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趙孟頫 《幽篁戴勝圖》(共4張圖片)
  • 19年10月5日 21:3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名稱】幽篁戴勝圖

【年代】元

【作者】趙孟頫

【現狀】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尺寸】174 X 25.4 CM

【材質】絹本 設色

今天給各位讀者帶來一幅元朝趙孟頫的畫。趙孟頫是一位對中國繪畫後世影響非常大的著名畫家,無論在書法還是繪畫,他的作品都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在2017年的時候,故宮博物院曾對趙孟頫、趙子昂他們一家做了一期特展。除了趙孟頫的書法和他的畫,同時還包括後人學他的這些作品都有。

趙孟頫作為一個宋朝的後裔,他能在元朝做官做到很高的一個級別,雖然後世對他褒貶不一,但是他在藝術成就上確實是非常高的,而且非常有成就的,有造詣的一位藝術家。趙孟頫有著深厚的學養和功力,不僅提出「作畫貴有古意」的主張,並且還把它和「不求形似」的士大夫畫相結合,再融以「師法自然」,就此奠定了元代文人畫的理論基礎。明人王世貞曾說:「文人畫起自東坡,至松雪敞開大門。」這句話基本上客觀地道出了趙孟頫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唐宋繪畫的意趣在於以文學化造境,但元以後的繪畫意趣則更多地體現在書法化的寫意上。而這之間,趙孟頫起到了橋樑作用。元以前的文人畫運動主要表現為理論上的準備,元以後的文人畫以其成功的實踐逐步成為畫壇的主流。而引發這個變化的人物就是趙孟頫。

趙孟頫在人物、山水、花鳥、竹石、馬獸諸畫科皆有成就,並全面實踐他的文人畫主張。其花鳥畫相對較為工細,曾畫過杏花、葵花、秋菊、梅花、鴛鴦、游魚等,但傳世的並不多見,流傳至今的、我們能見到的僅有《幽篁戴勝圖》。

該幅作品本身不大,但是被後人收藏的時候不斷的裝裱,做了一系列的裝裱,最終把它做成了一個手卷。古人把一幅鍾愛的作品不斷加上自己的評價,做成把玩的東西是特別喜好的,尤其這種手卷類的。

展開作品,首先映入眼簾的有三個大字,「足真態」這三個字是大清國著名的皇帝,十全老人,乾隆皇帝。那這三個字說的什麼意思呢,其實說白了就是真夠像,真的很像,非常非常像。中國古人把這種文言文用到一個極致,沒有一個廢字,不像我們現在人寫東西,隨便寫寫全是廢話。三個字就說完的話,你看我說多少句還沒有辦法說明白,但是古人就這三個字「足真態」,就已經把我們要有好多好多話,要說的內容表述清楚了,所以古人還是非常非常厲害的,十全老人說的這三字還是確實沒問題的。

每日讀一畫 | 元 趙孟頫 《幽篁戴勝圖》

乾隆御題「足真態」

完了之後大家看一下這張畫上的印章,基本都是乾隆的印,足以見得乾隆對這張畫非常非常的喜歡,而且是經常把玩的。古人在蓋這種收藏印的時候,他們並不是一次就全蓋滿了印章。古人用印章也是不同時期用不同的印,更何況他可能今天有幾方印,過個半年又有幾方印,也可能這半年他喜歡用這個印,過一段時間他又喜歡用另外的印章了。而且這次打開了這張畫,他喜歡用這幾方印,於是就把這幾方印蓋上了。可能過了半年,他又想起來了,再打開看的時候,還是喜歡這副畫,得再蓋點印,正好這半年又得了兩方新章,然後又特別喜歡就蓋上了。所以這些印不是他一次蓋上的,這第一個也說明乾隆確實喜歡書畫,第二個也說明乾隆他在鑒賞或者說賞析上有著一定的造詣。

每日讀一畫 | 元 趙孟頫 《幽篁戴勝圖》

元 趙孟頫 《幽篁戴勝圖》

此圖畫一隻戴勝鳥棲於幽篁之上。戴勝鳥以工筆的手法繪成,勾染結合,局部運用絲毛法。其顏色以淡墨色為主,背部罩以淡赭黃,局部重色的翎毛染以花青。整隻鳥羽毛豐滿,神采奕奕。鳥後的竹枝及竹葉均以雙鉤畫成。用筆密而不亂,工中帶寫;筆法精緻而富有變化,頗見功力。竹枝挺秀繁密,筆筆見力,富有彈性。整幅畫筆法工整細緻,畫風嚴謹細膩,工而不艷,細而不拘,既無南宋花鳥畫的濃艷之弊,又無北宋以來士夫畫逸筆墨戲之陋。

