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先說說什麼是釉
釉是覆蓋在陶瓷製品表面的無色或有色的玻璃質薄層,是用礦物原料(長石、石英、滑石、高嶺土等)和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部分原料可先製成熔塊)經過研磨製成釉漿,施於坯體表面,經一定溫度鍛燒而成。能增加製品的機械強度、熱穩定性和電介強度,還有美化器物、便於拭洗、不被塵土腥穢侵蝕等特點。(來自百度百科)。
有大白話說就是瓷器外面的那層瓷!!就是我們平時看的摸得那層化合物!!研究釉對研究瓷器和古董鑒賞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曾經有一位文物專家跟我說!!如果釉對了就不用看胎了(胎就是裡面那一層,我們下下期文章再細講!),因為胎肯定對!
釉的常見種類:
釉的種類很多,按坯體類分,有瓷釉、陶釉及火石器釉;按燒成溫度可分高溫釉、低溫釉;按外表特徵可分透明釉、乳濁釉、顏色釉、有光釉、無光釉、裂紋釉(開片)、結晶釉等;按釉料組成可分為石灰釉、長石釉、鉛釉、無鉛釉、硼釉、鉛硼釉等。(各種情況都會有圖,各位看官可以看圖理解)
1、唐三彩,盛行於唐,系素燒胎體塗白、綠、褐、黃色釉,1100度窯溫烘烤.當時多用做陪葬品;
唐三彩貼塑鳳首執壺–來源網絡
唐三彩是唐代厚葬之風下的產物,一般用來做陪葬品較多。作為一件陪葬品器物上同時使用紅綠白三種釉色,這在唐代本來就是首創,但是匠人們又巧妙地運用施釉的方法,紅、綠、白三色,讓它交錯、間錯地使用,然後在高溫下經過高溫燒製以後,釉色又澆融流溜形成獨特的流竄工藝,出窯以後,三彩就變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復色、有兼色,人們能夠看到的就是斑駁淋漓的多種彩色,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點。
2、釉上彩,在燒好的素器上彩繪,再經低溫烘燒而成,因彩附於釉面上,故名.最早見於宋代;
釉上彩花碟–來源網絡
這裡要簡單說說釉上彩,釉上彩是先燒瓷器(無色無圖)後,再在瓷器上面加顏料作圖,然後二次入窯固化。所以用手摸起來說有凸出感的,年代久遠的會有掉色現象。(這裡小編多說一句題外話,釉上彩的顏料多有有害化學物質製造而成!請勿多摸,對人體有害)。
3、釉下彩,於生坯上彩繪,後施釉高溫燒成,彩紋在釉下,永不脫落。
釉下彩花瓶
恩!這個和釉上彩反著來,先上色再覆蓋釉,相當於現在隔著一層玻璃一樣!無害無毒,永不掉色!!!手感摸起來平滑!!不過由於是先上色再上釉,導致釉上彩的作品顏色不會太多,來來去去就是那幾種顏色,而且通常單色作品很常見。
4、釉裡紅,以氧化銅為色劑在胎上彩繪,施釉後高溫燒造出白底紅花,始於元代景德鎮;
釉裡紅花瓶–來源網絡
釉裡紅作為釉下彩的一個品種,特點和釉下彩差不多,但是由於明代時期對紅色比較喜愛,以紅為朱,明代皇室的國姓也是朱!!,所以明朝時間的釉裡紅和元代的釉裡紅是不一樣的,明代的釉裡紅明亮而元代的釉裡紅是紅的微微發黑那種。重點突出的是釉裡紅始於元代景德鎮,明代為鼎盛時期,元代之前的都是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