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書畫真偽需掌握這些外在因素(共5張圖片)
  • 25年8月21日 13:0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郎世寧《蒼猊圖》

學習書畫鑒定的相關知識應該是多方面的。有的較為直掊,有的較為間接。學習和掌握了這方面的知識,對書畫的鑒定及辨偽有直接的幫助。

張大千《渡水頭陀》

中國書畫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產物,因此,講書畫離不幵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搞書畫鑒定更須瞭解中國的歷史及其基本的文史知識,如詩同的格律,書法纂刻知識,以及歷代帝王的稱謂、職官、禮制、避諱等。歷代著名的大畫家大多具有相當水平的文學造詣,其中不少就是文學家。他們所書所題的字畫,往往都與歷史、文學有直接的關聯。譬如,碰到明代畫家作品中題有清代某一詩人作的詩詞,那麼這畫肯定是偽作無疑。

展子虞《游春圖》

干支記時是我國特有的一種記時方法。在古代,這種記時法既準確又實際,對我國歷史的發展、人民的風俗習慣、經濟文化生活產生過很大的影響。為此,我國歷代書畫作品上題款的創作時間,一律沿用干支加帝王年號的形式,近現代、甚至當代的不少書畫家依舊沿用這種方式。所以掌握干支記時法,對正確認清書面作品的創作年代及作者本人的創作年齡至關重要。所謂干支,實系天干、地支的合稱。

郎世寧《圍獵聚餐圖》

以避諱來斷定書畫家創怍年代和作品真偽也是書畫鑒定中必須瞭解的相關知識。研究避諱制度的起源、種類及方法,是中國歷史文化中的一項專門學問。避諱大致可分為避朝諱和避家諱兩種。避朝諱即避當代皇帝及先帝的名字;避家諱即是避作者長輩或祖先的名字。

書畫鑒定中,避朝諱相對避家諱比較容場掌握。避諱的具體方法基本有:改字、缺筆、空字、改音等。避諱的範圍有人名、地名、官名、物名等等。避昧的情況較為複雜,在鑒定中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如清代「四王」之一的王鑒,其字「玄照、為避康熙「玄辟」名,故作品落款時將「玄照」改為「元照」,落款一般都寫成「元照王鑒」或「王鑒元照」,有時也把「玄」號成「玄,用缺筆避諱。

《清明上河圖》局部

古代建築、衣冠服飾和生活器具等方面的知識也是鑒定中應該掌握的。因每個時代的歷史發展、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的不同,在古畫中就有不同的特徵。這些可以通過歷代發掘的實物和歷史文獻資料加以印證。如著名的《清明上河圖》,至今流傳有許多本子,而其中只有一件是真的,這是因為北宋張擇端的原本,無論橋樑、舟車、市肆、城郭等均符合宋代的形制。尤其是城牆除了門洞是磚砌的以外,其他都是土築成的。而其他偽本的城牆全都是磚徹的,而這種磚砌的城牆在明代初年才出現。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