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欣賞中國畫
  • 22年10月6日 21:1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怎樣欣賞中國畫

欣賞一幅中國畫作品,對於一般人來說,常常是能否「看懂」作為評判標準。欣賞步驟是:畫的是什麼?畫得像不像?畫家畫這種形象的寓意是什麼?如果都回答出來了,便認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來,便認為是看不懂。這種方法就是一種傳統的講「故事」的方法,對於繪畫作品的欣賞往往過多借助「文學性」的描述。用這種方法來欣賞中國畫,一般來說,工筆的、寫實的作品就容易欣賞,因為它是具體、真實的,屬於看得懂範疇。
     但如果是粗放的。寫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寫意的作品,就較難欣賞了,因為它不寫實,形象不具體,就看不懂,而且更無從知道作者的寓意了。當然,一般人用這種方法欣賞中國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畫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聯想、產生共嗚。但是我們必須明白,一幅中國畫作品的好壞,卻不是以「像」或「不像」來衡量的。
     就藝術而論,我們衡量一件繪畫作品的好壞,或我們欣賞一件繪畫作品,首先不在於它像或不像,而在於繪畫作品的主題,或者說繪畫作品中所輻射出的某種觀念、某種思想、某種情緒,能否緊緊地抓住觀賞者的心弦,能否給人以充分的藝術審美享受,並使人從中獲得某種啟迪和教育。應該說,這才是一切藝術作品的真正目的。像與不像僅僅只是作品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與不像就不能作為衡量作品的好壞或欣賞作品的標準。
     那麼,畫家們是怎樣來看畫的呢?就國畫而言,看畫一般是看畫面的整體氣勢,用中國畫術語來說就是先體味其「神韻」,或者「神似」,然後再看它的筆墨趣味,構圖、著色、筆力等。最後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這種抓「神韻」的欣賞方法,就是抓住了畫的實質,因為「神韻」是一種高層次的藝術審美享受,常常是中國畫家們追求的目標。
     當然,要從畫中去體驗到一種「神韻」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審美能力、藝術修養,也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國畫基本知識,特別是通過「畫」而訓練出來的一種「感覺」。所以要很好地欣賞國畫,還得具備多方面的才能和藝術修養。
    藝術欣賞需要經過審美感知、審美理解和審美創造三個階段,中國畫也是如此。
    審美感知就是要求我們直觀地去感知審美對象,即藝術作品本身,我們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畫的是什麼?畫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鮮明的或是灰暗的,線條是流暢的或是笨拙的,表現手法是工筆的或是寫意的等等,總之要自己親自地平心靜氣地進行直觀的感受。
    第二步,在審美感知的基礎上進行審美理解。即在直觀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義和內涵。這種理解包括對作品的藝術形式和藝術技巧的理解;對作品表現的內容和表達的主題的理解;以及對作品的時代背景和時代精神的理解等等,這就需要充分調動我們的思考能力。
    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畫的內容要表現什麼?是怎樣表現的?所採用的藝術手段是否恰當?能否充分地表達出主題?同時,透過作品的畫面,猜測作者的心思,是熱情地歌頌或是辛辣地諷刺;透過畫面的氣氛,體驗畫面的情調:是深沉或是豪放,是樂觀或是悲傷。再還可以根據已有的知識結構,結合作者的身世、創作特點和所處的時代背景等進行分析。
    到了這一步,藝術的審美欣賞並沒有完結,還有一個審美創造階段。就是通過審美的感知和審美的理解後,在對作品審美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通過自己積累的審美經驗、文化知識、生活閱歷等進行豐富的聯想、升發開去,再創造出一個新的意象來。
     這樣,你才真正獲得了啟迪和教育,欣賞中國畫才獲得了真正的意義。朋友不妨用這種方法去欣賞中國畫(或其他繪畫),認真試一試,看能否有所收穫。

