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青花瓷都有什麼特點
  • 20年11月24日 07:2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清康熙青花瓷都有什麼特點,康熙青花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終,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為突出。那麼清康熙青花瓷都有什麼特點呢?

綜合歸納,清康熙青花瓷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胎釉。早期青花胎體厚重,釉面肥潤呈青白色,有縮釉和小棕眼,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層醬釉,底足處理不是很細膩,有粘砂,不光滑現象,器物底足內常見放射狀的跳刀痕,許多大盤及琢器的底足出現台階的形狀,俗稱“二層台”。雙圈足也在這—時期大量流行,尤以大盤居多,裡圈都較外圈矮,兩圈間無釉。中期青花胎體潔白堅硬,很少有雜質,胎體薄厚適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漿白兩種,粉白釉面硬度高,漿白釉面略疏鬆,偶有小開片,還有一種亮白釉。底足露胎處光滑細緻,多呈泥鰍背狀,少見火石紅,瓷器的質量明顯提高,胎釉結合緊密,器內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當時還出現用精細淘洗的漿泥製成的瓷胎,俗稱“漿胎”,胎體偏輕。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胎體比中期要輕,底足普遍平切,切削整齊。

二、色料。早期青花使用浙料,呈色灰藍,個別髮色較灰暗,與順治青花特點相近。中期青花使用雲南省的“珠明料”,這種青花色料提煉精純,呈色鮮藍青翠,明淨艷麗,清朗不渾,艷而不俗。有的呈寶石藍色,鮮藍而不火氣,它與明嘉靖青花藍中泛紫的特徵有很大的區別。人們往往稱康熙青花為“康熙五彩”、“墨分五彩”。這種色彩變化主要在於分色的熟練掌握。康熙青花有五個層次的色階,有“頭濃、正濃、二濃、匯淡、影淡”之分。古人對康熙青花評價甚高,謂“其青花一色,見深見淺,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嬌翠欲滴”。器物畫面濃淡深淺,不同層次的渲染,完全是由於工匠們運用色料的技巧,即分水方法,其裝飾效果富有層次的節奏感、立體感,結合暈染法的使用,使青花更接近和達到國畫題材的表現手法,這也是康熙青花備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晚期青花,呈色趨於淡雅,有的泛暈散。

康熙朝除了燒造傳統的白地青花外,還有漿胎青花、哥釉青花、郎窯青花、藍釉青花、藍地白花、豆青釉青花、青花釉裡紅、青花加黃、青花加紫、青花戧金、青花鏤雕等派生品種,雖燒造不是很多,但別有情趣。

三、造型。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以人們的現實生活需要和條件為依據,採取概括、誇張、抽像手法進行創作,千姿百態,仿古創新,式樣繁多。既有陳設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及各種文具、茶具及祭器,外銷瓷等。大件器物多是民窯燒製,儘管體積較大,但極少變形,風格挺拔向上,渾厚樸實、有力,粗獷豪放,製作規範,絲毫沒有笨拙感。中小件器物富有獨創性,嚴謹大方,講究整體效果,不刻板,端莊中透出靈秀的美姿,表現出當時工匠們造型設計與成型工藝的高超水平。

主要品種有:盤(高足盤、花門盤、方盤、折沿盤),碗(高足碗、蓋碗、合碗、花瓣口碗),碟,杯(套杯、鈴鐺杯、高足杯、撇口杯、十二月花卉杯),盒(蓋盒、四節圓盒、印泥盒、串鈴盒、棋子盒),瓶(直頸瓶、觀音瓶、棒槌瓶、玉壺春瓶、長頸瓶、葫蘆瓶、雉把瓶、洗口瓶、梅瓶、膽瓶、天球瓶、直頸弦紋瓶、八方瓶、綬帶耳扁腹葫蘆瓶),尊(馬蹄尊、觀音尊、鳳尾尊、撇口尊、雙陸尊、雙耳尊、獸面唧環尊、筒式尊),壺(鼻煙壺、各式茶壺、執壺、壽字壺、賁巴壺),罐(將軍罐、瓜稜罐、鼓式蓋罐

以上信息由古董台灣提供,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