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粉彩筆筒上演繹「五子鬧登科」(共3張圖片)
  • 16年11月2日 20:5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筆筒

  這只清乾隆款青花粉彩扁四方筆筒(圖1),長約11、寬約8.5、高約15.5厘米,內有輕微窯裂,沒有裂透。該筆筒造型經典、工藝精絕,四面裝飾,內容豐富,寓意吉祥,繪畫精細,色彩艷麗,晶瑩剔透,迎光側視,七彩蛤蜊光若隱若現。

圖2 五子登科嬰戲圖

圖3 安居樂業嬰戲圖

  筆筒口沿描金,金彩濃厚,傳世特徵顯著。下底方圈平削足,胎質細膩如嬰兒肌膚,底釉潔白,中間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底款。正面是釉下青花繪製變體蝙蝠和錢紋,寓意福在眼前、四角繪製如意頭,寓示萬事如意。這些吉祥紋樣由花卉聯結圍成開窗。窗內粉彩繪五子登科嬰戲圖主題紋飾(圖2),刻畫細膩,栩栩如生。畫面上:五個兒童各具情態,敲鑼打鼓,高挑燈籠,模擬狀元及第、躍馬誇官的場景。筆筒背面內容承接正面,為安居樂業嬰戲圖(圖3),一旦金榜題名,其背後的福利待遇,如黃金屋、顏如玉、千鍾粟之類都接踵而至,必然安居樂業,盡享天倫之樂。五個兒童在松樹下逗玩著兩隻鵪鶉,一個兒童背上背著弟弟,弟弟身穿錦衣,手持金如意,旁邊一隻錦袋,暗喻世襲為官、祖祖輩輩,世世代代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其左側和右側都是兩開光裝飾,青花花卉紋飾打底,上面是海棠形開光,下面是菱形開光,裡面繪製牡丹之類的花卉,象徵榮華富貴、前程似錦,既體現了方中有圓的做人理念,更是一種激勵,所繪之境都在窗內,觀者要想擁有,必須從小發憤圖強,科舉及第才能得到這些享受。 

  此筆筒不但可以插筆使用,也可以欣賞、把玩,畫面內容更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勵志教育。五子登科本為漢族民間諺語,最初來源於民間故事。說的是五代後周時期,燕山府有個叫竇禹鈞的人,他的五個兒子都品學兼優,先後登科及第,故稱“五子登科”。 

  科舉是官方主導,全民信仰的教育考試制度,延續1300餘年。其是古代最吸引人的事業,科舉及第與否成為人生極喜極悲的重大因素。“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成為古人對科舉制的一種普遍心態,登科及第是家庭教育的終極目標,也是對取士公平的由衷信仰。相對公平公正的科舉制度,讓廣大讀書人實現魚躍龍門的質變,使“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夢想成真。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