 要欣賞中國畫,掌握瞭解中國古代品評繪畫的基本原則——

    「六法」是很有必要的。
  「六法」是南北朝時期生活在南齊時代的著名人物畫家和美術理論家謝赫提出來的,謝赫擅長肖像畫和仕女畫,據載他訓練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厚的默寫功夫,但是,他在中國畫史上的地位,主要還是取決於他在理論方面的貢獻,他的著作《古畫品錄》,初步奠定了中國畫理論的完整體系,提出了品畫的藝術標準——「六法論」。
  「六法論」有哪些內容呢?它包括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摸寫六個方面:
  氣韻生動:氣韻指什麼呢?就是畫面形象的精神氣質,也就是以前東晉人物畫家顧愷之稱為的「神」。氣韻生動就是指畫面形象的精神氣質生動活潑,活靈活現,鮮明突出。也就是「形神兼備」,中國畫的要求,不僅要描繪出對象的外形,而且還要表現出它的精神。人物有精神,山水、花鳥也有精神。達到神似,就能氣韻生動。許多畫家認為,沒有氣韻的作品是不能稱之為畫的。當然,要表現出藝術形象的生動性、真實性,即氣韻,也與其他五法分不開的。氣韻生動也離不開構圖立意、筆墨技法的,因此,它和其餘五法是一個整體。其他五法同時也離不開氣韻生動,否則,也就成為了缺乏靈魂的純技術性的東西。
  骨法用筆:骨法原來是指人物的外形特點,後來泛指一切描繪對象的輪廓。用筆,就是中國畫特有的筆墨技法。骨法用筆總的來說,就是指怎樣用筆墨技法恰當地把對象的形狀和質感畫出來。如果我們把氣韻生動理解為「神」,那麼也就可以簡單地把骨法用筆理解為「形」了,圇此,氣韻生動和骨法用筆又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繫,「形」的描寫借助於筆墨寫出來,而寫形又不過是手段,其目的是表現「神」,這與顧愷之的「以形寫神」的表現客體的法則是一致的。
  應物象形:就是畫家在描繪對像時,要順應事物的本來面貌,用造型手段把它表現出來。也就是說,描繪事物要有一定的客觀事物作為依托,作為憑借,不能隨意的主觀臆造。也就是客觀地反映事物,描繪對象。但是,作為藝術,也可以在尊重客觀事物的前提下進行取捨、概括、想像和誇張。這可以說是指一種創作態度和方法。
  隨類賦彩:則是指色彩的應用了,指根據不同的描繪對像、時間、地點,施用不同的色彩。中國畫運用色彩同西洋畫是不同的,中國畫喜歡用固有色,即物體本來的顏色,雖然也講究一定的變化,但變化較小。
  經營位置:則是指構圖。經營是指構圖的設計方法,是根據畫面的需要,安排調匿形象,即通過所說的謀篇佈局,來體現作品的整體效果。中國畫也是歷來重視構圖的,它要講究賓主、呼應、虛實、繁簡、疏密、藏露、參差等種種關係。
  傳移摸寫:就是指寫生和臨摹。對真人真物進行寫生,對古代作品進行臨摹,這是一種學習自然和繼承傳統的學習方法。
  六法對於畫家和繪畫作品來說,是全面的最高的要求,一般都是很難完全達到的,各擅一節足矣。我們瞭解掌握六法,便於理解古人品評繪畫的標準和著眼點,從而客觀地對待祖國的美術遺產,以及在我們欣賞傳統的中國繪畫時,會從中獲得某種啟示。

