窯窯變工藝燒製而成。
清康熙青花五彩十二花神杯
「十二月花卉紋杯」12件為一套,一杯一花,腹壁一面繪畫,另一面題詩,詩句出自唐詩。每隻杯上繪一種應時花卉,指代歷史上的著名女性,並題上相應的詩句,慣稱「十二月花神杯」。
清康熙青花五彩十二花神杯器型精巧絕倫,造型規整優美,胎質乳白、器薄如紙、晶瑩剔透。清官窯中首次將繪畫、詩詞、書法、篆印結合在一起,無疑使瓷器具有更高的藝術造詣。
隋代 白釉瓷圍棋盤
現藏河南博物院
1959年河南省安陽縣張盛墓出土。
高4厘米、邊長10×10厘米。
盤呈正方形,其上縱橫各刻19道直線,共計361個交叉點,中央和四角分別刻出天元和角星。盤面及四側施白釉。這是目前所見時代最早的19道圍棋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