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朱耷及作品欣賞(共9張圖片)
  • 17年5月7日 10:5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八大山人——孤獨者的光芒

八大山人——孤獨者的光芒

朱耷(1626—約1705),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本名由桵,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驢屋等,漢族,江西南昌人。明寧王朱權後裔,擅書法,能詩文。

八大山人——孤獨者的光芒

八大山人——孤獨者的光芒

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寧王朱權的第九世孫。朱耷少時聰慧過人,8歲能作詩,11歲能畫青綠山水。少時的朱耷滿腔熱血,一心想通過科舉,用自己的真才實學報效明朝。然而,就在他人生盛年,他一心要為之效忠的明王朝滅亡了。那一年,父親病逝,妻子和兒子也相繼離世,這對朱耷是致命的打擊。後來,為了躲避清朝的追殺,他隱姓埋名,當了一個修行的和尚。

八大山人花鳥以寫意為主,形象誇張奇特,筆墨凝煉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

八大山人——孤獨者的光芒

三百年來,許多著名畫家如揚州八怪、齊白石、潘天壽、張大千等畫壇巨匠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響,齊白石曾說:「恨不前生三百年,願為八大山人鋪紙磨墨」。

八大山人繪畫中有一種孤危的意識、孤獨的精神、孤往的情懷。八大將「孤」由個人的生命體驗上升到對人的類存在物命運的思考。他的孤獨體現的是獨立不羈的透脫情懷,獨立不傾的生命尊嚴,獨與宇宙相往來的超越精神。八大藝術中體現的孤獨精神,是中國傳統藝術最為閃光的部分之一。畫家要告訴你,這是多麼孤獨的世界:空空如也,孤獨無依;色正空茫,幽絕冷逸。 

八大山人——孤獨者的光芒

八大山人畢生喜畫荷,今傳世荷花作品不下百幅,他的荷有很多種類,其中有菡萏欲放、小荷初舉、枯荷池塘等姿態,荷花在他的筆下不僅是清麗出塵,而且顯示出執拗之勢。一枝菡萏,卓立於荷塘之上,如一把利斧,正是禪門所謂「荷葉團團團似鏡,菱角尖尖尖似錐」的那種。那曲而立的身姿,張揚著一種傲慢的氣質。這幅畫貴在風骨,自尊的氣質昂然於其中。

他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八大山人有一首題畫詩:「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一句「墨點無多淚點多」,歎出了他那隱晦的無解的人生。

八大山人——孤獨者的光芒

八大山人的畫,撲面而來的都是憤世之慨,畫的都是人生的大寂寞。他畫山水,常常是殘山剩水;他畫樹木,往往是枝枯乾禿。他畫魚鳥,一副「白眼向天、冷眼觀世」的神情,那些鳥呢,一種「受辱不屈、勢不兩立」的姿態。還有那些頹屋、危石,在他筆下完全跳出了美學範疇,也創造出了只有八大山人才有的藝術之美。

八大山人至死都沒有改變自己的命運。康熙十七年八大山人53歲,臨川縣令胡亦堂聞八大山人大名,欲將其召入府中。八大山人依然不改對於明朝的效忠,他整日裝瘋,一會兒大笑,一會兒大哭。一天傍晚,他突然撕裂自己的僧袍,投入火中燒燬,獨自走回南昌。62歲那年,他獨自居住在章江門外一座陋室裡,靠賣畫為生。公元1705年,這位藝術大師溘然長逝,享年80歲。

八大山人繪畫中的孤獨具有極高的人文價值。他的藝術形式、筆墨技巧固然值得我們重視,更重要的則是在形式筆墨背後所蘊藏的深邃生命智慧。

八大山人——孤獨者的光芒

八大山人——孤獨者的光芒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