    
能不能欣賞中國畫,是衡量中國人有沒有藝術鑒賞力的標準之一。鑒賞中國畫,要求鑒賞者具有一定的學養、才識和格調。
    一幅中國畫,先觀大概,佈局要和諧,是否有作者的個人風格,意境、意趣要深遠。意境或意趣是鑒賞者對一幅畫的最初印象,好的意境或意趣,讓鑒賞者想細細看下去。任何好的筆墨技巧是為了表達意境或意趣服務的。而風格是一個國畫家有別於另一位國畫家的特色所在,也是檢驗一個畫家成熟與否的標準。中國畫大師的作品無一不有個性鮮明的藝術風格。
    佈局是作畫的戰略,是一幅畫在表現上最關鍵的部分。假如左邊畫一塊巨石,右邊畫一隻小鳥,加些小草,在下面題上幾個字,蓋上印,畫是完成了,即使筆墨精妙,頗有意境,可佈局不當,畫面失去平衡,讓鑒賞者難受,就不算成功的中國畫。大師潘天壽的畫,極重意境,一山一石,一蟲一鳥,無不展現著萬物的生機與自然界的詩意。他的畫多險,多奇,多重,通過各種物象,在激烈的衝突中一一化解,最後畫面歸於平衡與和諧。他的大畫雄偉奇逸,常常給鑒賞者震憾般的審美感受。

    其次看造型與線條。造型過於失當,人不像人,山不像山,樹不像樹,即使佈局好,線條好,仍不入妙品。造型要不失情理,線條要自然生動。但是,自然生動的線條有各種風格,有的秀美,有的蒼老,有的古樸,有的厚重,有的飄逸,這些線條通過表現不同的物象,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感受。在這些線條中,都要書法美感。概括性地說,吳昌碩的線條古拙,齊白石的線條蒼老,潘天壽的線條凝重,范曾的線條俊逸。

    沒有書法功力的中國畫作者,線條常常軟弱、油滑、稚嫩,這些線條所表現的物象內涵就大為貧泛。這種畫在旅遊景點或工藝品商場常見,為數不少的畫品低下的中國畫作者,製造了大量低劣惡俗的中國畫,極為惡劣地敗壞了中國畫的聲譽與市場。
    再看墨色的變化。有的劣畫,常常局部一片死黑,沒有任何變化,淡墨散淡而不空靈。好的中國畫,講究黑分五采:焦、濕、濃、重、清。焦墨畫只宜於寫生的便利,作為山水素材收集是可行的,任何人的焦墨山水都不可能成為中國畫的上品,作為完整的中國畫,焦墨畫在神韻上大打折扣。像張仃的焦墨山水畫,讓人感到口渴。齊白石的小品花鳥寫意畫,意趣綿長,他極精於用墨、用水與用色,他手中的毛筆在生宣上變化無窮,讓鑒賞者數十年後仍感覺到畫面的濕潤。湖南鄉下曾經有一個農民花鳥畫家王憨山,作畫氣勢大,佈局佳,筆力也很剛健,但變化過少,直來直去。他不善於用水與用色,畫面有火氣。他說「作畫墨與色要給足」,可他給得太足了,常常見他的畫面墨黑一片或大紅一片,他的畫有強烈的風格,但畫品不高。
    中國畫以用墨為上,用色次之。好的中國畫,要做到色不礙墨,墨不礙色。由於中國畫不以寫實為能,用色不能過於寫實,不能與黑線表達的物象不諧調。一般色中少許加一些淡墨,使色彩沉著高古。范曾畫人,臉上的色彩不全是粉紅色,加有淡花青,襯景用色也是花青加朱墂,甚至加些淡墨,都是為了色調高古沉著。如果人臉用白粉加曙紅,背景的草木用綠色,山石單用花青或赭石,那就俗氣了。工筆花鳥與人物畫,同樣要講究輪廓的線條與物象的設色。好的中國畫的設色,或沉著,或高古,或典雅,大體上不能像油畫或水彩畫那樣用色。要設色的中國畫,墨筆部分不能畫得太過,要留些東西給顏色去表達,而單純的水墨畫則要盡情揮寫,加色便成多餘。

    最後看題款與蓋章的章法。題款看書法功夫與文字內容是不是高妙,蓋章極有講究,蓋的位置恰當,是錦上添花,蓋的位置不當,是佛頭著糞。

    如果畫裝裱了,還要看裝裱的工藝,綾紙的搭配,畫幅是否平整,長短寬窄是否和諧。畫裝了鏡框,則鑒賞鏡框材料是否精緻,做工如何。好畫卻裝裱拙劣,畢竟是一件遺憾的事,好像高人韻士穿一身爛衣服,風神是要大為遜色的。

