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海撈瓷」是收藏市場上對於從海底打撈出水的瓷器的一種稱謂。在過去的十多年裡,曾經有五艘中國沉船相繼被發現打撈,從而將原本深埋在海底的一個個歷史碎片重新撿拾起來。特別是近期有媒體報道稱,經過7年的保護性發掘,南宋古沉船「南海一號」表面的淤泥海沙貝殼等凝結物被逐層清理,船艙內超過6萬件南宋瓷器得以重見天光。此消息一經發佈,立即引發了業內廣泛關注,海撈瓷也再一次成為眾人熱議的焦點話題。近日,古陶瓷鑒賞家、收藏家胡智勇在接受中國文物網採訪時就表示,海撈瓷品種多樣,有些精美程度堪比官窯瓷器,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近日,媒體披露位於廣東海陵島的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裡,在水下博物館沉睡八百多年的南宋商船「南海一號」,經過淤泥清理後已進入沉船內部發掘和文物提取階段。
自鄭和下西洋打通海上絲綢之路起,中國的瓷器便開始了大規模出口。一艘艘航船,顛簸在浩瀚的海洋,些許水面的燦陽照射在瓷面上美妙絕倫。亦是東方審美向西方的緩緩前進與滲透,在每個碗缽的瓷面上,每個杯盞的盞沿上……遇不測風浪而致翻船,整船的陶瓷墜入海底,沉睡千年,近年打撈出水,重新流入市場——這便是海撈瓷的由來。
資深陶瓷藏家及陶瓷鑒定專家李衛國表示,十幾年收藏熱至今,國內的高古瓷及明清瓷被收藏殆盡,剩下的有殘缺也不被收藏家喜愛。再加上之前南海一號的打撈直播與黑石號沉船的發現,使海撈瓷成為持續焦點及爭論熱點,藏家們也瞄上了回流瓷及海撈瓷。
海撈瓷,其前身本屬於明清兩代的外銷瓷器,外銷中途沉船入海,近年打撈出水的瓷器稱作海撈瓷。據史料記載,16、17世紀的歐洲人認為擁有中國瓷器是一種榮耀,他們大量收藏中國瓷器,從而帶動了中國瓷器的出口量。
李衛國分析,中國向海外出口瓷有三個高潮:一、唐宋時期。這個時期出口量要小一些,當時受船體的限制,人們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遇上海浪、颱風,九死一生。這個時期的瓷器出口主要是湖南的長沙窯。基本以生活用具居多,比如執壺、瓦罐等。二、金元時期。主要是福建德化窯及漳州窯、湖田窯。三、明清時期。主要是景德鎮陶瓷出口。鄭和下西洋打通了海上絲路,促進了對外貿易,茶葉、陶瓷大量出口,也繁榮了國內市場。這一時期出口量大,瓷器的製作也較為精美。還有一些是國外圖樣、圖徽定制的。
這一時期的瓷器繁複華麗。迎合了外國人的欣賞口味。
目前,在國外的跳蚤市場以及小的拍賣會上,都有中國人的面孔,回流瓷在當地的價格漸漸抬升。國內收藏界也認同這些瓷器的回歸,價格節節攀升。今年以來,回流瓷升值了一到兩倍。
海撈瓷之所以能夠在國內外均受到藏家們的青睞,胡智勇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是,海撈瓷雖然不能與官窯精品瓷器相提並論,但卻有著與生俱來的歷史背景,從中能夠真實反映出那個時代,尤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信息。通過對古代沉船中以瓷器為代表的船貨的考古研究,人們不但可以瞭解當時的文化貿易等情況,還可以對當時的社會生活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從而能夠更好地還原歷史的本來面貌。
二是,與官窯瓷器相比,海撈瓷的數量要龐大得多,價格也更為親民,非常符合大眾收藏的需求,普通老百姓也都可以參與其中。根據過往資料顯示,即使是一艘不滿百噸的中國古代航船也可裝載萬件以上的器物。因此,海撈瓷的單件市場價格其實並不算太高。以曾經於2001年11月在德國斯圖加特公開拍賣的35.6萬件「泰興號」沉船上的青花瓷器為例,在這次拍賣中,許多器物的單件成交價僅為10歐元左右。
三是,海撈瓷的發現過程本身就是認定其真偽的最佳證明。作為直接從海底打撈上來的瓷器,對於其年代和真偽的鑒定相對容易一些,真品率也會相對更高一些,而這些也正是那些熱衷收藏海撈瓷的藏家們最為看重的一點。
但是目前的市場價位仍遠沒有體現高古瓷應有的價值。一則,橫向類比,一把現代工藝師做的紫砂壺價格動輒數萬元甚至幾十萬、上百萬元,一件當代大師瓷賣到數萬元也是常事,而同類型的回流壺目前一個才三萬元。二則,縱觀近年來民窯瓷器的市場價格,呈現的是一個穩健上漲的走勢,而海撈瓷作為一種特殊的民窯瓷,比一般的傳世民窯瓷包含了更多的文化價值;國外收藏者對海撈瓷的興趣幾十年有增無減,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海撈瓷本身的價值。正因此,也說明回流瓷、海撈瓷有巨大的收藏空間。毫無疑問,收藏家看好海撈瓷的升值潛力,也是眾多藏家迅速接受它的一個重要原因。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它,其價格的漲幅是可以預期的。因此,將來海撈瓷回流瓷還有較大的升值空間。
更多古玩咨詢,請關注微信:1523805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