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時期民窯青花瓷的特徵以及鑒定方法(1張圖片)
  • 17年3月13日 08:0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民窯青花發展機制受商品經濟規律支配,以適銷對路的產品和小投入多產出為營運原則,比官窯器粗率是必然的。說到輕盈和清麗的風格,自然無法與官窯青花相比,僅能局限於民窯範圍之內。

成化民窯青花的紀年墓出土的標準器稍多,在景德鎮的昌江西畔十八渡窯址和東部古窯址,發現數量巨大的成化殘瓷堆積層。

據實物資料,成化民窯青花的主要特點為:

胎骨——瓷化程度好,少見僵胎和窯病。胎土大多潔白。

釉質——釉層細潤透明度高。一般為淡湖水青色,釉層薄的為白色。細瓷為膩白釉,釉表堅致。施釉均勾。個別器物圈足和底面見縮釉點。

青花——用國產青料。大多淡雅純淨略含灰,無青料積聚的黑褐色斑點。有些呈色濃郁幽菁,如空白期作品,應屬成化早期作品。成熟的作品青花有濃淡色階。

紋飾——總體特徵是紋飾變小、變密、變柔。

成化民窯青花紋飾的變化和繪畫筆法的變化有關。成化開始,青花紋飾採用了深色單線勾勒輪廊後淺色填染的方法,稱「分水」或混水。就民窯而言,成化青花有多種方法:主題紋飾單線平塗、輔助紋飾勾勒點染;全部單線平塗或全部勾勒點染;用粗而圓柔的線條一筆勾勒。

成化青花特徵性紋飾有:花成螺旋狀的折枝花;籐成彈簧狀的籐本植物;纏枝紋間滿填細小蔓草或卷葉;白描浪花的蓮池紋,加並蒂蓮;有翼飛龍;卷草狀龍身的香草龍;一筆畫成的太湖石等。

造型——和明初相比胎體輕薄,碗類圈足減小。底面少見乳實,釉底。底足細薄。圈足碗類垂直,盤類內傾。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