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青花瓷民窯瓷器的特點(共2張圖片)
  • 23年4月16日 07:4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明代瓷器是中國瓷器燒造記憶和藝術發展輝煌時期,有傳承也有創新,明代青花瓷早期繼承了元青花的髮色,中晚期原料也在交替變化,紋飾一改元代西域紋飾,而逐漸演變成漢族喜歡的紋飾。而明代民窯青花瓷器有哪些時代特點呢?
青花瓷最早產生於唐代,到元代青花瓷技術日趨成熟,明代宣德時期青花瓷在燒造技術上達到了高峰,在當時,無論是在瓷繪豐富的表現力還是在彩繪方面, 瓷的燒成不僅白度高、透明度高、燒結度高、吸水率低,而且無毒、耐酸鹼、紋飾永不褪色這些實用性方面都脫穎而出,非常優越,超過了當時其它的一些瓷器品種。所以明代青花瓷雄踞於世界陶瓷的頂峰。
在明代早期, 即從明洪武、永樂、宣德到明正統、景泰、天順時期, 這是民窯青花瓷發展的孕育時期, 從裝飾方面上來看構圖也較為單調, 基本以單線描繪為主。這是一種簡淡的風格, 但它並非孤立的現象, 而是在善於觀察, 通過識別抽像或具象的東西, 將其概括出來, 這是一種簡約質樸的繪畫風格。雖然沒有明中期青花分水技法那樣豐富的層次關係, 但從美學層面上看, 明早期民窯青花的裝飾則也是極具特點的。一是裝飾極為大氣, 無論是構圖還是畫法基本上是一揮而就的, 畫面概括。二是畫法雖然單一, 但也正是如此便造成了畫法技術的高超水準, 在畫面中有的筆法加一筆則多餘, 減一筆則缺少神韻。其三, 繪畫的畫筆造成了整體畫面的氣勢非常連貫。
明朝建國初期其中包括洪武、永樂、宣德、正統、景泰、天順這6個朝代。這段時間的政治比較穩定,社會經濟比較繁榮,這就給制瓷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社會環境。洪武青花是承襲元代青花而來,無論是器型還是裝飾風格,都有明顯的元代痕跡,釉面清白,在底足處理以及青花的用料和色調方面多與元代類同,《紋飾繪畫風格更是帶有明顯的元代遺風。洪武青花髮色幾乎不見理想者,一般都發灰、發暗甚至漆黑,類似髮色不理想在明代前期或是在青花理論上較落後的元代也不多見。明朝永樂、宣德時期,景德鎮民窯青花瓷器的燒造,進入了一個全盛時代,這一時代被譽為中國青花瓷器製作的「黃金時代」,無論是從器型、胎質、釉面、紋飾、色調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從明中期開始, 即成化、弘治、正德三朝, 民窯明代青花瓷得到快速的發展, 一方面是裝飾的題材比之前豐富, 二是繪製技法有了不斷的創新, 三是創造出與青花色澤極為和諧的胎質釉面, 把青花瓷所特有的陶瓷藝術特徵從單純的繪畫中完全分解出來。發展期:成化、弘治、正德時期成化、弘治、正德年間政治比較穩定,經濟開始繁榮,景德鎮的瓷業生產得到較大的發展。青花瓷有自己的風格,自成一體。對於成化朝的青花瓷器,後人評價極高。從觀賞的角度來看,成化青花與永樂青花、宣德青花相比各有風格。永、宣青花濃艷,帶黑色斑點,古雅幽菁。成化青花色澤淡雅,有水黑畫風格。永、宣青花著色都用小筆觸,因而燒成後有濃淡的層次。成化青花主要用雙勾線條勾勒圖案,然後在圖案內進行渲染,雙勾線用濃筆,渲染用淡筆,因而,成品呈色大多淺淡雅致,開創了青花瓷畫龍點睛的新畫法,對後世影響極大。弘治時期,當時的皇帝比較崇尚節儉,上台伊始即下令停止官方製造。所以弘治朝景德鎮瓷的燒造沒有成化時期輝煌。儘管如此,弘治朝也有不少好的作品,但基本保持著成化時期的燒造風格,無多大創意。正德時期,景德鎮御器廠的燒造規模比前期有了很大程度的擴大,而且風格轉變,造型也較為豐富,往往一器多式。在這個時期內, 尤其具有魅力的要數明成化時期的青花瓷了。成化朝時期青花瓷器的精品所具有的優雅韻味是歷代青花瓷無法企及的。中期的青花裝飾風格較之前明早期的青花裝飾有了明顯的變化, 從畫面的勾線來看,明中期的勾線漸漸變得圓潤含蓄, 沒有了之前的粗獷和充滿張揚的氣概。但明中期的民窯青花瓷中卻有著一種特有的雅拙的味道, 筆法中雖然不甚流暢, 卻能給人一種如品好茶般的說不清道不明的內在深沉的東西。鄭玄《< 周禮> 注》「 雅、正也。古今之正者以為後世法」 而「 雅」 便是一個傳統的審美準則。而「 拙」 , 在畫家看來, 生拙、古拙意味著不逞才、不使氣。他貴在斂約, 在明成化期間我們可以看到「 雅」 對民窯青花瓷的影響。而民窯中的拙又影響到了青花瓷的裝飾中, 因為拙是民間美術的最基本的造型風格。外加明成化期間, 青花瓷的釉層表面乳濁的感覺更甚, 透過那如脂般的釉面觀賞青花瓷便有一種神秘的味道。

