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鄧窯印花魚化龍青釉盤(共6張圖片)
  • 16年10月4日 07:1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魚化龍”,古喻“金榜題名”,是屬一種龍頭魚身的龍,亦是一種“龍魚互變”的形式。著名民俗學家陶思炎在《中國魚文化》書中說:“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祖先就用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符號圖畫作為精神寄托,圖騰可謂最初的特殊的吉祥物。”據考古專家考證:“魚化龍”紋飾圖案是從仰韶、半坡文化時期的魚圖騰演化而來。歷代以“魚化龍”寓意吉祥文化傳承經久不衰。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本文要介紹的這件北宋鄧窯印花魚化龍青釉盤(殘缺兩塊,由三塊粘合而成,圖1),撇口,淺弧腹,圈足,口徑18.5、高4.5、圈足徑6、足胎厚0.5厘米。盤通體施釉,佈滿密密匝匝冰裂紋開片,釉色綠豆青微閃黃。口沿、底足有窯粘且帶黃斑;從殘口見胎為灰色,薄釉上下有兩條白線(顯示為化妝土),在20倍的顯微鏡下,可見晶瑩剔透的玻璃珠;盤內壁模印1條魚身、龍頭,龍鱗、魚尾寫意“魚化龍”吉祥紋飾。龍為長隆嘴,利齒,凸睛,正在海波紋中翻騰跳躍。盤外壁(圖2)為素面,刻劃弧線紋3道,與盤背沿弧邊、圈足相映呈立體美感。 

  “水有魚,盆充缽滿”。魚除了是人們美膳之食,又因魚諧音同“余”,故古人愛用魚表示“年年有餘,吉祥有餘”的美好願望。文化繁盛的北宋,“魚化龍”寓意吉祥紋樣、工藝技術在耀州、汝州、鄧州等青瓷窯口廣泛流行。如望野博物館收藏的北宋耀州窯青瓷魚化龍紋盞(圖3),盞內畫3條魚化龍,在海波紋中翻騰,另有4條鯉魚戲游其間;耀州博物館收藏的北宋耀州窯青釉印花魚化龍戲珠紋盞(圖4)紋樣;北宋臨汝窯青瓷魚化龍殘盤(長15厘米,圖5),同類紋樣;北宋臨汝窯青瓷魚化龍殘盤(長12厘米,圖6),同類紋樣,彰顯出宋代工匠尚意的畫風。從圖示臨汝窯青瓷魚化龍殘盤露胎處發現,臨汝、鄧州青瓷皆為灰色鐵胎,同類窯口工匠均以化妝土固鐵含量,致使殘盤露胎釉顯露兩條白線化妝土。這也是鑒別耀州、汝州、鄧州窯黑、灰胎青瓷與清涼寺汝官窯、張公巷窯香灰胎、白胎青瓷區別的要領。 

  南宋葉寘《垣齋筆衡》:“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細鑒甑別圖5、圖6這兩件臨汝窯青瓷魚化龍殘盤,與鄧州明代土城內江家坑遺址出土的鄧窯魚化龍殘盤比對,鄧州窯殘盤盤外壁刻劃有3道弧線,劃畫工藝區別顯見。從同類紋樣、同類胎釉、同樣工藝、同類技術分析,北宋耀州窯青瓷系工藝技術在臨汝窯與鄧州窯之間相互學習交流引進融合。以《北宋鄧窯青瓷殘盤詠贊》:“魚化龍盤寫意真,工匠技藝幻化神。汝鄧青瓷耀州系,釉色玉潤絕比倫。”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