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鑒賞中國瓷器
  • 20年1月29日 12:4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中國瓷器在世界上享有極大聲譽,甚至有一些價值連城,所以對一些不法分子來說,從瓷器中牟取暴利的機會非常大,丙而仿製的古瓷器、偽造的贗品特別多。這就需要我們掌握鑒別手段,辨別真偽,區分優劣,最好能筍臨叮朝代,這些都是瓷器收藏愛好者的必備知識。而且,作為一名鑒賞家,如有真才實學,可謂懷揣金碗,前途光明一片口有一名年輕人,因對瓷器興趣濃厚,毅然砸了鐵飯碗,在瓷器世界摸爬滾打,對古瓷的研究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據說,他蒙住雙眼,只用手一掂輕重,基本上就知道是哪個朝代的瓷器;敲敲器口,看看彩紋,摸摸釉面,就能判斷出大概的價錢,八九不離十。這門絕技使他聲名遠播,連香港同行都來登門請教,財源廣進自不用說。當然,作為一般的收藏者,不可能人人都能達到如此境界,但基本的鑒別技巧還是必備的。

由於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技術水平、審美標準,因此其生產的瓷器也有不同的造型特點。一般來說,年代越早的瓷器越是古樸,年代近的瓷器則更為花哨,而且隨著製作工藝的進步,瓷坯會越來越薄,重量會越來越輕,造型則越來越美。

看瓷器的外表,還有幾個特徵:永樂年間製作的瓷器的底部中央大多是外凸內凹,底圈的邊比較寬,這和當時製作的瓷坯有關;明朝中期的瓷器上下接觸處(腹中部》有明顯的接痕,眼看手摸都感覺得到;清代以後,制瓷技術大大發展,採用了旋削對接方法,消除了這條接痕,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有沒有這條線來斷定是清代初期還是清代後期的作品,以及分辨真偽品。

瓷器上的釉彩,各時期都有各自的特色,以明清兩代的青花為例,永樂、宣德青花用的是進口的青料,色澤濃翠,自然暈散而有黑疵鐵斑。成化青料主要採用江西樂平的“平等青”,成色典雅素靜,清麗明快。嘉靖、萬曆青料幾乎都採用回青料,成色濃艷,藍中略泛紫色。清代康熙青料基本上使用浙江料,成色鮮藍青翠,明艷淨麗,層次分明,甚至在一筆中分出深淺濃淡的筆韻,因此有“青花五彩”之譽。而雍正的青花以仿永、宣濃翠暈散為主,由於採用國產青料,青花的暈散和黑斑只能用筆點染而成,只要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人工留下的痕跡。

在元代之前,瓷器上很少有落款年份的字樣,從明代開始,特別是官窯製作出來的瓷器很時興落年款,因此是哪一朝代製造的,就可以一目瞭然。不同時代,落款的方法、筆法,甚至部位都有所不同。例如,明代宣德瓷器,落款位置比較隨便,而不是固定在器底,因此有宣德款識滿器身”的說法。而且,在清朝時一般用“某一朝代年制”的字樣,而不是“某一朝代年造”,因此在瓷器上多加觀察,是非常的必要。

以上信息由古董台灣提供,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