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明代釉裡紅瓷器比元代時期的釉裡紅瓷器繪畫更加細膩,精妙,甚至將白描技法發揮的淋漓盡致,讓人讚歎,非常難得。那麼,如何鑒定明代釉裡紅瓷器?明代釉裡紅瓷器的特點又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明代釉裡紅瓷器如何鑒定
對於明代釉裡紅瓷器的鑒定,部分專業藏家認為必須要先縱後橫,不能斷代式、斷層式或者是片段式進行鑒定,這樣的鑒定不僅沒有系統,而且缺乏統一性,整體性很差,難以成為行業公認的標準,也難為其他人提供借鑒。再加上傳統瓷器鑒定都講究尺度、標準,不科學非科學之類的本質性缺憾,因此在鑒定結論上,不少專家都存在主觀性、歲以下甚至是片面性的情況。這種情況不僅不可避免,也很難遏制,因此只適合私家收藏,不適合公眾收藏,否則肯定會對部分藏家產生誤導。
明代釉裡紅瓷器的鑒定可以先看氣泡衰變精度、程度以及烈度,如果不足明代,肯定不是明代的釉裡紅瓷器。那麼,接下來就要分是新仿還是老仿,這個暫且不提。如果到了明代,就要根據特徵來判斷等級。一般的鑒定過程都是透明的,鑒定結果也比較科學,所以藏家不用擔心自己的藏品被埋沒。這樣的事件發生幾率很低,沒有網友說的那麼危言聳聽。
明代釉裡紅瓷器的特點是什麼
明代釉裡紅瓷器最大的特點就是燒製難度非常大,而且成功率非常低。它以同為著色劑,以白胎為畫布,繪畫各種圖案紋飾,上面有一層釉。銅在高溫的燒製下,會發出紅色,因此被稱為是釉裡紅。明洪武時期,釉裡紅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其中表現之一就是存世量變多,甚至比青花瓷還多,這確實很少見。
另外,洪武後期的釉裡紅顏色是暗紅色的,釉水比較厚。到了永宣時期,釉裡紅瓷器製作較少,髮色變化不大。不過釉層卻比洪武時期要薄一些,髮色為暗紅或者是血紅色,偶爾有發綠或者是發黑的情況。宣德早期的釉裡紅瓷器顏色是暗血紅色,且因為銅料比較濃厚,有下淌的跡象。
到了成化時期,銅料塗抹比較均勻,髮色也較為鮮艷。局部發黑不明顯,銅綠色的現象幾乎不見,可見當時的釉裡紅燒製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成化中期的釉裡紅塗抹非常均勻,髮色也是鮮血紅色,與宣德時期的髮色不同。
總的來說,明代釉裡紅瓷器各個時期都有各個時期的特點,從其髮色就能看出朝代,所以,在鑒定的時候,要格外注意釉裡紅瓷器的髮色。
明代釉裡紅瓷器精品鑒賞及拍賣成交價格:
1:明宣德釉裡紅三魚紋高足杯,尺寸:高:8.8厘米,估價:HKD 40,000,000 ~ 60,000,000,成交價: HKD 43,800,000 ,成交時間:2014.10.08,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4秋季拍賣會。
杯撇口,深弧腹,高足外撇,細砂平底。通體施白釉,外壁釉面凸起三條紅魚,內心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明宣德年制」 雙行六字楷書款。
「春在齋」收藏
春來春往,光陰如梭,吾與「春在齋」主人相識,憶來已逾十載有餘。齋主收藏,極見大家之氣,集美、藝、學於一身,靜心所求,但品佳器而已。齋藏精專,著重官作御器,內廷恭造,盡見帝王品好,或尚國政、或醉美藝、或居天子、或癡文墨。「春在齋」主人,博學以富其藏,必精選,眼、心、神,三元合一,遍集不世瑰麗,觀宋之漆碗,幽幽素雅,賞明之瓷杯,冰清秀美,見清之遺存,彌足稀珍。在此,蘇富比榮幸備致,將以系列拍賣,呈獻如等珍品美器,與世共賞。
永樂一朝,釉裡紅、銅紅釉器,燒製嚴格,篩選苛刻。正如此,御出之品,日趨成熟,漸達官器標準 。此時御窯,屬創燒階段,各類新品輩出,精者留,不適宜者,刻時停廢。經反覆試燒,銅紅釉所用之料,較釉裡紅料,效果更佳。時之匠者,遂以釉代彩,或於兩層透明釉間,著筆抹紅,繪出紋飾。繼而試作新器數類,但有次品,就地棄之。
2:明永樂釉裡紅暗刻雲龍紋罐,尺寸:高21.5厘米,估價:RMB 3,200,000 ~ 5,200,000,成交價: RMB 4,025,000 ,成交時間:2019.12.04,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賣會。