 

 外表: 
    初看國畫,要欣賞的不是畫面如此簡單,還要看下列各項是否精美。 
畫工: 
    畫家的作品,可表現出作者的成就。畫面的形象,就是畫工的具體, 我們往往主觀批評該畫的優劣,就是受畫工的影響很大。 
書法: 
    中國畫和西洋畫不同之處,其中一項就是書法。中國畫畫面上常伴 以詩句,而詩句是畫的靈魂,有時一句題詩,如畫龍點睛,使畫增色不少。而畫中的書法,亦影響畫面至大。書法不精的畫家,大多不敢題字,雖然僅具簽署,亦可窺其良莠。 
印章: 
    畫面上常見的印章有各方面:畫家的印鑒,題字者私章,襯托用閒 章,收藏者印章,欣賞者印章,鑒證者印章等。而各種印章的雕工,印文內容,蓋印位置等,都在評價之列。尤其古畫,往往有帝皇,名家,藏家和鑒賞家的印鑒,可佐真偽。 
裝框: 
    中國畫的裝裱更別具一格,常見的有紙,綾兩大類。 今呀洗 ,綾 裱較精。裱邊的顏色,闊窄,稱邊,接駁,裱工等,都十分講究。日本近代的裱工另有風味,對現代的裱畫方式具影響力。好的裝裱,能把一幅畫襯托得更為精美悅目,名貴大方。 
框飾: 
    如用壓鏡方式將畫藏在玻璃框下,其採用的框邊質料、顏色、大小對畫的美觀影響極大。近年北美畫家多採用西式框飾代替中式裝裱,亦頗有可觀。 
內涵: 
    中國人欣賞字畫不獨欣賞表面工夫,更著重與作品有關和作者個人相互關係。 
功力: 
    從事書畫修養越久的人,他表現出的功力,是初學者無法掌握。尤其是書法,老手多蒼勁有力,雄渾生姿。在國畫方面,其線條,設計,意境亦表現出作者的工力。所以人生經驗豐富的藝術家,其作品往往較年輕畫家有不同的表現,這表現就是功力。 
佈局: 
    佈局看來似是畫面的設計,其實是作者胸懷中的天地,從畫面佈局中表現出來。中國畫與西洋畫不同的地方甚多,最明顯之處就是「留白」。國畫傳統上不加底色,於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成為留白的佈局。在留白之處,有人以書法,提詩,蓋印等來補白,亦有讓其空虛,故從佈局中可見作者特到之處。 
學養: 
    工力及佈局,可於畫面窺其一二,至於作者的學養,對其作品影響至大。故中國有「文人畫」之稱。著名文人,其作品與眾不同者,就是一種「書卷氣」。畫家與畫匠之分別,學養是條件之一。 
人品: 
    西方畫家,往往以浪漫不羈,遊戲人間為樂。而欣賞者只觀其畫而不理畫家的私德。中國人不同,畫家或書家如行為不檢,道德敗壞,聲名狼藉,大奸大惡者,即使其書法美術如何精美,亦無人問津,試問誰家高懸曹操,秦檜等奸臣作品,而岳飛的「還我河山」,孫中山的「天下為公」,成為人盡皆知的好匾額,就是這個原故。 
詩句: 
    字畫中的詩文詞句,往往代表主人的心聲。其一句好詩,亦能表現 作者的內涵和學養。一句好句,亦把書題畫龍點睛。最難得的,就是作者能為自己的畫面題詩,不抄襲他人舊作,更見特出。至於書法亦然,抄一首古人詩章,別人看來,只觀其字,因為內容不是作者心聲,而是古人翻版而已,到底欠缺了作者的靈魂。 
印文: 
    無論字或畫,常有「壓角」的閒章出現。所謂壓角,就是畫面或書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時影響字畫甚大。從印文中亦可見作者的心態,或當時的環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蓋在字畫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