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主要的裝飾技法
  • 20年5月12日 10:1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瓷器的裝飾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產重要的鑒定內容。有的裝飾僅見於某一朝代的畫面上,如早期青瓷上常見的帶狀印紋貼鋪首或佛像紋樣,為西晉時獨有。而隋代青瓷上則多用朵花、草葉、條紋母體的單獨紋樣的均衡式帶狀或圖形圖案或構圖的模印裝飾。有的紋飾則幾個朝代延襲使用,成為傳統紋飾,但又各具時代特徵。如蓮瓣紋,南朝時多以雙劃線表現,瓣身瘦長;唐五代時蓮瓣頭尖削;元代的則寬博。所以,瓷器的裝飾是瓷器鑒定時,斷代和辨偽的有力依據。

瓷器主要的裝飾技法

印花 用刻有裝飾花紋的印模,在坯體尚未乾透時模印於坯體之上的一種裝飾技法。春秋戰國時印紋硬陶即已廣泛採用,此後,成為我國瓷器裝飾的傳統技法之一。宋代定窯的印花瓷最具代表性。

剔花 在劃出花紋的瓷坯上,將花紋以外部分剔除的一種裝飾技法。其特點是花紋凸起,具立體感。剔花始於宋代北方磁州窯系,以褐地白花最具特色。金元時山西地區瓷窯亦盛行,黑釉剔花更是別具一格。

開光 指在器物顯著部位,勾勒出長、方、圓、菱形、雲頭、花瓣等形狀的欄框,其內再繪花繪、圖案,有突出主題的作用。因這種方法有如屋內開窗見光,故名開光。元代青花、釉裡紅瓷器上普遍使用。明清時瓷器上的開光裝飾更加豐富多彩。

描金 以金彩描開瓷器上再燒成的一種裝飾技法。宋定窯的白釉描金和黑釉描金均有器物傳世。文獻有宋定窯“用大蒜汁調金描畫”的記載。此後,遼、金、元、明、清瓷器上描金彩繪時有所見。

劃花 指在瓷坯上用利器劃出線條紋樣的一種裝飾技法。宋代較盛行,圖案有花卉、人物、禽鳥、龍鳳等。

刻花 用刀具在瓷坯上刻出裝飾花紋的技法。特點是用力較大、線條較劃花深而寬。以宋代北方耀州窯刻花器物最有名。

鏤空 指在器坯上透雕花紋的一種裝飾技法。清乾隆時鏤空工藝達於頂峰。有鏤空轉心瓶、鏤空套瓶等,皆為精妙之作。

貼花 採用模印或捏塑等方法,以胎泥製成各種花紋圖案,然後貼於坯體上的一種裝飾技法。唐代長沙窯的青釉褐斑貼花器物,以及河南礬縣窯唐三彩貼花裝飾均名噪一時。

剪紙貼花 運用傳統的剪紙藝術,將剪紙花樣移植到瓷器上一種裝飾技法。宋代江西吉州窯獨創。如在黑釉茶盞器內,飾以梅花、木葉、鸞鳳、蛺蝶等花樣,剪紙效果顯著,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裝飾特徵

瓷器的裝飾技法是指裝飾所運用的工藝和技術。裝飾特徵則是指因運用不同的裝飾技法而在瓷器的裝飾特徵,也是鑒定瓷器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識。

紫口鐵足 南宋官窯、傳世哥窯及宋代龍泉窯個別品種。因為胎骨含鐵量較高,在還原氣氛中焙燒時,器口釉汁下流,釉層薄處胎色微露便呈紫色,足部露胎部分呈現鐵黑色,即所謂的“紫口鐵足”。

金絲鐵線 傳世哥窯瓷器,由於燒製時胎釉膨脹係數不同,形成釉面開片,大紋片呈現黑色,小紋片呈金黃色,一黑一黃,即所謂“金絲鐵線”。

開片 又稱“冰裂紋”。系因瓷器裝燒時胎釉膨脹係數不同所致。

出筋 南宋時龍泉窯的青瓷,製作時某些部位作條狀凸起,施釉時刻處的釉層極薄,顏色因而淺淡,形成對比,此即“出筋”。

蚯蚓走泥紋 瓷坯施釉後晾坯時,釉層產生裂痕,焙燒時釉汁流動使裂痕彌合,產生如蚯蚓走泥蠕動後遺留的痕跡,故名。為南宋河南禹縣鈞窯瓷器獨有的裝飾特徵。

蟹爪紋 宋代汝窯青瓷獨有的裝飾特徵。釉片紋猶如蟹爪,故名。

淚痕 瓷器施釉時,因釉厚而下垂形成似落淚後留下的痕跡。宋定窯白瓷釉面特徵之一。

以上信息由古董台灣提供,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