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清 八大山人《山水圖》,設色綾本 立軸。158 x 45 cm。。於2019年5月27日在佳士得香港以38,395,000港元成交
中國書畫藝術的發展軌跡深受中國傳統文學、哲學思想與戲曲的影響,到了近現代和當代則與西方美學思潮以及意識形態產生融合與轉變,整個過程可謂是中國歷史的縮影。因此,當我們在觀賞這些作品時,除了文化與歷史內涵上的知識,掌握中國書畫藝術表現的組成元素也有助我們欣賞作品的內涵與美感。
通過本文,佳士得中國書畫部專家將從中國書畫藝術中的裝裱形式、創作媒介、筆墨技法、題畫以及印章等方面入手,帶您進一步理解並加深對中國書畫作品的認識與欣賞。
1 裱裝形式
中國傳統裝裱形式主要包含:立軸、屏條、對幅、橫批、手卷、冊頁與扇等。
立軸
軸為直向展開的裝裱形式,呈長條狀,故畫面構圖與文字也大多為縱向排列。畫幅至於正中央稱為“畫心”,以“畫心”為界上下分“天”、“地”,上方區塊稱“天頭”,下方區塊稱“地頭”,而上下軸桿亦分別稱“天桿”和“地桿”。有時候,天頭與畫心之間加有“詩堂”用來題字。立軸適合懸掛於居室牆上,供三五知己一同品鑒觀賞。
屏條
為立軸與屏風的一種結合體,屏條可分為“獨景屏”和“通景屏”兩種。
“獨景屏”中每一幅作品內容各自獨立又相互關聯,如“春、夏、秋、冬”或“梅、蘭、竹、菊”等主題。
清 趙之謙《擬古花卉》,設色金箋 立軸四屏,1868年作。於2013年11月25日在佳士得香港以15,640,000港元成交
“通景屏”則為四幅以上排掛相聯而成為一個整體的連屏作品。
張大千《荷塘野趣》,於2013年5月27至28日在佳士得香港以80,510,000港元成交
對幅
為雙幅成對懸掛,最常見為書法對幅,即為“對聯”。排掛時右側為上聯,左側為下聯。
於右任《書法五言聯》,水墨紙本 立軸兩幅。每幅 49.2 x 52.1 cm。。於2019年5月28日在佳士得香港以2,250,000港元成交
手卷
為橫向展開的裝裱形式,亦呈長條狀,手卷畫面構圖為橫向發展的連續性或分段式畫面。觀賞時,觀者右手卷收,左手展開,由右至左一段段慢慢欣賞。有時候,在“畫心”右方裝有“引首”用以題寫主題,而“畫心”左方則裝有“跋尾”供創作者以及歷代觀賞者、收藏家於觀賞後題跋記趣。由於其開合觀賞之特性,卷適合一人獨攬,亦增加觀者與作品間的親密感。
宋 蘇軾《木石圖》,水墨紙本 手卷,畫長 26.3 x 50 cm。,畫連題跋長 26.3 x 185.5 cm。,全卷連裱共長 27.2 x 543 cm。。劉良佐、米芾、俞希魯、郭淐題跋,鑒藏印共四十一枚。於2018年11月26日在佳士得香港以463,600,000港元成交
橫批
與手卷相似,橫批為長條型的橫幅字畫,不同之處在於橫批較手卷短,適合懸掛觀賞以達到點睛裝飾之用。
冊頁
有時候,畫家或是收藏家會將一些個別獨立或相互有相關性的小件作品裱裝成頁,集頁成冊,以便翻閱欣賞,此裝裱方式稱為“冊頁”。依照裝裱方式又分為“折裝”、“蝴蝶裝”以及“推篷裝”。
清 八大山人《山水花卉冊》,水墨紙本 冊頁六開。於2016年11月28日在佳士得香港以39,740,000港元成交
扇
依照扇面的形式分為圓形的“團扇”與上闊下狹的“折扇”。“團扇”為中國傳統扇面之形式,而“折扇”則為宋代由日本傳來的扇面形式,並普及於明代。通常為了保存方便,團扇與折扇之扇面會以冊頁的形式裱裝保存。而扇骨尚在的則稱為“成扇”。
團扇:南宋 林椿《白桃小禽》,設色絹本 團扇面立軸。直徑 25 cm。。於2018年11月27日在佳士得香港以18,100,000港元成交
折扇:明/清 諸家《山水書法》,水墨/設色金箋,扇面冊頁十二開。每幅約16.5 x 50 cm。。於2018年11月27日在佳士得香港以10,900,000港元成交
成扇:吳湖帆、於非闇、鄭午昌等諸家《山水花鳥》。於2013年5月27至28日在佳士得香港以6,630,000港元成交
2 創作媒介
傳統中國書畫常見的創作材料總得來說分為紙、絹與綾三個種類,每一類中又有許多不同的品種,每個時代也有所差異。
紙又分為生紙和熟紙,前者吸水性強,墨色易暈開,適合寫意創作,而後者因塗以明礬加工,紙質較硬且抗水性強,故適用於工筆創作。
隨著工藝技術的發展,開始出現了一些特殊的紙類媒介,有時會將只染色而稱“色箋”;施以金、銀粉者為“金箋”、“銀箋”等。
