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從新疆出土元青花瓷器分析元代對西域的管理(1張圖片)
  • 20年5月1日 21:0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元青花,是「元代青花瓷器」的簡稱。青花瓷是用氧化鈷在瓷胎上描繪出紋飾,然後施透明釉,在高溫中一次燒成。青花瓷出現於唐代,發展於宋代,成熟於元代,盛行於明清。

  人們對於元青花瓷器的認識始於上世紀50年代,美國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的學者波普博士以英國大維德基金會收藏的一對銘款為「至正十一年」的青花雲龍紋象耳瓶為標準器,在伊朗和土耳其的博物館內相繼找出了與之相類似的一大批青花瓷,並確定燒造的年代大約在14世紀中期,即元代晚期。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在國內陸續出土了不少元青花,其中以河北保定、江西高安、江蘇丹徒等地出土的元青花最具代表性。作為古代絲綢之路之上的重要一環,在新疆地區亦出土有2件元青花,分別為高足碗和執壺。
元青花瓷器
  元青花雲鳳紋高足碗(圖一),高11.2厘米,口徑15.9厘米,足徑6.5厘米,1976年出土。這件高足碗的造型與元代高足碗的樣式相比較為少見,呈大口微斂,弧形壁,竹節狀高足中空。內外滿繪紋飾,碗內繪一對穿梭於雲間的鳳凰,四周滿繪牡丹紋。碗外繪纏枝牡丹紋、蓮花紋等。通體釉色白中閃青,由於青花的暈散,紋飾略顯模糊,但仍不失精美流暢之感。

  元青花鳳首流扁執壺(圖二),高18.4厘米,口徑4厘米,足徑8.2厘米,1998年出土。此壺造型呈小口圓唇,扁圓腹,橢圓形圈足,器腹一側以鳳首作流,另一側以鳳尾捲曲而成的柄已斷缺,雙翅用青花繪成,頸部、腹部及圈足繪有回紋與纏枝蓮花紋。整器具有濃烈的裝飾意味,又不失寫意活潑的靈動感。青花髮色明艷悅目,深濃處有黑疵斑點。

  這2件元青花的出土地點,均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西北的阿力麻裡古城遺址附近。「阿力麻裡」在維吾爾語中意為「蘋果」,因為當地盛產甘甜的蘋果。據《新唐書》記載,阿力麻裡始建於公元8世紀左右,在唐代因為絲綢之路北道而盛極一時(北宋·歐陽修:《新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在遼代是西域地區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西域自漢代以來,是指玉門關與陽關以西,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以東,巴爾喀什湖以南的廣大地區,相當於今天的新疆及中亞部分地區。

  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率蒙古軍西征後,將東起伊犁河谷、西到阿姆河、北到巴爾喀什湖的廣袤土地,分封給次子察合台,歷史上稱為「察合台汗國」。因為西域地區歸屬於察合台的統治,所以察合台便以西域名城阿力麻裡作為自己的王庭所在地。阿力麻裡在察合台統治時期周長約50華里,城內「市井皆流水交貫」,被譽為「中亞樂園」,伊朗的歷史學家志費尼在《世界征服史》中說「察合台的官闕成了全人類的核心」(伊朗·志費尼:《世界征服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阿力麻裡既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樞紐,同時也是東西方文化的匯聚之地。

  察合台(1183-1241),是成吉思汗次子,在《元史》中被稱為聖宗忠武皇帝。從1211年起,察合台就跟隨成吉思汗先後征伐金朝、西夏以及中亞古國花剌子模等地,攻城拔寨,屢立戰功。1227年成吉思汗逝世,察合台遵照成吉思汗的遺命擁戴窩闊台即位,窩闊台尊稱察合台為「阿哈」(蒙古語「兄長」之意)。在《元史》上記載有這樣一件事情,元太宗窩闊台在位期間,察合台擅自撤換了西域附近幾個州郡的長官,雖然遭到元太宗窩闊台的斥責,但為了平息事態,窩闊台還是將這幾個州郡賜給了察合台,並召回了元朝派駐在這幾個州郡的長官(明·宋濂:《元史》,中華書局,1976年)。察合台在元朝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之崇高,由此可見一斑。察合台駐守阿力麻裡期間,在西域地區採取各種措施鞏固元朝的統治。第一是尊重西域的穆斯林風俗,啟用信奉伊斯蘭教的官員進行治理。第二是遵循成吉思汗頒布的法令,執法嚴格。第三是休養生息,愛惜民力。第四是鼓勵經商,恢復了東西方交通和貿易。這使得長期飽受戰亂之苦的西域地區恢復了生機,伊朗史學家拉施特在《史集》中稱讚察合台統治下的西域地區是「文明化的省區」(伊朗·拉施特:《史集》,商務印書館,1986年)。

  1241年察合台去世,其子孫世代鎮守西域地區,成為元朝駐紮在西北地區的親貴諸王。1259年元憲宗蒙哥戰死於四川,其弟忽必烈與阿里不哥之間爆發爭奪皇位的戰爭,察合台的孫子阿魯忽選擇支持忽必烈,忽必烈獲勝後便把東起金山(今新疆阿爾泰山)、西至阿姆河的廣闊土地賜予阿魯忽。1265年察合台的重孫木八剌沙在位期間,出於統治上的需要,正式皈依伊斯蘭教。