戴勝:(學名:Upupa epops,英文名:Eurasian Hoopoe)是戴勝科戴勝屬的鳥類 ,又名胡哱哱、花蒲扇、山和尚、雞冠鳥、臭姑鴣、咕咕翅。頭頂花冠似折扇,嘴極為細長、向下彎曲,常被誤認為是啄木鳥,實際上啄木鳥嘴粗短。戴勝在地面找到蟲子後,猛地甩頭將蟲子拋起,並張開嘴吞入。廣佈於歐、亞、非三洲。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東北地區,台灣、海南等省,西藏自治區都有分佈。在長江以北為夏候鳥和旅鳥,在長江以南為留鳥。戴勝是以色列的國鳥,也是中國三有保護鳥類。

此幅作品裡還有著很強的宋王朝的遺風,宋畫的精緻與精細,趙孟頫把它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了。雖然是用這種沒骨的手法,但是大家看無論是鳥背部,還是鳥嘴或是鳥的飛羽腹羽尾羽,畫的都特別特別的精細。從分染大家看,從鳥頭往下全都是沒骨的感覺直接,完了之後到了羽毛的地方,再用二遍分染把它分出來的。然後戴勝的頭大家看,再用這種墨色積上去的,有這種水漬在上面,是積去的。然後背部又用了絲毛的方法,把這個毛絲出來。就這簡簡單單的一隻鳥其實用了很多種的繪畫技法,其實沒骨畫最難的就是它沒有打輪廓,學就直接用筆畫。所以這也能夠很好的體現出來趙孟頫的基本功,和他的繪畫的能力。

這種寫實的手段手法,是完完全全繼承宋人花鳥的特點,而且特別在鳥的姿態上,像這種瞬間的姿態上,把握的非常非常好。那鳥畫的好只是一方面,畫的比鳥好的說實話是竹子,因為趙孟頫的夫人管道升,她畫的竹子畫的也是非常非常好的,他們夫妻倆都是非常好的畫家。那趙孟頫的竹子大家看看,這個竹子粗細得當,特別是枝幹的地方,用這種釘頭的畫法,粗中有細,然後到了竹子底下節與節之間,也是用釘頭,然後把枝幹由粗到細的變化就完全的表現出來了。這樣畫好在哪呢?就是很挺拔,把竹子畫的非常非常挺拔,這是他好的一點。而且還有就是,大家看這個葉子,這個葉子就是用這種書法的用筆,非常的圓潤,而且線條粗細得當。而且跨度很大,直接釘頭是很粗的線,然後到了葉子尾部就非常非常細的線,這種粗細的變化,就把葉子的飽滿與彈性完全的表現出來了。

每日讀一畫 | 元 趙孟頫 《幽篁戴勝圖》

元 趙孟頫 《幽篁戴勝圖》

然後大家看看竹梢處,都是二次用筆,都是復勾的形式,先用淡墨畫,淡墨畫完了之後再用重墨復勾。復勾的話,很有力度,書法的用筆頓筆行筆,然後中鋒用筆,把軟軟的毛筆用這種畫法,把竹子的硬度完全表現出來了。而且最關鍵的是大家看看,他用重墨復勾枝幹的時候,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全勾,他很多地方是勾在關節處,要麼就勾在剛剛行筆的地方,或者是勾在竹子頭的地方,頓筆往下行筆,這幾個關鍵點的地方。他不是一張畫所有地方全都復勾上,這就是他巧用重墨來表現物體一個關鍵的一個地方,這也是他畫畫比較有意思的地方。從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趙孟頫在畫這張畫的時候,他是非常非常的小心的用重墨的。

其實竹子真的很難很難畫,風竹、雨竹、雪竹、晴竹,這四種都非常非常難畫,所以因為我知道我們身邊有很多很多朋友都很喜歡畫竹子,但是大家別看就那麼幾撇竹子,真的很難畫的。

每日讀一畫 | 元 趙孟頫 《幽篁戴勝圖》

元 趙孟頫 《幽篁戴勝圖》

作者簡介: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之一。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後。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在繪畫上,山水、人物、花鳥、竹石、鞍馬無所不能;工筆、寫意、青綠、水墨,亦無所不精。他在我國書法史上已佔有重要的地位。自五歲起,趙孟頫就開始學書,幾無間日,直至臨死前猶觀書作字,可謂對書法的酷愛達到情有獨鍾的地步。他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元史》本傳講,「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元鮮於樞《困學齋集》稱:「子昂篆,隸、真、行、顛草為當代第一,小楷又為子昂諸書第一。」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與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