不同於紙以植物纖維製成,絹與綾為動物纖維製成,故當時間久遠而喪失原有的柔韌性時,易產生脆化的現象,稍一用力就會產生折痕。
絹的纖維成經緯垂直的方式織成,故有十字形紋路;而綾則是斜紋紡織,與絹相比則光滑柔軟、質地輕薄。一般的絹與綾都有用膠加工過,抗水性高,適於工筆創作,若未經加工,色、墨易滲,不易掌握。
3 筆墨表現方式
中國繪畫的筆墨表現多以線條組成,與西方繪畫使用大面積色塊迥異。這樣的創作也產生了幾種常見的筆墨形式:
白描
用細線勾出所繪對像之輪廓,輔以淡墨渲染。
黃山壽《白描人物》。於2011年11月28日在佳士得香港以400,000港元成交
工筆
繪畫時間較長,勾勒渲染一絲不苟。將線條勾畫得精緻細巧,線條有力而不虛,可輔以顏色創作。
齊白石《貝葉草蟲》,設色紙本 立軸。於2018年5月29日在佳士得香港以12,100,000港元成交
沒骨
沒骨法介於工筆與寫意之間。“骨”即為“骨線”,意指輪廓線,沒骨就是指所繪對像沒有輪廓線,而僅以顏色或墨色呈現所繪之物像的一種創作方式,通常見於花鳥作品。
謝稚柳《蓮堂過雨圖》,於2016年11月29日在佳士得香港以10,860,000港元成交
寫意
與工筆相反,不追求精緻細巧,而以流暢自然、著筆甚少的方式寫出畫意,不求形似而求神似,為一種帶有藝術家主觀情感的創作手法。
清 八大山人《荷鷺圖》,水墨紙本 立軸。106 x 34.3 cm。。於2019年5月27日在佳士得香港以6,125,000港元成交
潑墨潑彩
此種手法可以產生大氣磅礡的氣勢,大面積的墨、色潑灑於畫面上,不成物像,後經藝術家的巧思與巧手,將畫面中墨、色塊的形狀加以修飾使之成畫。
張大千《雲山古寺》,設色金箋 鏡框,1956年作。於2017年5月30日在佳士得香港以102,460,000港元成交
青綠山水
“青”與“綠”分別代表著中國傳統繪畫顏料中的“石青”及“石綠”。藝術家將石青與石綠塗於所繪之山體上,形成厚實而裝飾性十足的山水作品。
清 錢維城《九如圖》,設色紙本 立軸。於2009年11月29日在佳士得香港以26,420,000港元成交
金碧山水
以“青綠山水”為基底,在所繪山體周圍施以金泥作裝飾,呈現金碧輝煌之感。
淺絳山水
中國傳統繪畫顏料中“赭石”的棕紅色,即為“絳”色。藝術家先以墨色勾勒皴擦出山水,再施以一層薄薄的赭石,呈現出一種雅致的山水風格。
清 王原祁《仿黃子久淺絳山水》,於2017年11月27日在佳士得香港以48,475,000港元成交
界畫
當一幅作品之一部分或大部分需要用到直線構成所繪對象,便稱為“界畫”。畫者在創作時,因使用毛筆的緣故,不易畫出平均挺直的線條,因此當有需要畫這類線條時,如要表現山水中莊嚴宏偉的建築物、亭台樓閣時,就必須依靠界尺引線作畫,產生出均勻筆直的線條效果。
清 呂煥成《漢宮春曉圖》,設色絹本 立軸十二屏通景。於2009年11月29日在佳士得香港以9,380,000港元成交
題畫藝術
在傳統上,書畫作品除了畫面本身以外,題字也是一門藝術。創作者若在作品留白處題寫詩詞或散文,藉此與作品畫面相映或述說創作緣由,此段文字稱之為“題識”;若創作者僅題寫標題、創作時間、地點、及姓名,則稱為“款識”。
另外,歷代鑒賞者或收藏家在觀賞完作品後題寫於作品後面或旁邊關於觀賞、品評、鑒定、記事等相關的說明與評介,則稱為“跋”。
因此,題識、款式、題跋彰顯了創作者與鑒賞者、收藏者的學識涵養之外,更表現了其文學與書法的功底,亦增添了跨時空對話的趣味。
宋 蘇軾《木石圖》(局部),水墨紙本 手卷,畫長 26.3 x 50 cm。,畫連題跋長 26.3 x 185.5 cm。,全卷連裱共長 27.2 x 543 cm。。劉良佐、米芾、俞希魯、郭淐題跋,鑒藏印共四十一枚。於2018年11月26日在佳士得香港以463,600,000港元成交
5 用印藝術
詩、書、畫、印,為傳統中國書畫藝術中的四大主要元素,印鑒在中國書畫中的使用相當多樣,主要常見有以下幾種:
姓名印
姓名印最常見,創作者會在自己的題款處後方鈐上自己的姓名印,姓名印一般為創作者的姓名、字或別號。
鑒藏印
一幅優秀的作品在經過名家過目與鑒藏家收藏之後,有時候會蓋上他們的鑒藏印。因此,當我們在觀賞一幅書畫作品時,鑒藏印往往可以透露這幅作品的藝術價值以及流傳有序。
閒章
閒章之內容往往擁有特殊意涵,有時與創作者身世有關,有時亦能引申畫意、抒發情懷。而“肖形印”有時也會作為閒章使用。
版權所有 2019佳士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