  1268年元太宗窩闊台的孫子海都反叛元世祖忽必烈,歷史上稱為「海都之亂」。木八剌沙的堂侄都哇響應海都,攻佔阿力麻裡。元世祖忽必烈認為叛軍見到皇帝必會望風而降,所以御駕親征,乘坐象輿臨陣(柯劭惠:《新元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由於西域地區從未見過大象,因此引起轟動,在中東穆斯林國家的史籍中有關於此事的記載。「海都之亂」直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孫子元成宗鐵穆耳在位期間才得以平息,海都戰死,都哇投降。1303年元成宗鐵穆耳認為成吉思汗的後代自相殘殺是「自傷祖宗之業」,因此赦免了都哇。都哇後來在西域設立驛站,開放關塞,使得東西方交通再度暢通。

  都哇死後,他的六個兒子相繼統治西域地區。其中,都哇的兒子燕只吉台在位期間,元文宗圖帖睦爾為獎勵他對元朝的忠誠,特意將元太宗窩闊台為察合台所鑄的「皇兄之寶」金印賞賜給他。都哇的幼子答兒麻失裡在位期間,強迫領地內的民眾信奉伊斯蘭教,西域地區至此徹底伊斯蘭化。

  在穆斯林世界裡,藍色是深遠、純潔和透明的象徵,能夠令人感到神秘、渺茫和靜穆,這與伊斯蘭教的教義相吻合,因此用藍色裝飾器物和建築成為伊斯蘭文化的傳統,從12世紀起在伊朗、阿富汗、摩洛哥等地建造的清真寺,已經使用藍色的釉磚來進行裝飾。青花瓷燒成後呈現出白地藍花的裝飾效果,符合穆斯林世界的審美情趣(陳克倫:《略論元代青花瓷器中的伊斯蘭文化因素》,《上海博物館集刊》第6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毗鄰西域地區的伊朗,盛產優質的鈷料,可以燒製出髮色濃艷的青花瓷。值得注意的是,答兒麻失裡在位期間是從1331到1334年,這大致相當於元文宗圖帖睦爾到元順帝妥懂帖睦爾的統治時期,即元代晚期。元青花恰恰就是在這一時期燒造成熟,因此江西景德鎮燒造的大量製作精美的元青花,完全可以通過西域地區源源不斷地進入中東伊斯蘭世界,以滿足穆斯林民眾的需求。

  在新疆出土的這2件元青花,製作極為精美。元青花雲鳳紋高足碗的造型,與元代高足碗撇口、圓腹、高足的式樣明顯不同,可能是為了適應伊斯蘭文化的要求而做出的改進。在器物內外滿繪雲鳳紋,雲鳳紋與麒麟紋、天鹿紋、白鷺紋等都是元代宮廷服飾上常見的刺繡圖案(劉新園:《元青花特異紋飾和將作院所屬浮梁瓷局與畫局》,《景德鎮陶瓷學院學報》,1982年第3卷第1期),是元朝皇室成員常用的服飾紋樣。元青花鳳首流扁執壺目前僅知2件,除了新疆出土的這件外,另外一件在1970年出土於北京舊鼓樓大街的元代窖藏。兩件製品的尺寸、紋飾基本相同,只是在細小部位有些許差異,是元代獨有的器型,可能是為滿足蒙古貴族飲酒要求而專門燒製的。考慮到鎮守在西域地區的察合台家族是元太祖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成員,再結合《元史》中元文宗圖帖睦爾和元順帝妥懂帖睦爾對西域親貴諸王賞賜的相關記載,因此不能排除在新疆地區出土的這2件元青花,是元朝政府專門在景德鎮定燒後賞賜給察合台家族成員使用的這種可能性。正因為是元朝政府定燒的器物,所以在新疆地區出土的這2件元青花才會製作得異常精美。

  1334年答兒麻失裡的侄子不讚發動政變,殺死答兒麻失裡。不讚為了確保自己的統治,在阿力麻裡大肆屠殺察合台家族成員,此舉在西域地區引起大規模動亂。1335年答兒麻失裡的另外兩個侄子敞失和也孫帖木兒兄弟起兵誅殺了不讚,為答兒麻失裡報了仇,但是察合台家族在西域地區的統治卻從此陷於混亂之中,察合台的子孫兵戎相見,各路諸侯相互廝殺。在察合台的後代自相殘殺的過程中,昔日繁華富庶的西域地區變成了血腥殺戮的戰場,東西方的陸路交通徹底中斷,人口稠密的阿力麻裡最終被漫漫黃沙所掩蓋。1351年韓山童、劉福通發動紅巾軍農民起義,大江南北相繼響應,元朝統治陷於風雨飄搖之中。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正式建立明朝,並派遣大將徐達、常遇春率領大軍攻佔元大都(今北京市),元順帝妥懂帖睦爾不得不逃往蒙古草原,元朝的統治至此終結。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建立的強盛遼闊的蒙元帝國,早已湮沒於歷史的塵埃之中;驍勇善戰的察合台駐守的美麗富饒的阿力麻裡,也早已掩埋於厚重的黃沙之下。新中國建立後,我國的考古工作者在茫茫戈壁灘中發現了阿力麻裡古城遺址,通過考古發掘出土了許多製作精美的文物,比如元青花考古發現,一段已經被遺忘的歷史重新浮現在人們的眼前。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