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芝麻開門收藏鑒古
中國,英文稱( China)。china一詞除了中國的意思以外,還有一重意思,就是瓷器。瓷器是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古代藝術品之一,在國內外收藏界享有盛譽。目前,國內號稱有8000萬收藏大軍,其中不少就是瓷器收藏愛好者。但數量並不是特別多。原因在於,收藏者多云:『瓷器水深』。所謂水深,意思是瓷器鑒定難度高,Z真偽難辨,很多專業術語不懂。作者精研中國古代瓷器三十多年,收藏豐富,博覽群書,不願私藏,乃借此平台廣為傳播古瓷器鑒定知識,歡迎愛好者關注本人頭條。或關注芝麻開門收藏鑒古。
蛤蜊光,是瓷器鑒定的一個專有名詞。專門用來鑒定五彩等釉上彩瓷器。
清康熙五彩仕女圖觀音尊
蛤蜊,就是一種海裡的貝殼。大家知道海裡的貝殼在陽光下轉動,多有一種七彩的光暈,類似於彩虹的顏色。這種光暈就是蛤蜊光。而陶瓷鑒定中所說的蛤蜊光則專門指五彩等釉上彩瓷器的彩繪部分。
釉上彩瓷器歷經百年以上,在陽光下轉動,彩繪部分和周圍可以看到隱隱約約的七彩光暈,這種光暈則被稱為蛤蜊光。一般而言,蛤蜊光是判斷五彩瓷器是否為老貨的重要鑒定依據之一。
如果一件釉上彩瓷器(不含琺琅彩,粉彩)其他條件都符合古瓷的標準,那麼,再具有蛤蜊光的特徵,則基本上可以肯定為古瓷。如果釉上彩瓷器其他條件都符合古瓷標準,卻沒有蛤蜊光,釉面火光很重,則很有可能這件瓷器為新仿品。庫出和桶瓷出外。
所謂桶瓷,是指清代景德鎮運送到北京宮廷的瓷器,傳統都為木桶盛裝,被稱為桶瓷。故宮博物院至今仍有不少舊藏桶瓷未曾開封。儘管年代久遠,這些瓷器仍然釉面火光茂盛,宛如新瓷。這種情況就被稱為庫出。但除了故宮所藏的桶瓷以外,民間是不可能有幾百年的瓷器還保存在木桶裡的。所以,民間所見傳世五彩等釉上彩瓷器,沒有蛤蜊光的,幾乎可以肯定為新仿品。
清五彩嬰戲紋高足杯
目前,做舊仿古者也做出了蛤蜊光。但這種做舊仿古瓷器,必須經過釉面摩擦和化學藥水浸泡。所以如果這件瓷器其他特徵都符合古瓷的標準,也有蛤蜊光,我們可以仔細看看釉面是否有打磨做舊痕跡,也可以灑上熱水,用鼻子聞是否有化學藥品的味道。如果有,則此古瓷必假無疑。
蛤蜊光的成因,古玩行知者寥寥。比如,明代的紅彩,就沒有蛤蜊光。原因亦無人探討。原因其實很簡單。古代釉上彩瓷器的彩繪原料都是天然礦物質。把天然礦物精選後火鍛水洗然後磨成粉末,再用吸鐵石吸附雜質,就成了五彩的顏料。為了附著在瓷器表面,五彩等釉上彩瓷器,傳統上都用鉛粉配比顏料彩繪。而鉛在百年之後氧化,瓷器上就出現了七彩光暈。
現代仿品基本上都是知道古代蛤蜊光成因的高手所製。所以採用古代含鉛的天然礦物配比顏料彩繪,再在酸鹼潮濕等環境下埋藏,就能把傳統的百年以上自然氧化的時間縮短到幾年甚至幾個月之內。這種作假的蛤蜊光,對於迷信蛤蜊光鑒定五彩瓷器的收藏愛好者,有極大的殺傷力。
所以,蛤蜊光只是鑒定五彩等釉上彩瓷器的輔助手段之一,不能作為鑒定瓷器的秘訣。就像現在流行的死亡氣泡說一樣。死亡氣泡下篇文章我們來說。
而粉彩瓷器是目前釉上彩瓷器的主流,粉彩瓷器是在彩繪顏料中加入了玻璃白打底,改變了以前的鉛粉打底的傳統做法,是脫胎於琺琅彩,洋彩之後創新的彩瓷,一經出現,很快就代替了五彩,成為釉上彩瓷器的霸主。由於不用鉛粉,所以蛤蜊光在粉彩瓷器中是很難出現的,但是不排除早期粉彩瓷器顏料配方過渡階段,含鉛,亦可能出現蛤蜊光之可能性。
也就是說,蛤蜊光不是鑒別粉彩的充分必要條件。有蛤蜊光的粉彩瓷器有可能有,但沒有蛤蜊光的粉彩瓷器很正常,不能以是否有蛤蜊光作為鑒定粉彩瓷器的一個標準。
民國時期的新出現一種文人畫風格的彩繪瓷器,我們稱之為淺絳彩。”淺絳”原是指以水墨勾畫輪廓並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畫,起源於元代。代表人物為黃公望。而淺絳彩瓷中的”淺絳”,系特指晚清至民國初流行的一種以濃淡相間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繪出花紋,再染以淡赭和水綠、草綠、淡藍及紫色等,經低溫(650-700℃)燒成的一種特有的低溫彩釉。其本質還是五彩和粉彩的結合。帶有濃厚的文人畫特點。部分彩料採用傳統的含鉛礦物顏料。民國至今,從1911年到1949年,早期的瓷器已過百年,所以民國淺絳彩瓷器上亦有蛤蜊光出現。
總而言之,元明釉上彩,清代五彩瓷器,民國淺絳彩瓷器,均可用蛤蜊光是否具有作為鑒別新老的輔助手段。前提是其餘特徵符合瓷器的其他鑒定要點。本頭條號,將持續更新古瓷器鑒定要訣,歡迎各位收藏愛好者加粉關注,也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明萬曆五彩龍鳳紋執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