明代沿用景德鎮為御窯廠窯址燒造瓷器,但其何時開始為宮廷服務燒製御瓷,一直尚未有定論,以文獻來看有洪武二年說,洪武三十五年說、洪武末年說及宣德初年說,但洪武二年說顯然與《大明會典》所載:「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燒造供用器皿等物,須要定奪樣制、計算人工物料。如果數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窯興工。或數少,行移饒、處等府燒造」之記載相左。如據《大明會典》所載,則洪武二十六年以前,景德鎮僅為同磁州、處州一樣的官府窯廠,而尚未成為獨有的御窯廠。此一時期的珠山窯廠仍全面繼承元代官府窯廠制度及特徵,沿用元代瓷局管理之生產舊法,於正德年間的《饒州府志》也可見此類記載:「景德鎮,即陶器之所,肇於唐而備於宋,國朝設局以司之。」故而洪武瓷器大多尚有元代之遺風。
本罐即為此例,罐敞口,圓肩圓腹,內凹圈足。與洪武朝胎底無釉,顯現火石紅色不同,本品於器底罩施白釉。且釉色白潤勻淨,十分難得。通體以釉裡紅為飾,口沿、頸部以弦紋為飾,底部環飾仰蓮紋,腹部主體紋樣為奔騰的行龍,呈爭珠之姿。龍首修長,如意雲鼻上卷,龍角順貼於首後,龍爪鋒銳有力,龍身姿態遒勁,背鰭分明,四肢矯健,且於關節後方綴飾龍髯,姿態跋扈,動勢鮮活。龍鱗描繪精準而清晰,背部、腹部、爪部、頸部過度自然,詳盡而寫實。周圍折帶雲繚繞。
此紋樣之藍本即可追溯至元代,尤以四肢於關節後描繪的龍髯最為典型,其例可參見赫赫有名的大維德瓶,現藏大英博物館,因其頸部有明確祭祀銘文而可確定為元代至正年間產物。
3:明洪武釉裡紅纏枝牡丹紋玉壺春瓶,尺寸:高32厘米,估價:HKD 15,000,000 ~ 20,000,000,成交價: HKD 18,040,000 ,成交時間:2014.05.28,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4年春季拍賣會。
瓶撇口,束頸,垂腹,圈足。通體繪釉裡紅紋飾,內口沿飾一周卷草紋,頸環繪芭葉紋,下承一圈回紋、卷草紋及下垂如意紋。瓶身飾纏枝牡丹紋,牡丹花或仰覆或正面綻開,脛部繪變形蓮瓣一周,足牆飾卷草紋。銅紅髮色濃郁,微泛灰。
此件洪武玉壺春瓶的造型展現了十四世紀晚期雄渾穩重的特色。其腹脛豐滿圓碩,使畫工有足夠的空間得以盡情揮灑。以纏枝牡丹為主題的紋飾結構端正大方,展現出畫工下筆的精煉流暢,藉由釉裡紅濃郁的色澤,整體更顯得雍容大氣。許多類似的玉壺春瓶由於口沿纖巧易碎,故此多有破損,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一支同類玉壺春瓶便是最佳例子;相形之下,此瓶保存至今仍完好無缺,益顯其彌足珍貴。
1 自唐代開始採用氧化銅於高溫陶瓷上繪製紅色紋飾以來,這種技法給陶匠們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由於銅紅料極為敏感,陶匠在製作過程中必須小心翼翼地處理底釉的成份、銅紅料所佔比例、窯內的焙燒溫度和還原程度,以及器皿在爐膛內的擺放位置,以達致預期的顏色效果。
4:敞口、深腹、腹部豐滿、圈足,足端平切。器內外壁均以釉裡紅繪纏枝牡丹紋,口沿及圈足飾回紋,是洪武釉裡紅的常見制飾。釉裡紅偶有褐色斑點,釉色白中泛青,底足可見火石紅。此碗與1997年4月29日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中的518號明洪武釉裡紅纏枝花卉紋大碗如出一轍,紋飾以纏枝花卉為主,輔以回紋邊飾。花、葉遠不及元代瓷器所繪的纏枝花卉紋花、葉的大小,花卉在構圖中的地位更為顯要,枝繁葉茂的纏枝紋飾因此更為悅目突出;正面描繪花卉時,花蕊均留有一道白邊,這種畫法簡潔有效,加強了與周圍深色花瓣的濃淡對比;牡丹的正面、側面描寫交錯出現,側面描寫三角構圖,呈現出洪武朝明顯的特徵。
紅色是明王朝的吉祥之色,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推崇,因此釉裡紅瓷器的生產受到了朝廷的高度重視,洪武三年朱元璋頒布了「服色所尚,以赤為宜」的旨意,並且要求宮中內外皆以紅色作為裝飾,故釉裡紅也成為洪武官窯瓷器最受追捧的品種。釉裡紅燒造技術較難掌握,尤其是銅元素對爐窯的溫度和氣氛要求非常嚴格,燒製溫度低了顏色發黑,溫度高了顏色又會暈散,甚至完全揮發成不了紅色,其間不可預計因素極多,所以世間流傳很少,如此碗紅色上乘的更是寥寥,屬難得一見的收藏珍品。