明代晚期的民窯青花瓷, 即嘉靖、隆慶、萬曆、天啟、崇禎幾朝, 從這一時期裝飾題材上來看, 幾乎每一類題材都有其極為精彩的代表作品。後期:天啟、崇禎時期天啟、崇禎兩朝處於明代末期,共二十四年,時間不長,社會動盪,戰爭不斷,國力衰竭,景德鎮大部分的瓷窯幾乎停產。天啟官窯是明代官窯的尾聲,,天啟一朝,僅存7年,明末的農民大起義即爆發於天啟末年』,民窯生產受到嚴重影響,至崇幀時民窯面臨停產,故天啟民窯傳世品極少。天啟民窯青花畫風豪放簡練+簡筆寫意,十分清爽,改變了萬歷時青花裝飾繁滿的畫面,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並為後代青花開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其造型和紋飾也顯露出獨特的藝術魅力,民窯青花瓷更具代表性。二,、民窯青花的藝術特徵1.民窯青花的文化內涵·從民間陶瓷藝術品中可以發現中國民眾吉祥心理的表達,這是中國民間特有的文化內涵。「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已經成為民間陶瓷藝術的文化主題。與官窯陶瓷相比,民窯陶瓷除了.自然、樸素和濃郁的民間生活氣息,還有在裝飾上,用寓意和諧音來象徵吉祥的圖案比官窯瓷器多得多。如牡丹象徵富貴;石榴象徵多子多福;松鶴象徵延年長壽:鴛鴦象徵成雙喜慶;鳥鵲象徵喜慶;鹿象徵官祿;蝙蝠象徵幸福;游魚象徵富足有餘:鵪鶉象徵平安;戟、罄、瓶象徵吉慶平安等等。任何一種藝術形式的形成與發展,除了潛在傳統意識外,還有本身發展的內在趨力,也能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民窯青花的實用性、多樣性,促成了裝飾題材的廣泛性和豐富性。因此,青花瓷器是民間藝人經過幾百年的傳承和傳統文化的結晶創造出來的產物,它根植於民族文化之中,與人民大眾的普遍情感緊密相連。2.民窯青花的表現形式民窯青花在表現一定物象的同時往往寄托著陶瓷藝人的某種情思。這種物象實際上是藝人們的一種「意象」,是一種抽像的藝術處理手法。這種抽像的藝術手法可說是民間青花的重要特徵。很多民間青花作品都是在具象造型的話語中孕育了許多抽像造型的詞彙,給人們想像和理解。自然流露出一種節奏的韻律的美感,很像中國的書法,也是以筆墨,紡條直接表現心靈的藝術,「以書入畫」在中國寫意畫中是經常追求的。如在民間青花中裝飾畫面的花鳥,他們是以愛鳥之情,根據生活中對鳥的觀察而抽像的概括出來,在似與不似之間給人們的思路以廣闊馳騁的巨大空間,展現出抽像藝術的無窮魅力。從某種意義上說,民間青花重外形、取大勢、捨繁縟、刪枝節、避瑣碎的過程是一種抽像的創作過程,是民窯青花寫意特點的體現,也是區別於官窯瓷的重要標誌
。3.民窯青花的藝術風格及成就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青花瓷器不論從器型、裝飾、工藝製造、材質的研製等等各個方面,在制瓷手工業中佔有很大的比重。特別是民窯的普遍生產,使得青花瓷更具廣泛性。民間青花瓷器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淳樸、清新和雅致。精美絕倫的工藝製作,豐富多彩的裝飾技法以及千姿百態的裝飾題材,成為民間青花獨特的藝術風格。民窯青花藝術成就還表現在其筆韻和料韻方面,過去的民間藝人從自己真淳、質樸的心裡出發,用飽蘸料水的筆隨意灑脫的運用於陶瓷坯體上。像寫意國畫的紙墨相發,產生特有的肌理韻味,蕭散放逸,超然遠致。其輕重虛實,曲直剛柔均根據畫意大膽勾塌,在快速隨意的用筆中自然展現,線條活潑流暢,真是出神入化,毫無矯揉造作。因為這些民窯青花藝人不可能去刻意雕琢,他們從內容到形式處處反映出民族化、大眾化的特色。在用筆方面,以少勝多,以簡勝繁是民間青花高度提煉的結果。比如民間青花表現的山水小景,點上孤帆、寶塔和飛鳥,畫面雖只是寥寥幾筆,有粗有細,有松有緊,所表現的內容和意義卻躍然於坯體之上。這種藝術風格呈現給人們的是簡煉中見豐富,奔放中有精微,通俗中蘊高雅,樸拙中顯靈巧,天真中含哲理,真可謂是合情合理耐人尋味,有較高的藝術晶位。這種千錘百煉的民間藝術在平凡中表現出了生動奇妙的藝術意境和「野逸」的生活情趣。
總之,我們通過對明代民窯青花瓷的特徵和發展,瞭解到青花瓷的發展與明代的盛衰緊密相連,青花瓷這一藝術形式從發展,繁榮,鼎盛到衰落的過程也是陶瓷業興衰的縮影。它無論是工藝特徵還是表現形式以及發展,都鮮明的烙下了不同朝代的印跡和不同程度的變化,從而影響著民眾客觀和主觀的意願。青花藝術是陶瓷裝飾藝術中的佼佼者,它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一直為世人矚目,是我們民族藝術中的一份寶貴財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們期待青花藝術能夠得到更大的提高和創新並再現歷史的輝煌。這一時期便是中國明代民窯青花瓷發展最為全面的時期, 題材從反映民間市井生活, 農人勞作的情景到文人墨客, 神仙題材都有, 非常豐富。在嘉靖至萬曆年間, 隨著對外貿易的需要, 景德鎮民窯青花瓷器作為出口最多的產品使得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中國是世界的陶瓷之都, 而外貿的發展則使民窯青花瓷也吸收了許多西洋的文化, 創作的作品中既有生活中的鮮活, 又有中國傳統畫的水墨韻味, 將兩者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產生出更為動人的藝術形象。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