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明嘉靖
“騷人遙駐木蘭舟”,這是宋代馬遠繪畫中的詩句,以其意境簡約、超逸,成為後世許多瓷畫的場景。馬遠的《秋江漁隱圖》是人物畫的代表作之一。“破額山前碧玉流,騷人遙駐木蘭舟。春風無限瀟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這首題畫詩語言簡練,寫景如畫。詩人用“碧玉”作“流”的定語,十分新穎,不僅準確地表現出柳江的色調和質感,而且連那微波不興、一平似鏡的江面也展現無餘。這和多少“青花客”的“遙駐”“春風”相協調,自成一種藝術的和諧之美。
圖2 明崇禎—清康熙
圖3 明崇禎—清康熙
圖4 清順治—康熙早期
圖5 清順治—康熙早期
圖6 清光緒
圖7 清順治—康熙早期
圖8 明崇禎—清康熙
筆者在《古畫肆》中識得馬遠的《秋江漁隱圖》,其畫為一老漁翁懷抱木槳,蜷伏在船頭酣睡。小舟停泊在蘆葦叢中。老漁翁的頭部處理很見功底,眉、發、鬍鬚的畫法用的是傳統的線描法,但對臉頰、鼻尖、眉宇、下唇、眼窩的暈染,卻極富有立體感,這在古代傳統繪畫裡是一個突出而少見的表現手法,他能嫻熟地用線條表現物象的質感,如水波的輕盈、布衣的皺褶和船板的木質等。幾枝將枯未枯的蘆葦輕輕搖擺,秋風瑟瑟,細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靜謐的秋意。畫面氣氛烘托十分成功,絲毫沒有造作之嫌。在宋代人物畫中,《秋江漁隱圖》的構思常被後世許多瓷畫(圖1—圖6)所演繹和運用。
馬遠是南宋寧宗時期的詩人畫家,其曾祖、祖父、伯、兄及本人均為畫院待詔。從北宋一直延續到南宋。北宋滅亡後,馬遠的祖父隨著高宗趙構南渡,所以,馬遠是在南宋的都城臨安出生長大的。他大致的活動時間在南宋光宗、寧宗年間。擅畫人物、山水、花鳥。山水始承家學,後學李唐而自出新意,構圖多用邊角形式,有“馬一角”之稱。
圖7是清順治至康熙早期的瓷畫,畫的正是馬遠《秋江漁隱圖》的筆意。這塊瓷片直徑11、厚0.6厘米;青花瓷片的構圖意境是對馬遠之畫的瓷上演繹——山水小橋、山勢樹木、茅屋舟船、行坐人物、高天雁陣,可謂髮色明艷、畫面飽滿。筆者見過馬遠的人物畫,其藝術造詣甚高,在他的筆下,既有古代聖賢、文人雅士,也有農民、漁人等,題材面較廣。馬遠人物畫的鮮明特色是注重刻畫人物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這些優點想必被制瓷畫工所領會並應用。
圖8為崇禎至康熙年間的瓷片“秋江獨思”,畫面單純簡練,山石亭樹,遠山近水,在工匠筆下,人物獨坐船頭,有文人雅士之味。人物畫寥寥幾筆,其古代聖賢的神態和心理活動蘊含其中。構圖技巧和特定的山水環境氣氛與意境的表達,可謂獨具匠心。
南京古陶瓷研究者葉伯瑜認為,明清時期有許多仿似馬遠“騷人遙駐木蘭舟”的瓷畫作品問世。他說,馬遠是一位十分有才氣的詩人畫家,他不但在山水、花鳥畫上開創新風,而且在人物畫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20多歲時繪製的人物畫就得到過宋高宗的御題。後世在大量瓷畫中有“馬遠的影子”,可見,馬遠對瓷畫的影響之大。
馬遠的人物畫創造力極強,他突破前人窠臼,敢於大膽剪裁,刪繁就簡,運用人物身段、動態來刻畫人物的形神,達到了簡潔生動的藝術效果。他多用凝重的禿筆來描繪人物面貌,畫衣紋則用畫樹枝的筆法,微帶顫動斷續,風格樸雅,和以前流行的流利秀美之作有所不同。這些技法在後世的瓷畫創作中都被工匠所吸收。
從這8枚青花瓷畫上看,正如馬遠詩句的特點,筆法比興並用,虛實相生,喚起我們的許多聯想。馬遠在詩中稱曹侍御為“騷人”,這是古代對詩人的褒稱。並且用“碧玉流”“木蘭舟”這樣美好的環境來烘托客人。環境如此優美,如此清幽,“騷人”可以一面趕路,一面看山看水,悅性怡情。“春風無限瀟湘意”妙在似承似轉,亦承亦轉,表現了作者懷念“騷人”之情!
詩人的無限相思而不得相見,就想到采蘋花以贈故人。這些瓷畫引出許多古人與船的故事,我們總會將有舟、有山水的瓷畫聯想到馬遠,聯想到“騷人遙駐木蘭舟”這樣的詩句,既有美好又有原詩隱含的一股悲涼之意。這類瓷畫往往有大片留白與空曠,四周的山上或沒有飛鳥的蹤影;小路、小橋上人影孤單,或是人跡全無,只有在江水中的一葉小舟上,那個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的老翁,迎著寒冷的江風獨自垂釣;四周的山連綿起伏,一彎弦月掛在半空,鳥鳴和思緒愔然流韻……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演繹瓷畫,瓷畫意境與文學的關係,也會給人一種愉悅身心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