5:明洪武釉裡紅菊花紋稜口大盤,尺寸:45.2厘米,估價: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價: HKD 8,324,100 ,成交時間:2002.10.28,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02秋季拍賣會。
6:明洪武釉裡紅如意雲形纏枝牡丹菊紋大碗,尺寸:直徑41厘米,估價:RMB 7,000,000 ~ 9,000,000,成交價: RMB 8,050,000 ,成交時間:2015.11.15,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中國嘉德2015秋季拍賣會。
碗直口,深腹,圈足。釉裡紅紋飾,碗心與裡壁飾折枝牡丹紋,外壁飾折枝菊花紋。裡外口裝飾浪花紋。近足裝飾蓮瓣紋,其內飾蓮花紋,足牆飾回紋。此大碗器紋筆法嫻熟,線條流暢。洪武瓷器大多沿襲元末舊制,如碗的造型便與元樞府釉甚為相似,古樸醇厚。但由於官窯碗銳意創新,逐步形成了後來永樂瓷碗秀美的雛形。所以這類洪武碗是介於洪武至永樂之間的過度造型。
本件拍品另一重要看點便是其顯赫的來源背景。在1994年出版的ESKENAZI精品展覽中,是件洪武釉裡紅大碗不僅佔據了主要位置,而且曾引起學術與商業兩界的廣泛探討。朱塞佩·埃斯凱納齊(Eskenazi),1925年創建其古玩生意於意大利米蘭,1960年在倫敦開設第一家海外分店,1970年成為國際頂級藝術品收藏和經營機構。他從17歲開始就表現出了對藝術品的濃厚興趣,當時他還只是他叔叔Vittorio的助手,1952年他去倫敦求學,為他日後鑒賞中國、日本等東方藝術品奠定了堅實的底蘊。他接手家族公司之後開始快速發展,尤其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其創作的一個又一個藝術品拍賣記錄。
7:明洪武青花釉裡紅菱口碗,尺寸:高5.2厘米;口徑21.5厘米;底徑17.3厘米,估價:RMB 5,800,000 ,成交價: RMB 6,380,000 ,成交時間:2008.10.26,拍賣公司: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08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菱花口外撇,壁起稜線成花瓣狀,平底圈足。青花釉裡紅繪畫紋飾,有湖石牡丹及各種花卉。釉裡紅成花瓣花蕾,鮮艷非常,青花繪畫枝葉,顏色青中泛灰,銹斑沉澱自然,堪稱孤品。
8:明洪武釉裡紅纏枝花卉執壺,尺寸:高33厘米,估價:RMB 4,000,000 ~ 6,000,000,成交價: RMB 5,750,000 ,成交時間:2013.06.02,拍賣公司: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3春季拍賣會。
壺唇口,細頸,斜肩,碩腹,圈足。壺身作玉壺春瓶式,壺體一側置彎曲細長的壺流,並以一雲板形飾件與壺身相連,另一側置曲柄,連接於頸腹之間,柄上端置一小系。壺通體繪釉裡紅紋飾,頸部分層繪焦葉紋、回紋、纏枝靈芝紋各一周,腹部滿繪纏枝牡丹紋,壺流亦滿飾纏枝花卉,壺柄繪有纏枝花卉及卷草等紋飾,近足處為一周變形蓮瓣紋,足外牆繪卷草紋。足內滿施白釉,無款。壺蓋為鎏金鏨刻,做花卉鈕及蓮瓣紋,有細鏈與壺柄相連。
此壺造型優美,紋飾線條流暢,一氣呵成。在裝飾風格上一改元代紋飾繁密的特點,佈局漸趨疏朗,採用分層裝飾的手法,繪畫粗獷而不失工整,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均藏有相同器形及紋飾的藏品,可資比較。
明洪武時期的釉裡紅瓷器多為大盤、大碗、大罐、玉壺春瓶、梅瓶、執壺等大件器物,紋飾以各種纏枝、折枝和串枝花卉為主,此外還有松竹梅、庭院芭蕉及龍鳳等紋飾。此時期的釉裡紅髮色不甚鮮艷,多為紅中偏灰黑的色調,此壺髮色較為純正,是一件難得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